原文:3、没有“系统性”、“标准性”、“规律性”和“规范性”的汉字楷体,不能用机器(电脑)组建。原因是,机器组字的对象----汉字楷体,必须具前面所说的“四性”。而汉字楷体,是没有这“四性”的,这就出现了汉字特性与机器工作规律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不可解决的,成了一个“死结”。这是汉字楷体的第三个“死结”。
评:作者标榜的所谓“四性”,不过是后来的人们归纳整理出来的东西,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和整理,因此并无一定之规。作者以为汉字系统没有按他的所谓“四性”来进行归纳整理,汉字就不存在“四性”了,就“不能用机器(电脑)组建”了,怎么能这样主观武断呢?
论:其实现有电脑系统不仅将全部汉字(国标)纳入了自己的输入输出范畴,而且成为现代多媒体互联网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难道作者在网上发表的文字,不是用电脑打出来的吗?难道是你硬贴上去的?只不过电脑输入输出方法有所不同罢了。可见不同的输入输出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系统性”、“标准性”、“规律性”和“规范性”,岂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千篇一律?
可见作者杜撰的所谓汉字“第三个死结”其实也并不存在,不仅不是死结,而且越来越活——随着中国新拼科技的开发与发展,中国汉语文字系统将会更加焕然一新!
原文:4、既然在电脑上调用整体汉字,用了英文键盘代码,汉字系统又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异字”,那么,如果采取“汉语拼音调字”,就必然出现大量的同码字;又因为英文键盘代码是很有限的,只有几十个,组成汉字楷体的基本笔画也是很有限的,不超过200种,如果采用“笔画调字法”(例如“五笔输入法”),仍然避免不了大量同码字的出现;有些人又想了“词组调字法”、“部首调字法”等等,出现了“万码奔腾”的局面,折腾了40年,至今也避免不了“同码字”的出现。所以,同码字问题,就成了汉字楷体的第四个“死结”。
评:无论采用英文键盘和还是采用其他什么键盘,键盘的位置都是有限的,关键在于汉字编码组合方式不同,其重码率必然有所不同。以拼音(全拼)方式组合形成的汉字编码,其重码率确实有点高,将诸多同音字同行排列,经常需要增加翻页选择方面的麻烦。但相对来说,全拼的这个“缺点”也是优点,正是由于大量同音字可以同时出现,才更加有利于查询与检索,以便选择应用;况且其通俗易懂,好学易记的特点,却是其他编码方式所不及的,难怪其在电脑输入系统中久用不衰了!
论:以音为主的输入方法,如全拼、简拼、双拼等,以形为主的输入方法,如五笔字型等,从不同角度对汉字进行输入和输出,为人们打字输出带来方便,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当然人们对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希望有更好的输入法问世,但不等于以此为由就将全拼和五笔等汉字编码一举封杀!
作者说什么折腾了40年,至今也避免不了“同码字”的出现。所以,同码字问题,就成了汉字楷体的第四个“死结”——不知是幸灾乐祸呢,不是杞人忧天?
因为作者这种以偏概全的所谓汉字“第四个死结”,其实也不存在——如果你了解认识了中国新拼,就不会说出这样话了。中国新拼在1-3位有声编码范围内,不仅可以严格有效区分同音字,而且可以严格有效区分异笔字,并且连平卷翘舌读音、儿化音都能顺利打出来,你说这是死结呢,还是活结?
原文:5、由于汉字楷体,在电脑处理上不能用基本元件构建出来,只能进行整字调取。这样,就不能避免大量的“同码字”,因此,就不能用汉字楷体来建立起中国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电脑信息系统”了。因此,民众使用的汉字信息,只能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网”上。这样以来,中文信息网就彻底失去了独立自主性,连自己造一个新汉字的能力,也被“国际标准化”给“化”没了,中文信息网上的一切,就如晒在日光下的鱼一样,暴露无遗了;并且中国的一切用电脑控制的军用、民用机器和电脑管理系统,随时都可能遭到美国“遥控信息炸弹”的袭击。这是汉字楷体的第五个“死结”。
评:汉字在电脑上无论用什么元件构建出来,都是汉字与编码之间的关系,亦即编码信息与单个汉字及其词组的关系问题。同码字的多与少,与具体编码方式有关。如前所述,中国新拼在1-3位有声编码范围内,不仅可以解决同音字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异笔字问题,这种声形并茂、音形结合的编码方式,才是汉语汉字输入输出系统改革发展方向,因此才会更加大有作为!
论:作者将汉字编码问题生硬地往“纯汉字的电脑信息系统”还是“英文信息系统网”上套,纯系驴唇不对马嘴!说什么这样以来,中文信息网就彻底失去了独立自主性,连自己造一个新汉字的能力,也被“国际标准化”给“化”没了,中文信息网上的一切,就如晒在日光下的鱼一样,暴露无遗了;并且中国的一切用电脑控制的军用、民用机器和电脑管理系统,随时都可能遭到美国“遥控信息炸弹”的袭击——这是哪跟哪啊?
可见作者生编硬造的所谓汉字“第五个死结”,其实也并不存在。任何编码方式都是公开的,任何编程方式都是可以破解的,何必将其贬低得劣乎其劣,或者吹嘘得神乎其神呢?
原文:6、文字“专家”“权威”们,既怕汉字危机,又不主张采用升级汉字楷体系统,来解决汉字危机。请看2013年9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汉字书写和传承高峰论坛”之后的一篇报道:《专家称警惕中国人不会写中国字》
本报讯(记者陈菁霞)书写汉字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汉字书写训练是中华几千年的教育传统。“可令人担忧的是,当今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忘字和写字不规范等数码时代的失写症,这对于汉字的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首届“中国汉字书写和传承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提出了自己的忧虑。针对这一现象,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分析认为,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中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和传承遭受到几股冲击波:一是外语(主要是英语)的冲击,二是电脑键盘输入汉字的方式,三是网络语言的冲击。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发生了一些扭曲”。江蓝生注意到,有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教外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外语课,很多家长反映外语教学和汉字拼音教学互相混淆,违背了孩子们认知的规律。中学生、大学生乃至研究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学外语、考外语,频繁的英语考试甚至于冲击了专业课。而国家语委的一项调查显示,花费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外语学习的大学生达到65%以上。“这不仅对专业课形成了冲击,也对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产生了影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汉语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忽视和轻视。”江蓝生说。
第二,信息化、技术化时代,电脑和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阅读和书写工具,电子阅读正在日益取代纸质图书的阅读,其结果就是浅阅读、快餐文化的兴起,敲击键盘日益代替了笔头书写,其结果就是提笔忘字,汉字的书写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有理由担心这种趋势如果不加以纠正将会愈演愈烈,说不定到了哪一天中国人不会写中国字也许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令人痛心的事实”。
第三,在网络世界和一部分人群当中,汉语表达的不规范性倾向正在解构和消解汉语汉字的美感。古人“敬惜字纸”这种对于汉字对于母语敬畏尊重的传统今天已经失去,相反,一些人随意地拿汉字汉语调侃、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江蓝生说,以上这几股冲击波造成的恶果已经初步显现,引起社会大众、教育界和文化界人士的思索和警觉。有的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希望“给英语热降温”,有的学者提出“汉语的危机”或是“汉语应用的危机”这样的命题。“汉语是否已经到了危急时刻可以讨论,但是汉语汉字的使用和中华文化的传承确实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汉语汉字的普遍蔑视会逐步消解和瓦解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表示,现代社会科技迅猛的发展,信息化、全球化无疑较为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在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对汉字的表达书写的改变,不能改变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的载体。如何使汉字、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更有效的适应有新的传承方式,这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据悉,本届论坛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商务印书馆协办,并得到中国语言学会、中国文字学会、中国辞书学会的学术支持。另外,论坛举办正值《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期间。与会专家认为,汉字的书写和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特别是需要媒体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原文:“专家”“权威”们所说的以上三个原因,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出现这三个现象最终根源,是汉字楷体系统的10大缺点。
评:尽管笔者对“专家”“权威”们的有关言论亦不敢苟同,并且持有一些不同意见。有人借机提出削弱汉语拼音、外语教育和电脑输入的馊主意,无异于让历史倒退,其结果必然徒劳而无益。笔者更不能认可作者借机推出“汉字楷体系统的10大缺点”,要用他的所谓“音、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取而代之。
论:历史在发展,时代要进步,任何妄图阻挡历史前进、时代进步的所作所为都是徒劳无益的——中国传统汉语文化既不容扭曲和亵渎,亦不容偷天换日,改弦更张。建筑在中国语言文字基础上的拉丁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伟大目标必定要实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