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语言史链还缺关键的一环

盛 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的起源和进化突然又成为受到重视的课题。1990年斯蒂文·品克尔和保罗·布龙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语言与自然选择”的有影响的论文,该论文刊于受尊敬的行为和脑科学杂志上并有超过三十个同行的评注。 在过去的几年中在一些正规期刊和书籍中有了大量论文(见Jean Aitchison,The Seeds of Speech:Languege Origin and Evolution, p.F44,p.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人们从考古解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建模仿真等方面对语言起源开展了研究。我国学者在这些领域也取得不少成果,例如:据《自然》(NATURE) 杂志的报道(Albert Plazza, Twords a genetic history of China, NATURE,Vol. 395,15,pp.636--638,October,1998),褚嘉佑等13人采用染色体组中重复的短的DNA片段研究中国各民族的源流关系及与世界各民族的进化关系;王士元,柯津云的语言起源建模仿真(第八届当代语言学全国会议,2000.10. 21-23, 广州)等。

    考古历来是获得原始人类实证的重要途径。有化石在手就有了最强有力的证据。从头骨化石的颅容量可以判断原始人类的智力水平,这是产生语言的必要条件(虽不是充分条件)。从化石的颅底形状还可判断出喉位置的高低从而确定其声道是否能发出人类语言普遍使用的三个关键元音[i]、[a]、[u]。埃塞俄比亚及以色列出土的九万年前的人类化石,不论从颅容量还是声道构造来看都具有产生语言的必要条件。此外从原始人类加工过的石器可以判断原始人类的进化程度。DNA检测技术的发展为获得原始人类实证提供了新路径。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仅通过母系遗传,根据其演变速率估算,人类的共同祖先是9-18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女性,这一理论被称为“夏娃假说”。综合各方面的材料,学界认为在10-4万年前人类应该已经有了原始语言,并从约4万年前起向现代语过渡。又有人提出“走出非洲”理论,认为人类共同的祖先在10-5万年前走出非洲,由非洲向全球扩散:沿陆地一部分向西向北,在4万年前进入欧洲。一部分向东,大约在6-4万年前进入东亚。其中东北亚的一部分又越过白令海峡,在3-1.2万年前进入北美并逐渐向南扩散。按此理论若共同祖先已有原始语言,随着他们向全球扩散,原始语言也必然随之扩散。(见Jean Aitchison,The Seeds of Speech:Languege Origin and Evolution, p.81,p.16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

    历史语言学家则以语言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对语言的发展过程采用追溯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传统的方法是比较不同语言中的同源词,语言学的各大语系就是用这一方法确定的。近年,格雷和阿特金森采用计算机技术改进了这一方法,推知印欧语最初是在7800年前至9800年前之间分离的(Russell D.Gray & Quentin D. Atkinson, Language-tree divergence times support the Anatolian theory of Indo- European origin, Nature,27 ,Nov.2003)。用这一方法,语言学家还可拟构出古代的语音,但是语言学上一般将这一追溯方法限制在一万年以内,只能追溯到语言产生之后,追溯不到语言起源时期。

    显然,采用以上两种研究途径,对于人类怎样开口说话,即怎样从非语言交际(如手势,叫声)过渡到语言交际这一基本问题,都无法做出回答,语言史链至今还缺这关键的一环。          

  上载日期2005 05 14

语音象征与语言-主页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