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台湾的“传统”文字崇拜

[日期:2008-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宗陶 [字体: ]

马英九担任祭孔活动主祭官

2006年9月28日,台北,马英九担任祭孔活动主祭官图/曾年

台湾传统文化最美好的时光是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晚期,那时候经济状况良好,文化也呈现昌盛景象。当时有几大论战,譬如“我们要唱中国歌”,由此掀起校园民谣运动;林怀民的云门舞集,郭小庄的雅韵小集,都是在西方样式中糅进中国元素;还有学术界的“科学文献能不能讲中国话”等等,都是在努力凸显中国性与中国品味。

马英九“为正体字请命”

一位内地读者将《聆听父亲》翻到扉页递给张大春,请他签名。张大春问:“要题上款吗?”这位读者一愣,旋即说要。于是他接过名片,用钢笔写下遒劲的两行字。3月30日当晚,张大春又与沪上朋友铺开笔墨宣纸,他的书法颇有筋骨,透出童子功。

记者对台湾学者龚鹏程的采访便从“中国人写字”谈起。龚鹏程刚在台湾、澳门举办了个人书法展。他说,中国过去一向讲究书法,“字像一个人的面孔”,台湾人自小习书法的很多,写得一手好字不稀奇。今天在大陆,文具店里似已看不到那种描红本和米字格本了;而青年女子初识男子看人亦要“看看字写得如何”的风气,也已成为历史。

文字崇拜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有一年,学者丁学良在台湾南部高雄一个叫美浓的客家村落看到“焚字炉”(印刷或者手书文字的纸张,须捧到此炉焚烧)遗址时,忽然想起在他的家乡,安徽宣城一个叫金宝圩的村子,也曾有这样的传统:当地人对一切印有文字的纸片很是恭敬,偶尔得到半张旧报纸或收到城里寄来的一页信,读后都要挖个小坑埋起来,或者放进灶膛里烧掉。

1956年,大陆推行汉字改革方案,简体字(台湾学者认为应称“简化字”)取代了繁体字(台湾学者认为应称“正体字”),台湾仍沿用繁体字。今年两会期间,宋祖英、黄宏等政协代表联名提议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而去年,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因为“联合国2008年要用简化字取代正体字(繁体字)”的传闻,邀请台湾师范大学退休教授李鍌专门探讨“正体字”与“简化字”。李鍌教授,正是最近从台湾引进大陆的《国学基本教材》(“台湾中学生必修教材”)编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马英九对正体字与简体字的争议已关注十多年。早在1993年任台北市长时就曾发表讲演,“为正体字请命”。他认为,正体字是祖先传下的正统文字,不仅保存了文字的优美,具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意义,易于学习,还可以保存、发扬传统优良文化。他举例说,大陆许多人也偏爱正体字,譬如前总书记江泽民签名一定是用正体字,因为美。

龚鹏程认为,用简体字来教小朋友识读应用,存在问题。“老師的師,现在写成师,刂与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都不是部首,请问该查什么部?頭,本在頁部,现在写成头,请问查什么部?葉,本是草木枝叶,故在草部,现在变成了叶,该查口部吗?衛,現在成了卫,查什么部?聖人的聖,现写成圣,又像怪人,又像老土,查什么部?……”李鍌的建议是,两岸正体字与简化字的趋势,可朝“识正写简”的方向走,即在印刷及正式场合中使用正体字,至于手写,方便即可。

从内地部分网民对这些言论的回应来看,在死记硬背模式下识字的一代代新人,对每个汉字的来历不是特别感兴趣,也不觉得繁体字有多么重要,因为大家几乎不看古书。



[1] [2] [3] 下一页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左”“右”哪个大

下一篇:黄兴所坚持的中华民国国旗——“井田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