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设置了“素质教育通选课”,要求包括理工科类的所有学生,都要选择一两门语言文字类的课程。学校安排名师来给学生们上这些基础课,比如汉语专家陆俭明开设的《汉语和汉语研究》、蒋绍愚教授开设的《大学语文》等。
在清华大学针对本科一年级新生的教学方案中,要求所有理工科学生必须要学习语言、文学等方面的两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更是把“大学语文”列在全校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表上。南开大学03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张弛说:“很多同学都有国语情节,希望在语文的学习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语文的学习也有利于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现在将大学语文课作为必修课程,对我们帮助很大。”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也已决定面向所有本科生开设“中国语文”必修课程,此前,“中国语文”在华中科大仅是一个考试项目,校方并未设立相应课程。江西理工大学则规定,全校理工科学生都须选修“大学语文”课程才能获准毕业。此前,该校只将语文列为理科生的任选科目,而对学生是否选修不作硬性规定。
大学语文在高校的“复兴”,使这一课程的师资、教材方面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据了解,之前,一些学校的大学语文正处于没落阶段,有的学校从原有的一学年100多节课缩减到停开此课程,有的学校大学语文的师资队伍萎缩很厉害,从20多人缩减到不足5人,有些学校甚至安排研究生来上课。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材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据了解,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馆藏大学语文教材达到1402种,用于现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教材在100种以上。一些教师出于职称评定等因素的考虑,自编教材给学生使用,还有少数学校关起门来使用自编的教材,这些教材普遍水平较低,有的甚至是“照搬”别人的材料。扭转大学语文的“边缘”地位,就得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
据了解,去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去年年底,教育部高教司在湖南召开会议,一些专家提出了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建议。(王庆环 王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