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长期记忆 在 Wolfgang Klimesch所著的‘长期记忆的结构’ The Structure of Long-Term Memory P3这样写到:“解译的过程是将感官信息翻译成一种可以由记忆来表示的格式,然后变成记忆格式中的一个符号。人们也用符号格式来代表这种内在的表达的形式、格式和结构。信息在记忆中是怎样表达的(也就是,信息是怎样储存在记忆中的)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使得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记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解译的过程被认为是一个翻译的过程。它反映了几个不同层面上的信息过程,如,觉察,承认和有选择的注意等。很明显,记忆可以被说成是在考虑了所有信息后,由这个过程的系统制造的,被经验所承认的一些假设。”作者在P10上指出:“记忆的履行还是丢失是互补的两个方面。例如,在考虑下述的这个简单的记忆过程时:如果要求考察对象记住20个不同的单词,而且在考察的时间中,他仅能够回忆出15个单词,那么,根据定义,有5个单词被忘记了。但是,忘记究竟代表什么意思?
在回忆时,能够在大脑中存在的单词才可以被说成是被记住的单词,但是,我们能够也用这个来衡量没有记住的单词吗?所谓被忘记的单词是完全消失了呢,还是它们虽然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仅仅是没能够及时地被调出来而已?即使是日常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些线索。比如,一个名字被忘记了,可是,不久,我们没有经过任何努力,突然又记起了它。这种情况被称作回调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在搜寻该名字的时候受到干扰。”此外,从汉语单词的结构中我们也发现从内部来分析则很容易进行记忆,但是,也有不同的意见。 Eli Saltz所著的‘人类学习的认知基础’ The Cognitive Bases of Human Learning谈到由几个意思组成的单词时,提到一种,要么全记住,要么全忘记的理论。P88:“在考察决定词与词间联接格式规律的时候,有人提出:要么全记住,要么全忘记的假设。这个假设强调的是外部词汇的联接引起了人们的回忆,它与由内部来分析的假设是不相容的 Rock (1957) 和 Ests (1960)在讨论词汇记忆时,以及Restle(1962)、Brower和Trabasso(1964)在讨论概念学习时都曾经提到此事。 由于它们涉及词汇的学习,我们在这里也讨论一下。要么全记住,要么全忘记的假设显然是看到经过几次正确的回应以后,在某些词组中出现了错误的现象。几种解释的基本点是:在信号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纽带没有发展起来。如果发展起来了,或者经过后续的练习便可使记忆联接起来。” 我认为,如果能够将创造和记忆一起考虑,情况似乎更接近实际。我们每一次复习实际上都是经过了很多别的信息后才进行的。这些别的信息,可以说是对于所说信息的一种干扰,也可以说是从更新的观点看待所考虑的信息。因此,任何单独的信息,每天都在变化的,这样,记住和忘却的界限就非常模糊,能够回忆起还是不能够回忆起在表现上虽然有明显的特征,但是实际的差别也许没有我们想象的大。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缺乏更加明显的证据,包括本人的许多看法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的推论而已。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我们却能够找到增加人类单词记忆的方法。另外,我们也许还体会到,许多人虽然考试时的反应不灵敏,但是平常的时候却显得知识渊博。这也许像电脑一样,运行大软件的时候比运行小软件时速度慢得多,而我们的考试,仅仅以速度为标准。对于那些喜欢将自己的知识延伸到图书馆和英特网,而自己仅仅记住关键词、字或者目录的人来讲实在是力不从心。所以,我认为,在研究长期记忆的时候,似乎应该也思考一下它的实用价值。 书名:《语言的本质》 作者:苏诚忠 语言文字网(www.yywzw.com)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