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汉语拼音》征文一等奖作品选登之二
一次在福建山乡进行的注音识字扫盲实验
厦门大学 许长安
1975年,我们曾经在福建省的深山区大田县吴山乡进行过一次注音识字扫除文盲的实验,采用“拼音、识字、推普”三结合的办法,每天晚上一个半小时,用5个月时间,使30名文盲全部学会1546个汉字,达到扫盲标准,并且学会了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们的做法首先是改革教材。原来的扫盲课本,没有拼音。我们根据山西万荣注音识字的经验,以大田县原扫盲课本为基础,吸取兄弟县扫盲课本的优点,编写了“注音识字扫盲课本”。课本分为拼音和识字两个部分,拼音部分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等;识字部分的全部课文每个汉字都注上拼音,使学员可以用拼音作为工具学习汉字,提高识字速度;每个汉字注的是普通话语音,学员在识字的同时,也学习普通话,不像以前用方言来认读。这样的教材体现了方言地区注音识字的特点。
其次是改革教法。拼音教学利用方言的读音来学习拼音,从方言中找出与字母相同或相近的读音进行学习,如声母b与闽南话的“薄”,韵母ai与闽南话的“哀”等,使学员尽快地掌握字母的读音。对于方言中没有的音,就简要地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例如教学f时,就告诉学员这是上齿轻轻地咬住下唇,然后把气吹出。经过反复练习,多数学员都较快地突破难点,掌握了原来不会发的音。识字教学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员依靠拼音自己解决生字的读音,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字形和讲解字义上,尽量用比较字形、组词、造句等一些有效办法,让学员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字形比较如“祖、租、组”。组词如“领”字可组“领袖、领导、领子、带领、率领、衣领”。我们认识到,在识字教学中,掌握读音是前提,认清字形是基础,理解字义是关键,认识一个字,首先要会认、会读,才能谈得上会写、会用。
吴山试点班的实验证明,“拼音、识字、推普”三结合是方言区推广注音识字的有效方法。如何“三结合”?根据吴山试点班的经验,可以归纳成三句话:一是用汉语拼音识字,二是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三是用普通话认读汉字(即学习汉字时不用方言认读),把学习汉语拼音、学习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紧密结合起来。
“三结合”的特点主要有两个:(1)用拼音扫盲,它不同于直接教汉字的办法扫盲。直接教汉字的办法,识字速度慢,容易回生,不利于自学;用拼音扫盲,识字速度快,可以防止回生,便于自学。(2)用普通话扫盲:不同于用方言扫盲。用方言扫盲,虽然也可以达到扫盲目的,但不利于推广普通话,学员脱了盲还要重新学习普通话;用普通话扫盲,有利于推广普通话,学员在扫盲的同时,学会了普通话,一举多得。
吴山试点班的实验取得成功以后,就在大田全县推广。后来,大田县的扫盲一直坚持采用注音识字的方法。
这个实验已经过去30多年了,今天的吴山乡还有个推普展览馆,展示着从1958年以来的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历程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