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协推广书法教育过程中,不懂“文房四宝”,不懂执毛笔正确手法的小学生不少。
书法教育:处于“边缘地带”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
然而,“纲要”实施半年多,书法教育“边缘地带”情况并没有得到任何改观。
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从2004年起,在全市小学中推广书法教育,并试图通过设置“书法实验学校”“书法特色学校”“书法示范学校”,引起教育界及社会对小学书法教育的关注。但推行3年,收效不是很大。
周庶民告诉记者,一些小学的校长认为,小学生没有必要学习书法,书法协会设置书法学校是在“变相”收钱。还有一些小学的教师认为,小学生学习书法会“分心”,对主课的学习不好,对书法协会的推广采取抵制态度。
书法教育为何难推进
书法教育难推进,首先缘于人们对书法教育的忽略。重庆市人大代表、巴蜀小学校长廖文胜认为,时下,在民众心中,中小学的教育导向是分数第一、升学第一。在小学教学纲要里,没有关于书法课的规定,于是,不少学校排除书法课。
其次,由于书法教育不作为人才选拔机制的“硬件”条件,导致家长忽视对孩子书法兴趣的培养。记者采访了解到,课余时间,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奥数、英语之类的辅导班,或是与报考艺术院校考试“休戚相关”的音乐、绘画、舞蹈、表演培训班。
此外,教师挤占写字课为小学生补课,影响了书法教育的普及和开展。
据记者了解,写字课是小学正常教学计划中的组成部分,由于写字课的授课内容弹性较大,教学质量难以衡量,不少小学无专职教师,写字课多由语文教师负责。
重庆巴蜀小学校长廖文胜介绍,青少年学习书法的意义,不在于能写一笔干净整齐的字,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在“书写”过程中,了解中国的文字、历史、古典诗词,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他们对汉字以及本民族语言的热爱。
学习书法不仅掌握一种“技能”,而且能培养小学生严谨、认真、刻苦,以及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通过对握笔和写字姿势的严格要求,小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形成“手、眼、脑”的协调,以及心无旁骛的心态,这对少年儿童身心发育是有益处的。
周庶民认为,目前,从社会、家长到学校,没有认识到书法教育的意义,许多人将书法等同于普通练字,也是书法教育难推广的原因之一。
一些学校意识到书法教育的意义,积极探索、推广书法课程。
重庆新牌坊小学副校长陈均德介绍,该校是2003年重庆书法实验小学之一。学校4年来坚持每周三下午放学后,开展对书法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并要求书法专、兼职教师每周必须完成3篇书法习作;小学生每天中午饭后学习书法30分钟。4年来,有2000多名学生接受书法教育。
重庆巴蜀小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书法专业基本功的培训,包含书法技能,另一方面引进专职书法教师,专门讲授书法和书法欣赏。同时,通过多项活动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可否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
基层教育工作者和致力于推广书法教育的人士提出,可否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
教育部门可否考虑将书法课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课,书法教育应当从小学开始。相关的小学可组织有教学经验的专职书法教师和书法理论工作者,针对少年儿童学习书法的实际需求,拟定教学大纲,编写中小学生适用的书法教材,使书法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书法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基本书法技巧,包括执笔、运笔和运墨的方法,笔划名称,字形结构以及布局等。
廖文胜建议,国家有课程划分——国家、地方、校办课程,书法课可否融入这3种课程中。比如,语文课中可嵌入书法,地方和校办课程中可开设书法课程,包括书法欣赏。
李源田建议,社会“转变观念”,对教育规律进行“再认识”,尤其是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再认识”,建立更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普及书法艺术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