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常吃药看病的人纳闷,怎么有些医学名词改换名称了呢?比如“抗菌素”改称“抗生素”,“红血球”改称“红细胞”,“脑溢血”改称“脑出血”,“剖腹产”改称“剖宫产”……
原来,医学名词的审定与命名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持。经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规范名词。
目前,经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医学名词汇集成《医学名词》一书。包括妇产、口腔、医学遗传、心血管病、眼科、外科、整形美容等分支学科名词。除了前述的 “抗生素”“红细胞”“脑出血”“剖宫产”被收入《医学名词》外,下面再列举些规范名词的例子(括号内为原不规范名词):
功能(机能)、机制(机理)、发热(发烧)、水肿(浮肿)、发绀(紫绀)、体内(住体)、体外(离体)、X线(X光)、淋巴结(淋巴腺)、血红蛋白(血色素)、血常规(血象)、白细胞(白血球)、体循环(大循环)、肺循环(小循环)、扁桃体(扁桃腺)、鼻出血(鼻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胸腔积液(胸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心排出量(心输出量)、心肌梗死(心肌梗塞)、心衰Ⅲ度(心衰Ⅲ°)、杂音(期杂音)、横膈(横隔)、纵膈 (纵隔)、肝硬化(肝硬变)、肝性脑病(肝昏迷)、食管(食道)、胆总管(总胆管)、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B2缺乏病(核黄素缺乏病)、川崎病(粘膜皮肤淋巴综合征)、瘢痕(疤痕)、脓肿(脓疡)、创面(伤面)、Ⅱ度烧伤(Ⅱ°灼伤)、神经元(神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