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新闻网讯 这几年宁海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也不为过。尤其是城区,到处洋溢着一股富裕、时尚之风。新开的各种商店、超市令人目不暇接。但随之而来的一些细节问题,又使笔者有如块垒在胸,不吐不快。
不知从哪里刮来的一股崇洋媚外风,不少新开的商店都相继取一些外国人和中国人都感到莫名其妙的招牌,什么什么“斯”,什么什么“曼”之类,字都是汉字,读起来却带着洋腔。也有的直接以洋字上匾,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却也不知所云。
商店的招牌,似乎是各取所需的个体行为,却也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我国由简单造型的市招,发展到用遒劲潇洒的书法写就有丰富含义的招牌,是我国文化对商业的独特贡献,像百年老店北京的“全聚德”、杭州的“胡庆余堂”之类的招牌,就是传统文化与广告效果良好的结合。这是从大处说。从小处说,招牌的作用就是要让人知晓,你胡诌一个谁也不懂的洋名,谁知道你是卖衣服呢,还是卖快餐?是理发呢,还是洗脚?用英文字母还好些,勉强还能读下去。近来宁海有的店名直接用日文、韩文,可真让人如坠五里雾中啦。
其实,来自洋名故乡的洋人,为了占领中国市场,倒是早早做起了“让人知晓”的文章。早些年,美国人就有CHASE BANK取了一个雅俗共赏的中国招牌“大通银行”。笔者手中的索尼数码相机,说明书也是清一色的规范汉字印就。
不禁想起了新中国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时,伍修权看到原国民党代表蒋廷黻用英语在会上发言,遂大声训斥道:“你连伟大祖国的语言都不讲,你配当中国人的代表吗?”这声音大义凛然,金石铿锵,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迄今仍回响在我的耳际。
顺便说一句,伍修权并非不懂外语,我党在江西瑞金时,他就是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的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