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语言起源:人类难解之谜
言 天
在J.艾奇逊的《言语的萌发:语言起源与进化》一书中,对人类语言特点有段精采的描写:
我们与其他动物的差异不仅在于我们能煮食物和穿衣、有互相杀戮的奇特癖性以及偏爱面对面的做爱,而且最重要的区别性特征可能是人类语言。这一非凡的交际系统使我们能相互交流任何事情,不管它是在场的,不在场的或甚至不存的
,例如诙谐作家Spike
Milligan写的以下词句:
在奇异的笨拙国中,
你能在动物园里买到柠檬饼;
在时髦服务员的粉红盒子和瓶子里,
他们分送狐狸。(由于这些词句极为诙谐与逗乐,较难翻译,建议参阅原文)
虽然没有人遇到过这一虚构国度奇异的逗乐,但我们也能毫无困难地理解这些词句(语言的这种指称具体语境之外事物的特性称为移指性displacement)。和其他的动物用叫声或动作
相互告知仅局限于每天发生的诸如食物、危险、交配和领土权情况的交际系统比较,人类语言这一交际系统的确是非常奇妙的(Jean
Aitchison,The Seeds of
Speech:Languege Origin and
Evolution, p.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
正因人类的语言如此的奇妙,自古以来,“人类语言是怎样形成的”这一课题发挥着永远的魅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丹麦的语言学家叶斯泊森(Otto
Jespersen
1860-1943)将当时已有的各种语言起源假说归纳为四种,并取以绰号性质的名称,分别为:汪汪说(The
‘bow-wow’
theory)认为词的来源是模仿各种音响,特别是动物的叫声(汪汪即狗叫声);呸呸说(The
‘pooh-pooh’
theory)认为语言起源于情感激发时的感叹声,正如不高兴时发出呸呸的语音;叮咚说(The
‘ding-dong’
theory)认为人类从外界得到感受,自然发出相应的语音,反映或与环境的谐调,正如钟一敲就发出叮咚声;唷嗨嗬说(The‘yo-he-ho’theory)认为语言来源于人们一起劳动时共同发出有节奏的哼声。此外,叶氏自已又补充提出啦啦说(The
‘la-la’theory),认为语言源于相爱、游玩、诗兴、唱歌等有关的声音。(见David
Crystal,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p290,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在寂静了百年后,近年来又开始出现一些新的语言起源理论,如“理毛理论”“欺骗理论”“手势理论”,其依据是黑猩猩等高级灵长类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Jean
Aitchison,The Seeds of
Speech:Languege Origin and
Evolution, p.6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
由于语言起源时期的语音不可能象其他实物那样保留下来(文字的出现远在其后),使得语言起源的论述很难取得实证,使得提出一种语言起源理论看似极为容易:不论真凭实据,只需足够的想像力( 欧州十八世纪时这方面五花八门而又缺乏依据的论述达到了应接不暇的程度,以致1866年巴黎语言学学会,
最早的语言学会,禁止有关语言起源的论文,公然宣布这是一个免进的区域而将整个议题排除在外);然而真要一步步具体地说清发生的过程,却极为困难。就以上的各种理论来看,就没有一种能说清楚的:“汪汪说”依据的是语言中存在着象声词,可是有声事物固然可以用语音象声,为数更多的无声的事物又如何用语音表示?“唷嗨嗬说”依据的是人类共同劳动发出有节奏的哼声,然而这哼声又如何一步步转变为语言的?欺骗理论只能说明灵长类动物由此发展了智力,但这仅仅使语言的发生有了可能性,这可能性又怎样转变为现实性的?最近互联网上有一篇讨论语言起源的文章,洋洋洒洒十五页二万三千八百余字,可是到末尾也没有说清语言究竟是怎样一步步产生的。
人类提出语言起源命题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至今还没有一个能说清语言产生过程的假说,不能不承认这确是一个难解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