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迟疑
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体系乃是以美国模式为蓝本所构建。与之相比,鲁昕构想的未来现代型教育体系更接近于目前德国模式的格局。
按照国务院的《决定》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的规模应总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则需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决定》还提出,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应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的设计,未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将形成“并行对应”的体系格局。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要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
同时,《规划》还要求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普通高等学校可以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为了使职教体系更加完善,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务院的《决定》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具有与普通本科学校平等的地位;同时,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也会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
然而,针对转型本科院校的范围,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今年3月22日,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中,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将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其调整的重点则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
但是,三个月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则公开表示,本科转型院校的范围并不确定,“可以是历史悠久的,也可以是新建学校,但前提是要实现分类管理,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对此,多名教育专家对财新记者确认,教育部门推动地方院校转型的努力确有其事,但是落实阻力不小,一些院校不愿意执行。具体原因,除包括师资短缺、转型后的专业内容不清晰,更涉及相关财政补贴的变动,恐令学校财务遭受损失。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刘育锋告诉财新记者,中国职教发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于追求“量”的增长,忽视了“质”的建设,很多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培养模式与普通教育没有区别,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招生困难、生源紧张的情况。
刘育峰提醒,虽然本科院校转为应用型技术大学是大势所趋,但还需综合考虑应用型技术大学、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之间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上的区别。而且现在高专学校也在做职业教育,和高职学校趋同,若办学目标不清晰,恐会引发新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