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语言文字网(YYWZW.COM)>>>专题文>>>汉语与中国文化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外向观

邱崇丙

[qiuchb1226@yahoo.com.cn]

 
汉字的奥秘

所谓“外向观”,是指对外部世界(国外等)的态度。本文想就中国古典文学中这一类题材的处理,谈几点意见。在谈的过程中,自然不能不涉及到中国文化的性质问题。


对中国文化的性质,近百年来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文化属于内陆文化,是封闭性的,内向型的;西方文化属于海洋文化,是开放性的,外向型的。其实内向和外向并不是绝对排斥的,而且无论是内向或外向,又都各有不同的历史内容。

一个民族如果只有内向,没有外向,会把自己封闭起来,陷入孤立落后的境地,美国的印地安人就有这种倾向。一个民族如果仅有外向,没有内向,就将失去集体的力量,吉卜赛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犹太人就有这种倾向。这都是极端的例子。中国并不是一个仅守内向的民族,我们同时具有外向,而且与西方的外向迥然不同。


中国历史上有过几次重大的外向行动。西汉时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之间经济文化关系的发展。唐代玄奘,去印度游学,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促进了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明代郑和,七次航海到印度洋地区,增进了对这一地区国家的了解并进行互利的贸易。这些行动都没有扩张、侵略、殖民主义的性质。西方的外向行动,在历史上虽也起过开拓作用,但很容易使人想到弱肉强食的动物本能,而中国的外向行动,是一种和平正义的交往,更富于人类理性,这是中西文明的不同之处。


从自然条件上讲,我们地大物博,无需他求。从思想上讲,儒家的圣人主张怀柔,用中国的文明去教化夷族,不主张征服侵略。而在和平交往中,又能向对方“取经”。我们的文化中已吸收了西域的物产、艺术,印度的佛教,西方的科学技术,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说中国文化是封闭的,内向的,是不全面的。尽管如此,中国的外向进取精神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扬,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也未得到有力的表现。以下分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政治、文化方面
 

前面已提到这一方面的事例。张骞通西域的事,作为题材本可以与荷马史诗《奥德修纪》相比,但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几乎没有反映。唐僧取经的事,作家是注意到了;明代吴承恩写了《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成就在于作者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艺术形象,与唐僧取经的历史事实并无关系。作者并没有现实地处理这一历史题材,而是用幻想的形式虚构情节。作为艺术形象,唐僧也是慈悲有余,智慧不足,并不是进取精神的化身。


郑和下西洋,罗懋登以之为题材写了《三宝太监西洋记》。作者效颦于《西游记》,以神怪相杂组成情节,靠一个和尚一个道士来逢凶化吉,不伦不类。与《西游记》相比.作者几无任何新创造。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未能把握这一题材。张骞通西域一事,被作家所忽视,而《西游记》与《三宝太监西洋记》又未能从正面处理题材,这一情况说明什么呢?说明作家对这一方面的题材,还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历史内容,未能表现出人物的外向进取精神,他们未能尽到作家的责任。既然长篇小说的体裁已经出现,孙悟空的形象已被塑造,那么作家所缺少的只是思想。
 

未完<<<>>>下页

 

语言文字网[YYWZW.COM]2006年4月12日作者授权上传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