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作为一种文字,它应该不会消失。几千年来,汉字在任何时代都表现了极强的适应性,不管是刻在龟甲上,还是刻在竹简上,还是写在帛上,或者写在纸上,乃至今天用计算机编码显示出来,汉字从来没有因为它的复杂性而被淘汰或异化。
数学大国英国正在为本国中小学生的数学危机焦头烂额,他们不惜派教育大臣前来中国取经。和英国出现的数学危机类似,中国也出现了汉字危机,能认能读不会写,这是中国新文盲的特征。
A、都是计算机的祸害?
千万别以为数学不好只是个人危机,英国国家数学能力中心最近的调查显示,英国成年人数学不好导致英国政府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200亿英镑。1/3的英国人面对数学题时,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帮助,就得数指头。很多民众购物时因为不懂得计算货品减价优惠每周损失10英镑。成人每年因购物时没有发现商家找回的零钱不够,而多花超过8亿英镑冤枉钱。
英国民众的数学为何这么差,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据说是因为计算机导致的。他们从刚学习数学起就依赖计算器。之前英国政府对10-12岁学生的数学进行测试,在不用计算器的情况下,27%的孩子没有计算器甚至算不出2.36加1.49等于几;36%的学生不知道415除于5等于几。
如果说计算机导致了英国的数学危机,同样也导致了中国的汉字危机。
电脑对书写能力的摧残,的确不可小视。算一算,电脑成为中国人的书写工具,也不过是20年的光景。20年,一代人就这样变成了“书写盲”。工具的双面性,在书写的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好多人还在呼吁作家换笔。因为那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电脑作为写作工具的便利性。20年后,当我们欢呼技术带来生活变化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留意到技术的双面性。当我们成为打字员的时候,我们不会写字了。新时代的文盲,能认字,读字,但是就不会写字,提笔忘字,这已经成了流行病。
我的一个同事,几年前写稿子完全是用手写,大家还“笑话”她没效率。她说如果用电脑打字会断了思路,必须手写,现在回头想想,如果能坚持用笔写作而不是用键盘,现在反而很“高级”。再扯远点。有时候我特别佩服写高考作文的那些孩子。职业人习惯了电脑写作,在写稿子前,如果不搜一些资料,脑子就是空的,完全写不出来东西。米兰•昆德拉小说里有句话,大概是说“慢的程度与记忆的强度成正比,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成正比。”习惯了“现代化”的写作方式,我们的“记忆力”越来越差。看到了什么有用的东西不再做笔记,而是直接拷贝粘贴下来,等需要的时候再直接复制一下。如果离开了电脑,我们的记忆似乎成了一片空白。
B、 汉字危机如何拯救
去年,有两档竞赛节目备受关注,一档是《汉字听写大会》,一档是《汉字英雄》,这两档节目里都没有娱乐元素,也没有俊男靓女的刺激,更没有一夜成名的功利成分。它能够激起舆论围观,是因为这两档节目引发了一个很现实的思考,你还会写字吗?书写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技能,我们是不是丢失了这项技能?
《汉字听写大会》的主旨是为了“保留手写汉字之美、传承汉字文化”,它确实让人们开始重视我们面临的汉字书写危机,但其实我们也知道,靠几档节目,远远不够。去年全国两会时,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副主任陈振濂说,互联网时代汉字“缺氧”,建议设立汉字书写日。拯救汉字书写危机我同意,但是,动不动就设立一个节日来拯救,我反对。节日远远也拯救不了危机。
强制推行的,向来都是应该被警惕。在电脑时代,我们如何找回汉字曾经的荣光?最乐观的一个方向是,民间的创新以及那些坚持。所谓坚持,必须让它成为生活方式的一种,这种转变不是刻意的,而是润物无声的。比如教育者,不能只在口号上喊着让学生拿起笔来写字,而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召大家。从这点看,陕西师大的毛笔字录取通知书就挺好的。它是在以一种“方式”来感召人,而不是以命令的形式要求人。
C、汉字会消失吗?
汉字最终的命运会不会死掉?我的朋友周东飞(《潇湘晨报》评论员)认为,手写汉字这种形式一定会死掉。他说,语言文字,其实最自然的载体是语音,这是最基本的信息载体。为什么后来有所谓仓颉造字?也就是文字的产生。文字,是语言的视觉系统。语音,是文字的听觉系统。我们说的语音,在古代是没有技术来保存的。现在有了录音,所以语音本身也可以保留、传播、分析、研究了。但是,在录音技术发现以前,必须把能听的语音变成能读的文字,这样才方便保留,方便传播。未来的技术足够强大之后,这种转换是没有必要的。直接就用语音来交流,来储存,来分析,根本不用再转换成文字了。看《阿凡达》,其中有一个场景:主人公的日记,是视频形式的,而不是文字形式的。它要表达的是什么?就是这样一个趋势:文字消亡。如果文字都消亡了,书写还有价值吗?
我并不完全认同东飞的观点,汉字作为母语的载体绝对不能丢。文字是文化的开始,文化是文明的起步,任何一个文明,都需要最基本的语言和文字来支撑。有人说,现在完全可以靠电脑打字,电脑同样可以“书写”文化与历史,那汉字手写被弱化了,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如果我们想到再过一两代人,真的不会用笔写字了,那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景象啊?!别说后代,就说我们自己,现在不是有人开玩笑,现在根本不能称“笔者”,要称“键人”,键盘的键,因为我们都是靠键盘写字。
汉字书写是一种工具,那么就一定会随着技术革命的出现,产生替代品。尤其是现在,越来越讲究效率的时候,电脑打字的便利的确比书写优势大很多。
汉字作为一种文字,它应该不会消失。几千年来,汉字在任何时代都表现了极强的适应性,不管是刻在龟甲上,还是刻在竹简上,还是写在帛上,或者写在纸上,乃至今天用计算机编码显示出来,汉字从来没有因为它的复杂性而被淘汰或异化。
汉字不会消失,但不等于汉字的美永远会保留下去。电脑上的汉字之美,在于语言,而非汉字本身。汉字的音形义不是简单的电脑编码,汉字的书写,除了工具属性这方面,它还是一门艺术。从低层次来说,汉字书写得好坏,那也是人的第二张脸面。那些形容汉字艺术的成语,行云流水啊,龙蛇竞走啊,想一想。都觉得美。而这些美,以及汉字背后的艺术,电脑无论如何是呈现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