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霍夫先生的世界语,未能如愿,上面我谈到他的两个问题,但他的构思是有优点的。如,以词根为主,词根和词根可以相互配合,事实也和汉语的词素是异曲同功的;他的语法也很简单而实用;和西方语言也接近,使西方人易于接受,应是可用的。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再倡以汉语为主的世界语呢?
柴门霍夫先生当时的情景和目前已大不一样。当时的社会较前已大为发达,但较之今日特别是在科学发展上已大不同,他的世界语追求的主要还是在于不同国度间的相互勾通。换言之,当时只要是在生活上的能相通,也就是以一般的日用语为主的语言为其目标。而今天却大不同,它更要追求的是科技,人类已步入科技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时代),环保使人意识到,人对自然的破坏,即自然已不再那么随人所欲了,它要对人的行为表示制约、惩罚。资源也已不再任人使用而将枯竭,就是说人在地球上,自然已不再为人类提供恩赐。人类想生存、发展必须用人自己的力量也就是知识来养活自己。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人类要进行科技研究与创造。而科技就不止是生活上那一些了。它的面广而深,与一般事物也将远离,那么它的记录、标记、符号……等等将要大量增加。西方的复音语将很难胜任,柴门霍夫的2000词根是可以容纳一定数量语词的,但做为未来科技用语是否能适应?另外语法能否适应?此外,它(前世界语)仍是复音语,复音语的缺点,它同样俱备。因此它也恐难胜任。
上面所谈的只是从语言着眼,其实问题不只是语言,而主要的还在于文字,柴门霍夫先生着眼的是语言,是人们交际的语言,事实上问题的所在,今天主要的还是文字。科学研究、传播、记录、符号、等等,主要在文字,在科研工作上并不需发音,并不相互对话,而是在于人们的思维。人们要和过去的、遥远的、记录的文字来交流、思考、对比、拼搏。如果论及文字,那么文字的优劣,也应考虑,而且应加重考虑,因为它已经成为更是和人们(研究人们)接近的形式了。那么从文字论,中西有哪些不同?
1.形像性中文优于西文——人们了解事物在于它的意义,而非声音。在表达意义上中文优于西文。因为汉字是形象的,它是由象形等造字方法造出的,按物构形,从笔划就可以看出它的意义,而西文是由字母形成的,它不具任何意义,所以在形体上中文优于西文。
2.准确性,形声字高于音素字——因为前者是二元的,音意兼备,大量文字的产生必然地要有同音词,同音词发生时,形声字的形就突出了。
3.易识性,形声字优于音素字——因为汉字是方块的、是结构的,它的一切笔划都集中在一点,一目之下,可窥全豹。音素字则是连摆式的,把字母分散在不同位置上,特别在多字母情况下,阅读是费力的,如下图:
结构式 连摆式
米米米米 ↓↗→↖ ↓↗→↘ ↓↗→↘ ↓↗→↘
满面红光 MAN MIAN HONG GUOMG
另外,汉字的笔划只有横、竖、点、撇等等不多几个,但它组在一起就可形成很多的形式,(五百多个单位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实有三千多个形式),西文字母虽多,(26个,世界语28个),但个个独立存在,形式就简单了,阅读时汉字区别性强,字母文字则弱(满面红光)。在识别上大不一样。
4.易解性形声字优于音素字,人们看字主要是观其义而非查其音。形声字兼有意音故对其意易于识出理解,音素字则应由音译为义后才能被人识别,故而形声字易于理解,据日本人测试,用汉字识别字义比用日本假名快。而美国人则可用汉字治失读症。这是汉字形体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