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先驱报》2007年3月15日文章:到中国做生意,起个好中文名(作者:金苏焕 / Kim So-hyun)
《韩国先驱报》3月15日援引韩国国际贸易协会的报告,提醒韩国公司:到中国做生意,需要为自己起个恰当的中文名字。
文章说,韩国国际贸易协会3月14日告诫韩国企业,在中国使用中文名称需要谨慎。稍有考虑不周,便有可能词不达意。
“要想在中国市场站住脚,韩国企业必须给自己起一个汉语中听起来更顺耳的名字,而不是简单沿用韩语名字,”韩国国际贸易协会附属组织世界贸易学会发布报告说。报告说,在中国市场的贸易额居前50位的韩国企业中,16家企业使用了特别的中文名称,而13家企业沿用韩文名字。
但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韩语和中文中的一些字和词看起来一模一样,但意思却天差地别。比如,“东洋”这个商品名称,在韩语中意为“东方”,而中文中则单指“日本”。正面例子如,食品商“Orion”把自己的中文名称改成“好丽友”,意为好朋友,效果不错。
其他国家企业如,美国搜索引擎“Google”把自己命名为“谷歌”,本意是指“丰收之歌”,但许多中国网民觉得这个名字有些“土”。日本高级轿车品牌Lexus直接把名字音译为“雷克萨斯”,结果让人怎么听怎么联想到“SARS”。
一般来说,国外品牌起中文名不外乎两个套路。一是音译外文名称,并考虑到让中文名称能够体现商品的价值和理念。二是沿用原来的英文名称,如LG等。在中国市场上业务最突出的前50家国外企业中,34%选择音译外文名称,28%选择意译,20%把音译和意义相结合。韩国企业显得对中文名字不太重视,超过半数的韩国企业沿用原名。
“企业必须考虑,如何使商品名称更贴近当地消费者,”韩国世界贸易学会研究人员金希泳(音译)说,“它们给自己起中文名字前必须咨询中国的朋友。”金希泳说,起中文名最好能兼顾汉字的形、音、意,还要注意不要用中文中的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