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人间万岁万岁万万岁续8

丙、关于汉字的改革-3

[日期:2008-08-17] 来源:  作者:千里 [字体: ]

6、拼音字本身的不适应

①组字标准无法确立

汉语是单音的,为了区别同音词,拼音字必须采用“词儿连书”的办法。所谓“词儿连书”是把单音变为复音,即用语汇来做单位,一个语汇做为一个字来写出。如“语言”不像汉字写为二字,而是写在一起成为一个字,“做工”、“板凳”、“茶叶”等等。这样就减少了同音词,可以区分了。这是提倡“拉丁化”者的主张和办法。

但这样一来,“连书”的标准如何确定呢?哪个字(指汉字)和哪个字可以连书?哪个字又不能连书,这标准是很难确定的。汉语的词,即汉字原都是单独存在的,词汇的组成又非常自由,任何字都可互相结合又都经常单独存在。现在要求它们都结合存在,就颇感为难了。如“茶”和“茶叶”,“茶是中国出口物品之一”,这个“茶”是单独存在的,“茶杯”、“茶壶”、“茶碗”、“浓茶”、“茶水”、“花茶”等等,同样的“茶”又分别和其它词相结合。而其中的杯(酒杯)、壶(水壶)、碗(饭碗)、水(清水)、浓(浓厚)、花(红花)等等,又都可以单独存在,同时又广泛和其它词字结合存在。“茶”、茶叶是一件物品,“杯”、“酒杯”也是一件物品,“壶”、“水壶”……无一不是同一物品,同一物品两种写法,这种忽分忽合,忽简忽繁的现象,其它文字都是没有的,说明不是常态,不是文字的正常现象。

任何一种语言,基本语词都是单独存在的,不论在哪里,都是同一面目,有它特定的字形和字义,象上面的分分合合,使人怎样理解?那么到底应怎样确定“词儿连书”的标准呢?这是个难题,应该说是无法确定的,因为汉语是单音语。

②制造新词问题

中国人说话写文章,不喜欢用固定语词(指词汇),是经常制造新词的。同一句话根据上下文的关系,也经常变换语词。如“变化”在某些地方他要写“变动”、“变迁”、“变更”、“变换”、“变革”、“改变”、“改换”、“更换”、“更替”……同意的字很多,协音的字也多,是非常自由的。同是使用汉字的日本人就把些语词固定下来(是日本人的单词,相当于中国人的语汇),西方人也都把语词固定下来,中国人不那样做,因为汉语是词素语。语词是由词素随时随地选用而来,它准确、活泼、生动、有力,因此有“字斟句酌”“造词遣字”之说。“字斟句酌”“造词遣句”正是汉语发展的源泉。人们的智慧在语海中任意遨游。因此诗、词、歌、赋非常发达,语汇非常丰富。中国人是随时随地地制造新词的。如果把语汇固定下来,汉语的发展将受到阻碍,语汇本身也将干枯了!

新词的制造是以词素为基础的。汉语的词素是最单纯最简练的,所以才灵活,又必须是独立的,在人们头脑中才有清楚的印象。如衣、姨、椅、意,虽属同音,意却不同,它们在人们的头脑中是单独存在的,它们才可以和其它词任意组成新词,如“大衣”、“二姨”、“坐椅”、“心意”,如果把有关衣、姨、椅、意的词都固定下来,衣、姨、椅、意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语汇中的“YI”音,词素已消失在语海汪洋之中,人们将用什么再造新词?

词素不单是一个概念,反映在头脑里,也是一个形体,这形体对人的心理、生理上应当是有作用的,大约是象刻印一样,印入脑中。而形声字的词素更是形态各异,印象应当是更深刻的。“妙笔生花”是说,文人(识汉字的人)能造出神奇美妙的词汇或文章。而不识汉字的人往往对现成的语汇也说不准确,原因就是他头脑里没有那个汉字形体。所以汉字对词素语来说,当是如虎添翼、相得益彰的。形声字、拼音字如果相比的话,后者和不识字的人是相同的。因为衣、姨、椅、意在他的头脑里都只是一个“YI”。

7、不同年份、不同地方、不同行业、学科间的交流问题

语汇是语言成分中最活跃部分。特别是在汉语(词素语)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它经常变化,经常新生新的,又经常淘汰旧的,而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语汇就要相应地产生和变换,如以语汇为语言单位,不同年代、不同地域、行业、学科之间,将无法交流经验感情了。而词素则很少改变。50年代的“土改”、“支前”、“三反”、“五反”、“公社”、“大跃进”已不大为人所用,今天的“改革”、“开放”、“创新”、“和谐”都应运而生,这只是口头用语,在科学用语上更是万紫千红变幻莫测。水浒传是明代作品,距今至多不超六百年,随便翻几页,如“留客住”、“木党义”、“三打谷树皮”、“打併”、“端的”、“炊饼”、“便当”、“本分”、“向火”其意义为何?今天已难理解,这是汉字,可以根据字音、字义念得出,有的可以略有理解,如果拼音字,恐怕连念都念不出,因为二音词要有16种读法,三音词要有64种读法。

此外不同地方,语汇也有出入,南方“老鼠”北方“耗子”,大陆“激光”,台湾“镭射”,用形声字的词素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拼音字就很难相知了。不同行业都有不同语言,特别是科学用语。外国产生了许多词典,诸如百科词典,化学词典、物理词典、地理、历史、生物、人名……人们离开词典,内行人也无法读通内行书。外行就更难了。而使用汉字,尽管没有这些词典,不同年代不同行业、地区间都可粗知其意。这是形声汉字的能量。如以语汇为单位,这能量就不存在了,将给汉语带来麻烦。要知道现代汉语,特别是科学上的汉语是由汉字创造出来的。

文字的功能,最大的用途是使人们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行业、学科间的交流与传播。如上所述,这文字功能将何以实现?尽管如此西语拼音字不也都使用了吗?是的,但正因如此它才需要那么多的词典,产生那么多的代号,其稳定性、功能性远不如汉字。采用拼音字不但不适而且不宜。

8、纯拼音字无法适应方言遍布的中国

中国有八大方言,但这只是大体情况,方言中的方言也大有存在。同一方言中总的语音是相同的,但各别的语言,又不尽相同,如ZHCHSHZCS有很多地方分不清,有的方言不发某些音,如海南话没有TR音。在声调上更是千差万别,同一方言内如北方话,伯(BO),有的地方读(BAI),色(SE)有的人读(SAI),这类字很多,如农(NONG)、(NENG),嫩(NEN)、(LEN),袄(AO)、(NAO),薄(BE)、(BAO),人(REN)、(YIN),(RENG),然(RAN)、(YAN)……有的同声异韵,有的同韵异声,这种情况,到处都有,如果用拼音字,是很难统一的。老汉字有其独特功能,随便你读什么音,它都能适应。这是老汉字的独到之处,这种功能,我们是应当承继下来的。

语言和其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统一方言是极困难的事,五十年代到现在几十年了,统的如何?语音是有胶着性的,十几岁的儿童走出故乡,其乡音终生难变(乡音无改鬓毛衰)。想达到标音准确,就是北方人也难说好北方话,何况其它。小学生考试最怕的是汉字标音,分数往往在这里被扣去。

除上述外,语文中的古文使用问题,在文章中夹杂几句古文或成语,是常有的事,它们多是单音字组成的,拼音字将无法适应。即使是复音词,也还有同音词,如“保卫”、“包围”,这也无法区别,总之在很多方面,拼音字对汉语是无法适应的。



阅读:
录入:赓文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人间万岁万岁万万岁续7

下一篇:人间万岁万岁万万岁续9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