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本名为《红崖天书》的著作引起了山东大学古文字专家刘乐一教授的注意。 作为黄果树红崖天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刘乐一,早在1996年就发表论文论证“红崖天书”的字意和来历,引起国内外轰动。为何10年之后,又有人自称破解了“红崖天书”呢?为何该书的观点和内容多数和自己的破译相同呢? 近日,刘乐一教授以《红崖天书》作者剽窃、侵权为由,一纸诉状将该书的作者、上海工程师林国恩告上了济南市历下区法院。 山大教授破解“千年之谜” 昨天,山东大学古文字专家刘乐一教授向记者道出了此案的来龙去脉。 在贵州关索岭晒甲山的一块赤色石壁上,数百年来,一些奇怪的文字符号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这些文字书体非篆非隶,似古籀又似钟鼎,有人说是古彝文,又有人说是外星人所书,争论不休,多年来无人能识。1995年3月,贵州省安顺地区行署提出“悬赏百万破译天书”被新闻界报道后,掀起了“红崖天书”热。 1996年,山东大学古文字专家刘乐一教授应贵州省安顺地区博物馆之邀,去贵州关索岭晒甲山考证“红崖天书”。面对残缺不全的“天书”,刘乐一起初十分失望,但长期从事红崖天书摹本整理收集工作的贵州省博物馆原馆长李业成带给他一线希望,李业成收集了30多种天书摹写本,只是无法辨别哪一个是真迹摹本。 经过仔细研究,刘乐一提出了自己的论点———“红崖天书”是明前叶建文帝偕随员遁踪云贵时所颁“告示”。 1996年11月,刘乐一与李业成合著《“红崖天书”考释》论文,发表在《寻根》1996年第6期刊物上,1997年3月被国家核心期刊《新华文摘》全文刊登,论文的发表一度在国内外引发轰动。当时,新华社、《人民日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大众日报》、《文汇报》、《大公报》等新闻媒体均进行了报道。 热销图书与其研究成果 12处相同 刘乐一教授研究成果发表几年之后,国内一些媒体相继报道了关于“上海一工程师破译红崖天书”的消息,称上海某造船公司工程师林国恩苦心研究“红崖天书”9年后得出了“全新诠释”。经他考证发现,这些“全新诠释”竟与自己在1996年提出的观点如出一辙,内容上并无新意。 刘乐一举例说,在关于“红崖天书”的摹本问题上,这位上海工程师“确认清代瞿鸿锡摹本为真迹摹本”,而他早在1996年就已得出了“瞿鸿锡摹本与红崖古迹残存的字形能够对应相符……是原迹摹本”的结论。 另外,林国恩认为“红崖天书文字为汉字系统”,而刘乐一在1996年发表的《“红崖天书”考释》一文中就明确写到“红崖天书系汉字属性”。 林国恩称“红崖天书成书约1406年,是明初建文皇帝所颁的”,而刘乐一先生早在其发表的论文中就已考证出“明永乐四年……建文帝逃离皇宫后带一班随员流落襄阳,后化装成僧人匿迹滇黔……其书写年代与明前叶建文皇帝偕随员遁踪云贵大有关联”。 2007年4月至5月,刘乐一和李业成先后在济南和贵阳买到了林国恩著的《红崖天书》,发现这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的著作中存在着“明显的剽窃和抄袭”。 刘乐一教授在诉状中称:林国恩在《红崖天书》中,完全抄袭了他根据李业成提供的摹本所亲笔绘制的瞿鸿锡摹本;其全书释解的19组图文与两原告论文中的释解完全相同的图文有12组,相近含义的有2组;《红崖天书》的全部内容均是在两原告发表论文基础上剽窃、抄袭和演绎而形成。刘乐一要求被告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书籍,并赔偿因被告侵权给他与李业成造成的经济损失48600元。 此案将于近日在历下区法院开庭审理。“红崖天书”这一千古之谜必定难逃一番纷争。 (记者 刘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