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纪念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
“国际母语日”的诞生与孟加拉国捍卫语言权力的运动密不可分。1947年,根据《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国家。当时的巴基斯坦包括两部分,孟加拉为东巴基斯坦,今日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为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使用孟加拉语,西巴基斯坦则主要使用以乌尔都语为主的4种语言。巴基斯坦以乌尔都语为唯一官方语言的行为引起了东巴的强烈不满。为此,孟加拉民众发起了捍卫语言权力的运动。1952年2月21日,许多参与此次运动的民众在达卡(今孟加拉国首都)被捕,在与警方的冲突中,5名示威者被杀。国际社会称他们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为语言牺牲的语文烈士”。孟加拉独立后,为这几位“语文烈士”(Language Martyrs)建立纪念碑。自1953年至今,每年2月21日都是孟加拉英雄纪念日。对这些语言烈士的热爱和尊敬唤醒了人们的孟加拉语和孟加拉文化的意识。1956年,巴基斯坦宪法规定孟加拉语和乌尔都语同时作为国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于1999年第30届大会上决定将每年2月21日确定为“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都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在2000年第一次庆祝“国际母语日”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先生再一次重申了“在早期教育阶段促进语言多元化和进行语言多元化教育的发展,可以帮助弘扬多元文化和国际间的相互理解,是相互容忍和互相尊重的条件”。
每一年的“国际母语日”都确定一个与多元文化和语言多元化有关的主题。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主题是“语言和网络空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于2006年2月21日至3月6日在北京举办“2006年国际母语日”研讨会和展览活动,此次活动也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母语日”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