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评论:“资助”何时成了“包养”

[日期:2007-04-03] 来源:光明网  作者:孙建清 [字体: ]

  前些日子,重庆的一位落魄诗人在网上写了一篇寻求被富婆包养的博客,此消息不胫而走,迅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近日报载,诗人如愿以偿----重庆的一个富姐作家提出愿意包养,并签订了包养协议。我惊诧于二位的举动,但细读报道,其实就是富姐资助了12万元钱而已,并未发现有包养的具体行为,就连富姐都称:这里的包养没有肉体关系。天哪,闹了半天,此“包养”非彼包养----读者被糊弄了!

  在中国,“包养”一词就是指有那层关系,这已经是约定成俗的了,就好像是我们常说的“包二奶”“养小蜜”一样,难道还得解释没有那事,这不是可笑吗?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汉字如何演变,在人们心里,“包养”一此至少暂时还无法抹去它固有的色彩。资助就是资助,何来“包养”一说呢?唯一的解释是,还是包养这个词条能吸引眼球,能制造轰动效应。但这种吸引眼球显然是以牺牲自己的名声为代价的。要知道,包养就是包养,它是不能跟资助置换的。

  当然,如今有的文人已经堕落到不在乎什么脸面的地步了,他们已经毫不讳言被人包养,这有什么办法呢。问题是,包养应当名副其实,不能打了折扣。我以为,关键是新闻媒体要把好关。说相声要抖包袱,写新闻讲究新闻眼,标题还要抢眼,这都是必要的。但对于那些以极端的方式哗众取宠,以艳丽、刺激之词制造噱头取悦读者的新闻,我们的编辑应当慎之又慎,决不能让低俗之风污染读者的视觉。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代表团08服装成焦点

下一篇:财务系统凭证输入设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