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英语需要每个人都学吗

[日期:2007-09-27] 来源:中国网  作者:鲁斌 [字体: ]

教育部网站26日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建议,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教学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教育部网站)

这些年来,英语的地位在中国被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评定职称考英语,读研读博考英语,录用人才考英语。在不合理的硬性要求下,英语成了一道门坎,很多优秀人才被这道门坎无情地挡在了门外;还有一些人虽然勉强跨过了门坎,但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

古今中外,没有哪门课程被抬得像英语这样“崇高”,也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流行“英语崇拜”。不要说莘莘学子,就连一些年近半百或过了半百的人,也捧着英语课本在那里苦学,不是喜欢英语,而是为了评职称不得不如此。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在实际工作中几乎用不上英语,付出代价与实用价值完全不成比例;实际工作中即便用得上英语,考试过关的那个水平也不足以应付工作之需,往往还得重新进行专门训练才行。

再看学生,为了过英语关,用去了大量精力,别的课程则马马虎虎、草草应付。以硕士研究生为例,在两到三年的学期里,几乎要用一半的时间来苦攻英语,剩下的时间则忙于准备论文,哪里还有时间研究专业?下了那么大功夫,学到的英语还不一定管用。多数人掌握的依然是听不懂的聋子英语、张不开嘴的哑巴英语,没有多大用处。更重要的是,因为精力过多地用于英语,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知识不牢靠,汉语汉字不过关,综合素质不过硬,副作用十分突出。这其中,母语不过关是一个大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或一代中国人,汉语说不利索,文章写不通顺,错别字连篇,其影响往小了说,影响交往、影响工作,往大了说,影响对祖国语言的自信和文化传统的继承,这种消极影响会随着这一代人的成长逐步显现出来。实际上,对中国人来说,汉语如不过关,英语也不可能学好。因为中国人学英语,离不开汉英互译,汉语不好,互译就失去了依托,在英语上下再大的功夫也是白搭。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政策上确立一种导向,引导大家重视英语,用意当然不错;但扩大开放、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不一定要像我们这样掀起大呼隆的英语热潮。日本历来善学外国之长,且以贸易立国,但人家从来没有像我们这样把英语抬高到如此地位,会说英语的日本人并不太多,甚至连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也不懂英语。日本学习外国的方法,除了派团赴外考察、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之外,主要的是让少数精通英语的人大量翻译英文优秀著作,供国民阅读。这是一个付出代价小、受益人数多、学习质量高的好办法,可供我们借鉴。相反的例子是菲律宾和斯里兰卡,那里会说英语的人很多,但这两个国家学习外国的成就却远不如日本。这说明,英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总之,我们应以平常心对待英语,用得着就好好学,用不着就不必大费精力。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政策制定者不能把英语作为衡量所有人才的硬性标准,否则就是一种无理逼迫,即便用不着,也得硬着头皮学。现在,学英语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明明用不着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学,这是多大的痛苦、多大的浪费!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谁给"舶来品"一个中文名

下一篇:教育部要求大学英语占总学分1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