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词理据新探
盛 谏 盛 开
提要 为了查明象声词以外的汉语单纯词的音义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联系,本文依据心理学知识,以语音发音过程中各发音动作和发音方式为联想起点与汉语中单纯词的词义按联想规律进行匹配。匹配的结果表明汉语中有不少词汇的词义与语音之间存在着由联想引起的相关性,这种现象可与象声合在一起总称为语音理据。
关键词 语音理据;语音象征;语音联想
一 引言
汉语单纯词(象声词除外)音义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联系,历来存在着争议。我国不少学者认为不存在这种联系,如:“某一语义要求用什么语音形式来负载,一开始就具有偶然性。同一个声音可以表达多种完全无关的意义,而相同或相反的意义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这是个常识问题,用不着多说了。”(许威汉2003),又如“‘本质论’,就其实质来说,是唯心的。因为原始名称跟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联系。”(张志毅1990)
最早认为音义有关的学者可能是梁启超,他所著《从发音上研究中国文字之源》中例举83个用m发音的字和词含相同或相受的意味。蒋善国进一步提出:“由于人类用口势拟意,出现了语音。概念近的口势近,口势近的声音近,所以‘音近义通’”(蒋善国 1960)。然而,可能因阐释不够详尽明确,这一论点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由于创始时期的语音不可能直接保存下来,因此究竟何者更接近事实至今尚未确定。 众所周知,联想是人类心智的基本能力之一,它渗透于人类思维活动的方方面面,反映思维的语言更不可能例外。因此本文将依据心理学有关联想的知识进行新的探索。
二 联想匹配方法简介
心理学告诉我们: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本文称之为联想起点)想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本文称前者为直接联想,后者为后谜联想。由于一件事物总是和许多事物联系着,因而同一联想起点可能引起的联想内容是很多的。引起什么联想,与兴趣利害、生活经验、文化传统和场景等定向因素有关。
图1为联想过程的示意。其中Ai是某一联想起点,受各种定向因素的影响,可能从B1…B m个方向展开联想,我们把其中每一项称为直接联想项。在每个方向上可能联想到的具体事物有bm1…bmn种,称之为实例。从直接联想项又联想到另一些联想项C1…Cm称之为后继联想项,两者统称为联想项或相关项。图中箭头表示联想的对应关系。
发语音时,“当前感知的事物”是人感觉到的参与发音的口腔器官(及其部位)的动作和形态以及所产生的语音,按联想规律这些都可以成为联想的起点(人难以感知的发音器官动作,例如软腭的升降,就不可能成为联想起点。还有些感知可能与事实不全相符(例如发卷舌音时,人的感知为舌向后卷,但X光显示并未达到后卷的程度),联想起点当以感知为准)。作者据此初步拟出声母与韵母元音可能的(有待用语料核实的)语音联想起点;另一方面,作者又从汉语中选取单纯词作为语料(包括源词与非源词),将它们按义的类似性分组(即Bm(bm1…bmn),Cm(cm1…cmn))。然后依据人类的联想规律(相似联想,邻接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将初步选定的可能联想起点与语料的词义分组进行对应关系的匹配,并在匹配过程中反复增删拟出的可能联想起点使它与语料词义的对应更符合联想规律。经过“修正-匹配-修正”多次反复,最后达到自洽,由此获得经语料核实的声母/介母联想起点和韵母元音的联想起点(略),以及与之对应的联想项与实例。现将主要的结果发布如下(详细材料见本网站 www.friendlywords.orgSupporting Online Material,关于联想匹配法作者将另文专题说明)
三 联想项与实例
3.1声母的联想项 1.与联想起点“声母圆唇化”对应的联想项有三:1)“圆,弯,围,转”[如:团(圆球形物),抟(揉成球形),滚,辊,郭(围城的墙),环,回,还(回归),环,圜,寰,缳,框,眶,廓(1.轮廓),轮,螺,弯,丸,碗,围,涡,旋,券(xuan建筑弧形部),穴,卷,曲,屈,圈,拳,蜷,鬈,圆,拥(围),周(环绕),轴,珠,转];2)“噘嘴外凸”[如:凸,突(1.超出),啜(啜茗,啜粥),撅,噘,努(突出,如努嘴)];3)“聚拢”[如:撮(聚拢,如撮口),簇(丛聚,聚成一团),蹙(收缩,如蹙眉头),吹(撮拢嘴唇用力出气,如吹口哨),堆(聚集在一块),会(聚拢),汇(相聚),聚,拢(收束),搂(聚集),群(聚集一起的),麇(麇集),缩,嗍(吮吸),吮(聚拢嘴唇吸),嘬(聚缩嘴唇而吸取)]。声母圆唇化指“先协同发音”(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使非圆唇的辅音因后随的圆唇元音而带有圆唇的动作(David Crystal 1997)。圆唇动作有三个形象特点1.嘴形圆;2.唇外凸;3.唇缩聚,它们成为联想的三个方向,以上三项联想项分别与之对应。 2.与联想起点“舌向后卷”对应的联想项有:1)“圆,弯,围,转”[如:煣(用火使木材弯曲),绕(1.走弯曲迂回的路2.缠,围着转),日(圆盘状),輮(轮的外周)],这是卷舌的联想;2)“向后,相反”[如:入(舌向后指的方向为入口方向),而(表示语意转折)],这是舌向后指的联想;3)“循环,重复”[如:揉(回旋地抚摩)],这是“圆转”的后继联想;4)“柔软”[如:柔,软,壤(松软之土),荏(软弱),韧(柔软又结实),绒(细软的毛),融(固体受热变软),鞣(使皮柔软),弱],这是“弯曲”的后继联想。以上四项也与发音动作形象具明确的对应关系。 3.与联想起点“双唇”对应的联想项:1)“嘴和唇的动作”[如:哺,抿,吻(1.嘴唇,2.接吻),喂(食)],生活中常用唇部动作示意“接吻”和“吃东西”,说明有这类联想;2)“成双,并列”[如:北(本义为二事物相背),比(并列,靠近),并(1.并列),半(一分为二),皕,配(两性结合),朋(并,比),媲(并,比),匹(配),骈(两物并列成双的),姘]。 4.与联想起点“双唇”“口闭拢” 对应的联想项有:1)“扁平直”[如:板(片状硬物),版,钣,扁,匾,饼,盘,盆,片,平,铺,面,膜],双唇并置难以圆唇化,恰与圆唇化对立;2)“关闭、遮蔽”[如:包,庇,蔽,埋,瞒,昧(1.隐瞒),门,闷,焖,蒙,眯,幂(覆盖巾),丏(遮蔽),幔,谩(欺骗,蒙蔽),盲,瞑(闭眼),没(m?,隐在水中),幕,墓,蔽,闭,秘(bi便秘,意便闭),秘(mi不公开),密(1.不公开如密谋,保密),篷,棚,披(覆盖),屏,帡,幈,罔(蒙蔽),帏,帷,幄,捂,坟,封(封闭,封皮),袱(包布),伏(1.隐藏),覆];3)“密切,接近”[如:并(2.合在一起),巴(粘结,贴近),傍,密(2.空隙小),佩(带),附(依附,靠近),缚,扶,伏(2.趴),孵(禽伏卵上),敷(搽上),抚,旁,傍]。 5.与联想起点“闭口鼓气”对应的联想项有:1)“泡状,鼓起,矮胖”[如:胖,苞,胞,雹,庞,膀(p?ng,指浮肿;p?ng膀胱),膨,泡,脬(尿脬),疱,便(大腹便便)]。注意:同为唇音的m找不到此种联想词例,恰与它存在鼻通道而无鼓气动作对应,这反映联想的合理性。 6.与联想起点“舌尖,舌前”对应的联想项:1)“舔尝与味道”[如:尝,食,舐,舔,甜,酸,辣,茹(吃),嗍(吮吸),盐,咸,辛,鲜(1.味精味)],请注意味觉词的声母发音部位与味觉敏感区十分一致:“甜”(舌尖音)与甜味敏感区(舌尖)对应;“咸与鲜”(舌前音)与咸味、鲜味的敏感区(舌前两侧)相对应;“苦”(舌后音)与苦味敏感区(舌后)对应(见三1.(12))。这充分反映了发音部位的味觉引起的联想使音义出现了相关性;2)“说话”[如:唱,吵,称(说,叫做),叱,答,叨(叨唠),嘀(嘀咕),嘟(嘟囔),读,诏(告诉),念,呐,喃(小声叨唠),囔,闹(喧 哗),呶(喧哗),哝(小声说话),诺,唠(说话),詈(骂),聊(闲谈),述,说,诵,诉,谈,叹,丁宁或叮咛,哑,言,谣,音,喑,咏,语,吁,讲,叫,哮,嚣,咻,诩,喧,叙],舌是说话的主要器官,其中舌尖最活跃,舌前其次,舌后更次。而表示说话的词,其声母发音部位最多为舌尖,其次为舌前,小部分为舌后,与说话时发音部位的活动程度一致。此外,喉是吼的主要发音器官,表示吼的词其声母的发音部位皆为最近喉部的舌后(见(12))。以上词数量的这些比例关系表明:词义与发音部位之间确实存在联想导致的相关性。3)“尖,端”[如:端,始,矢,首,梢,艄,太(极端),忒(太),头,尖,箭,极(端点),绝(极端的,穷尽),起(开始),扦(尖头细杆),枪(古尖头兵器)],此为舌尖部位的联想;4)滴,少量”[如:点(小点),丁(丁点),滴(少量液体),少,稍,沙,糁,尘],人们常用拇指按着食指尖示意“点滴,少量”,此联想与之相似。 7.联想起点“舌前”对应的联想项有:“前部”[如:先,序,绪(丝的头),前],以前表示“前部”与以后表示“后部”(见(12))对应。 8.联想起点“露出并齐的上下齿”“舌尖指上齿背或上齿龈”对应的联想项:“牙齿”[如:噬(咬),齿,吃,餐,啜(吃,饮)]。 9.联想起点“舌尖/舌前触抵齿龈/前上腭”对应的联想项:1)触,抵”[如:达,逮(1.到,及),到,抵,踮(脚尖着地),顶(抵),搪,推,托,触,着(zh?o接触),遭(碰到,遇见),至(到), 及(1.到,达到),届(到),拒(抵抗),揿(手触)];2)“结合”[如:搭,逮(2.捕捉),戴(2.加在头、手等上端),带(携,捎),缔,蒂(花或瓜果与茎相连处),拿,纳,粘\nian\(具粘合性),拈,捏(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凝,贴,粘(\zhan\),抓,捉,及(2.和),羁(束缚),系(ji结),结(1.系),接,揪,拘,牵(连带),擒];3)“停留”[如:定,订,盯,钝,呆,待,耽,等(等待),逗(逗留),停,住,驻,栖(qi)];3)“阻塞”[如:挡,填,堵,杜(阻塞),障,窒,胶,掐,卡]。注意:声母n鼻腔开通,气流未受阻塞,与之对应,它有与舌尖抵齿龈对应的联想“触,抵”、“结合”、“停留”,没有“阻塞”的联想,反映联想关系的合理性。 10.联想起点“口大开”对应的联想项:1)“张开”[如:开,扩];2)“空的,宽阔的”
[如:空,宽(阔大),旷(空阔),广,光(一点不剩),阔,廓(2.空阔),宏];3)“孔穴”[如:口(1.嘴,2.容器通外处),孔,窟(洞穴),龛,坑,眍(眼向內深陷),框];4)“容器”[如:罐,缸,库,筐,壳,函(1.匣,2.封套),盒,壶]。k,g,h是唯一一组在发音时口保持大开,且舌前低平,口腔前部显空阔宽大的声母,联想于动作为“开,扩”,于形容则为“空的,宽阔的”,于名称则为“孔穴”及“容器”。 11.联想起点“上腭”对应的联想项:1)“拱形”[如:弓(凸弧形射具),躬(弯身),拱(上凸弧形),钩(弯形挂具),勾(1.用笔画弯形符号),锅(穹形烹具),窠(巢状如锅),盔(锅形护头帽),弧,虹,桥(拱桥),鞒(鞍拱处),穹]。g,k,h张大口且舌后上抬指着拱形上腭;j,q,x舌前触指拱形上腭,两者都指向上腭,由上腭联想起拱形。 12.联想起点“抬升舌后”对应的联想项:1)“味觉”[如:苦,甘],舌后是苦味敏感区,甘是苦的对比联想;2)“呼吼”[如:喊,号(呼喊),嚎,喝(1.大声喊叫),哼,呵(1.呼气2.叹词),吼,呼(1.喊,2.向外出气),唤],无言词的呼吼只需用喉,声母h与此对应,足见其联想关系;3)“咽喉”[如: 哽(哽咽),鲠,咯(ka用力使东西从食道或气管里出来),咳,吭(喉咙,嗓子),喉,喝(2.饮)];4)“后部”[如:根(舌根),跟(脚的后部,引申为随在后面),后(与“前”/“先”相反)];5)“内部”[如:含,焓,函(3.包容,包含),涵(同函3.),怀(1.包藏),核];“发自内心”[如:哈(叹词),咳(叹息,叹词),嗐(叹词),嘿(叹词),骇,憾,狠,恨,好,坏,怀(2.思念,心意),欢,惶,慌,悔],舌后位于口腔的深处,引起这几项联想;6)“结合”“关闭”[如:靠(倚着,挨近),媾(结合),遘(相遇),关(1.闭合),阂,阖(关闭)],舌后上抬与软腭接触,联想到结合、关闭;7)“分隔”[如:隔,膈,格(分隔用物),割(分割,从中部切断),关(2.关隘)];“沟通”[如:关(3.关连),勾(2.勾结,勾通),沟,干(关连,如相干)];8)“节制,变化”[如:控(节制,驾驭),改(改变),更(改换),管(节制),化,幻,换]。舌后上抬似一道能开能关的活门将声道分隔成口腔与咽喉两部分,口腔与咽喉两部分在舌后上抬处相沟通,相连结。“关”字是这一发音动作最形象的联想,它以舌后所处位置和活门作用象征要道上的关隘,引申为“关头”,“难关”、“关键”;“关”能开放也能关闭,关内关外由“关”而相连(关连),引申为“关系”、“相关”、“关于”,这充分表明了字义的联想关系。词义“节制,变化”则是舌后这道活门具有控制作用的联想。 13.联想起点“舌前贴近上腭”对应的联想项:1)“贴近”[如:倚,依(1.靠,挨近),严(紧密无空隙),近,就(靠近),紧(密切靠拢,无间隙),挤,亲,切(1.密合,贴近)];2)“相似与一致”[如:型(样式,模子),象(形状,样子),像,肖,依(2.按照,顺从),谐,协,徇(曲从),契(相合),洽(谐和),齐(一致) ],这是舌前贴近上腭使舌前的形状变得与上腭的形状相似和一致的联想;3)“夹着”[如:压(上下物体挤压中间物体),轧(ya),垭(两山夹着的狭窄地方),央,咬(上下牙夹住物体),牙(上、下两排用来咬东西),掖(把东西乓在夹缝里),腋(臂与身之间处),溪(两山夹着的小河沟),峡(两山夹着的水道),衔(用双颌夹着),楔(插入两物间的木片),挟(xie),擤(两指夹挤鼻涕),夹(1.从两旁钳住,2.两层的衣物),荚,颊(脸的两侧),岬(两山之间),间(1.两事物中的空间,隔开),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捡(用夹或手夹取),搛(用筷夹菜),睑(上下眼皮,其中夹眼球),介(在两者之间),津(1.两岸之间的渡口),经(穿夹在织物纬线中的线),钳,嵌,骑(兼跨两边)]。j,q,x是唯一一组发音时气流从(舌前与上腭两者之间的)长夹隙中流过的声母,这一动作形象显然与以上各词的形象(主体夹于两物之间)有相似之处,产生相似联想,舌前与上腭比喻为上下或两侧的夹持物,气流比喻为中间的被夹持物;4)“狭隙”[如:严(严密,缝隙非常小),狭,隙,罅,胁(腋下),衅(缝隙,用牲血涂缝隙)],“细长”[如:延,遥,悠,远,永(长),久(时间长),细,纤(细小xian),弦,线,小,腺,绁(绳索),絮,蹊,巷,豇(一种细长形豆荚),径(小路),茎,纤(qian拉船的长绳),阡(小路)],这是舌前与上腭之间夹缝细而长的联想。 14.联想起点“鼻通道”对应的联想项:“鼻”[如:齉(鼻堵发音不清),衄(流鼻血)]。 15.联想起点“气流突然流出(爆发性)”对应的联想项:1)“突发”[如:暴,爆,崩,嘣,炮,砰,拍,啪,碰,泼(猛力倒水使散开),扑,突(2.忽然,3.冲破),炸,骤,撞,急(迫切匆促),亟,激,惊,捷(快速),切(2.紧急),咳];2)“吐出,掷出”[如:抛,排(排泄,排除),呸,喷,屁,泼,逃,吐,唾(从嘴吐出),丢,脱(去掉)]。 16.联想起点“持续的细弱气流”对应的联想项:1)“液体”[如:液,溢,洇,潆,涌,油,湲,渖(汁),湿,水,溲,尿(sui),汁,洫,血,涎,洗,渐(流入,浸),浆,酱(糊状食品),糨,津(2.口液,引申为滋润),浇(灌),涓,酒,泣(眼泪),渠,泉,芡(淀粉调成的浓汁)];2)“其他流体”[如:雰(雾气),忿(生气),风,雾,蜚(流言),吸,息(1.呼吸进出的气),熏,香,臭(xiu气味),嘘(嘴慢慢吐气),气,汽];3)“细长物”[如:丝,纱,缫,绳,索(1.绳,铁链),蛇,瘦];4)“视线,光线”[如:视,伺(观察),覗(窥视),睃,瞻(往远或往上看),张(1.看,望),照(1.光线射物,2.摄影,3.看顾),显,现(显露),熙(光明),曦(阳光),旭(光明),晅(日光),炫,见,瞧];5)“持续,徐缓”[如:绍(连接,继续),顺,随,遂,续,继,史,守,寿,舒(缓慢),常(长久),存(保留),迟,弛,遐,徐]。
17.联想起点“无擦通音持续气流洪音”对应的联想项:1)“阻力小,平滑,顺利”[如:滥(不加节制),利(便利,顺利,锋利),痢(大便过畅之疾),溜(滑行),流(1.流利,流畅),润,腊,琉璃];2)“流动,流体”[如:濑(流得很急的水),澜(大波浪),浪(波浪),涟,溜(急流),泷(急流的水),流(2.液体移动,流动的东西),泪,淋,漓,溶,熔,濡,乳,溽(湿),润];3)“持续,连续”[如:连(相接),潋(水波相连),链(环节连成索),列,邻,鳞,屡,峦(连着的山),缆,廊(长廊),老(时间长),理(玉石的条纹),历(经历),缕(线),纶(钓鱼用线)];4)“丰富,宽容”[如:涝,饶(1.富足,2.宽容),荣(茂盛),容(容纳, 宽容)],r,l是摩擦最小响音度最大的持续辅音。 18.联想起点“鼻模糊音”对应的联想项:1)“模糊,混浊,迷惑”[如:霾,颟,盲,茫,昧(2.不明白),濛,曚,朦,懵,梦,迷,谜,弥,眠,冥,溟(溟濛),暝,酩(酩酊,醉得迷迷糊糊的),模(模糊,模棱),墨(黑),某,齉,喃,囔,哝,泞,脓,呢(表疑问)];2)“温暖,柔软”[如:霉,糜,绵,棉,懦(软弱),糯(粘软米种),泥,淖(烂泥),嫩(柔弱),暖,南];3)“缓慢,绵延”[曼,慢,漫,芒,缅,挪,袅(细长柔软,声音绵延),娜(柔软细长)]。 19.联想起点“舌后模糊音”对应的联想项:“含糊不清,疑惑”[如:糊,恍,惚,惑,何(疑问词,如: 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为何?),胡(文言疑问助词),乎(文言疑问助词)],除鼻音外,舌后擦音h也是模糊音。 20.与联想起点“咝音(sibilance)糙度(stridency)大”对应的联想项:“摩擦受阻,不光滑”[如:涩,啬, 滞,糙,粗(毛糙),刺(带毛刺),噪,阻]。物体强摩擦也发咝音(声音的高频成份能量较集中),使咝音与不光滑、强摩擦之间存在联想。
3.2韵母元音的联想项 1.与联想起点“圆唇开口小”对应的联想项:“包围,密闭,遮盖,收藏”[如:墓,窟,幕,捂,圄,狱,阈,域,裹,寓,圉]。舌后缩使口腔前部形成大空间而开口接近封闭。 2.与联想起点“圆唇开口大”对应的联想项:1)“浑圆”[如口,洞,孔,果,裹,饽饽,馍,磨,周];“体积大”[如:充,厚,扩,阔,容(容纳,宽容),宏,鸿,隆,硕,胴,肿,冢];2)“数量多分量重”[如众,多,博,重]。开口大,舌后缩,口腔前部形成大空间。 3.与联想起点“非圆唇开口小”对应的联想项:“细,小,狭,近” [如:细,希(少,希罕),狭,眯,屑,小,滴,扁,瘪,闭,近,密,倚,依(1.挨近)]。非圆唇,故无“圆,弯,围,转”的联想;舌前上抬,口腔内空隙甚小。 4.与联想起点“非圆唇开口大”对应的联想项:“大,长,宽”,[如:大,发,豪,敞,庞,胖,茂,展,张,长(长度大或增大),胀,宽,满]。无“圆,弯,围,转”的联想。 5.与联想起点“响度最弱”对应的联想项:1)“弱、轻、幼”[如:轻,幼,苗,芽,孕];2)“平静,隐秘,忧虑感”[如:静,幽,忧,寂,休,息(2.停止),歇,秘,隐,荫,蔽,疑]。 6.与联想起点“音色稍亮,响度最弱”对应的联想项:“清澈纯洁,雪白或无色透明,多描述女性”[如:清,秀,洁,净,泠(清凉),晓(2.天刚亮),寅(破晓时分),阴,牝]。 7.与联想起点“响度最强”对应的联想项:1)“响,强,重”[如:强,健,壮,劳];2)“阳刚之气”[汉(男人),男,阳,刚]。 8.与联想起点“音色最亮,响度最强”对应的联想项:“明亮,火红,火热”[丹(红色),胭,阳,耀,照(1光线射物),烤,暖,旺,夏,响,笑,欢,闹,狂,褒,赞,扬]。 9.与联想起点“响度强”对应的联想项:“强有力”[如汉字:轰,洪,哄,吼,闹,迫]。 10.与联想起点“音色最暗,响度弱”对应的联想项:1)“黑暗,阴沉,恐怖”[如:乌(黑),污,秽,诬,灰,怖,怵,憷,昏,晦,晚,浑,混,浊,糊(不明白),溷,暮,雾,瞽];2)“死亡、痛苦、腐毒”[如:苦,酷,误,亡,卒(死亡),无,枯,腐,毒,蛊,骷]。 11.与联想起点“开口,音色的亮度,响度均为中等”对应的联想项:“适中,舒适,和谐”[彩,洁,甘,美,翠,蔚,悦,捷,凯,媚,爱(喜好),蔼(和气),泰(安定),甜,慰,鲜,谐(和)]。
四 讨论
1.经语料核实的联想起点在各联想方向上都找到相当多的实例,而且联想起点与联想项的对应十分自然与恰当、合理(见上面各联想项的说明),符合良好,少见悖例。例如词义为“圆,弯,围,转”的词的联想起点皆符合“圆唇化”或“舌后卷”;又如词义为“夹着”的词的联想起点皆符合“舌前贴近上腭”。这样大量的对应,排除了巧合的可能性。
2.声母和韵母的联想项侧重不同,在音节中相互补充。例如:味觉词声母的联想与舌的味觉区对应(见三1(6)),“甜”,“咸”,“鲜”的韵母有舒适的联想(见三2(11));“苦”的韵母有痛苦的联想(见三2(10));“辣”的韵母有火热的联想(见三2(8)),与辣的热感对应。
3.匹配所得的联想项与历来关于语音象征(Crystal,D.1997)的例证(蒋善国 1960)(朱文俊2000)(李国南2001)(李海霞2002)一致,且更系统化,范围更大。
4.音义的对应不直接取决于音,而是取决于该语音的联想起点与联想角度。每一个语音一般有多个联想起点(例如声母m是双唇音,同时又是鼻音,就至少有二个联想起点),每个起点又可从不同的联想角度进行联想,因此同一语音必然联想到不同事物,与之对应,可表达多种完全无关的意义。一词多义往往也与此有关,如“鲜”(1.一种味道,2.少),对应于不同的联想起点;“喝”(1.饮,2.喊),对应于不同的联想角度。另一方面,不同的声母又可有相同的联想起点(如凡舌尖音声母都有“舌尖”这一联想起点),而且不同的联想起点也可能有相同联想项(如“圆唇化”与“舌后卷”都有“圆,弯,围,转”的联想项),它们都会引起相同或相反(对比联想)的联想。与此对应,不同的声音就可能表达相同或相反的意义。许多语言学著述(如本文提要中所引许威汉2003)都以“同一个声音可以表达多种完全无关的意义,而相同或相反的意义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来说明语词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其实恰恰相反,联想匹配结果表明这正是联想引起音义相关的必然现象。
5.匹配结果表明语言初创时期存在着联想引起音义相关的因素,它与偶然性并不矛盾,也就说相关性与偶然性是同时存在的。
参考文献 蒋善国1960 《汉字的组成与性质》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李国南2001 《辞格与词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李海霞2002 《汉语动物命名研究》巴蜀书社。 许威汉2003 《训诂学导论(修订版)》p95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志毅1990 词的理据,《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朱文俊2000 《人类语音学论题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Crystal, D. 1997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cond edition
Reinvestigation of Motiva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Words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cience of psychology, we match possible association starting points (movements and manners of articulation) to the meanings of Chinese single-morpheme words (as compared with compound words and not including onomatopoeia) to prove whether there is relation between sound and meaning. As a result, we find out that there is certain relation caused by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eaning and pronouncing movements of words. We named this, together with onomatopoeia, phonetic motivation..
2005/12/20上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