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这是一幅飞离地球的景象。浮槎还能如期返航,说明它不靠神力,而由人操纵。这个故事也许是牛郎织女故事所激发起的更大胆的想象,人们已不满足遥望星空,而想亲自去看一看。这是宇宙航行的最早蓝图。
六朝人想象世外有仙境。刘义庆《幽明录》记载了汉明帝时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山遇仙的一段经历。他们得到仙女的款待和爱情,只不过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山中住了十日,回来后,“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只打听到了七世孙。这就是“山中方十日,世上已千年”的具体写照。
类似的题材,还有任昉《述异记》中“烂柯”的故事。樵夫王质入山砍柴,观看仙童下棋,一局未完,斧柯已烂。王质下山,同辈人早已死尽,原来已过了几世。
“山中方十日,世上已千年”,这句话一向被视为奇谈。这个故事产生以后1500多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证明时间是相对的。现在读一读这个故事,不能不对古人的智慧表示敬佩,他们竟然猜中了这一宇宙规律。
这些题材是很宝贵的,它本可以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催化剂,可惜仅限于简略的神话传说,没有作家去扩展它,深化它,因而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原本就有一种外向进取精神,在文学中也有所记录,只是未能得到发扬。为什么会如此呢?从社会基础上看,中国的资本主义还没来得及发展,就遭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失去了有利时机;从思想上看,儒家主张文以载道,文学只是政治的附庸,作家很少能摆脱这一羁绊。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固有的外向进取精神将会得到发扬,中国人的性格将会得到更健全的发展。五四运动前后,鲁迅曾对国民性作过深刻的解剖,当代文学似乎可以迎接一个新课题:塑造能体现外向进取精神的艺术形象。
——原载《宗教、虚无、性爱、死亡及其他》
漓江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
上页<<<>>>文完
语言文字网[YYWZW.COM]2006年4月12日作者授权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