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容上的变
⑴、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众说纷纭,“仓颉造字”、“河浴出图”、“伏羲画卦”……。但不管是谁造的,怎么造的,它不可能是一下子都造出来。从图画文字到初步成型,应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所以文字不是一时一人所造,而是众人所造,既然是众人造字,字当然不一样,如人,你写你的“
春秋时代各地不同用字图
字別 |
楚 |
齊 |
燕 |
趙 |
魏 |
韓 |
四 |
|
|
|
|
|
|
馬 |
|
|
|
|
|
|
安 |
|
|
|
|
|
|
⑵、汉字的发展
同一时期的汉字不同,不同时期就更不同了。但是它在发展,是在追求自身的完善。发展就是变,变也是发展。下面分形、音、义来略述它的变化。
①、形体的变
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较完整的 是“甲骨文”,它产生在殷商时代,就其字体和范围以及发展程度看,文字已渐趋成熟。大体走向定型。由于刻写的工具,它笔划细直,坚挺,比较拘束,字形简单,笔划少,已经不全是图画了。如“天”(天)、“日”(日)、“月”(月)、“山”(山)、“禾”(禾)、“舟”(舟)。
其次是金文,它是铸在范体(钟、鼎)上的,可不受工具限制,比较自由,把字写的更像更接近于实物,使一般人易于理解,因此大篆笔划多而弯曲,笔道粗而圆,有时完全画成物的形体,如 “鱼”(鱼)、“猪”(猪)、“牛”(牛)从甲骨文到金文是从简走向繁。
象形、象意等单体字,古人谓之“文”,把文汇合起来形成较复杂的字叫做“字”。文的笔划少,字的笔划多。在甲骨文中多划少划所占面积不同,多划占大面积,少划占小面积,各取所需,参差不齐。到后期金文中字逐渐整齐,面积一致。笔划多的复杂的字就要简笔,前期的文为了合成字也要简笔如“车”,早期为“车”,为了组成另一个字,后期变为“车”,如“辙”(辙)。絲本字为“丝”,在组成另字时变为“纟”,如“绸”(绸)。从文成字,文就变简了。
大篆原是尽量画成原物的,笔划多。后期社会发展了,文字的利用面大了,人们感到麻烦,周末渐变成小篆。如“隹”由“隹”变“隹”,“羊”(羊)变“羊”。笔划由繁到简。
汉字发展到秦,社会已由奴隶时代转变为封建时代,社会的发展,事务更趋繁忙。篆书仍然近于画,不符合书写方便的要求,同时一般人也难于写像。如虎、豹等区别很小,因而渐有隶书的兴起。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一大变革,它是使汉字从图画走向符号,从画道走向笔划书写的过程。如果说以前它还是一副画或象征性的画,那么隶变后就真正的成为文字了,在隶变中产生了大量的讹悮,因而后世的文字和先民的文字,在字形字义上已大有出入。假如说,汉字在隶变前真的是圣人(不管是哪位圣人)所造的话,那么隶变后已是凡夫俗子所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