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以为,误用、错用汉字的现象只有大陆才有;现在看来,误用、错用汉字的现象已经遍及到了世界各地。我们现在应该发出“救救汉字”的呼声!
例一、去年,中国与新西兰学者联合陕西白水发起“中华汉字节”的倡议,并在白水仓颉庙树立一通“中华汉字节”倡议纪念碑。新西兰学者撰写了碑文,我把它发过去,由白水刻成碑。想不到短短的四十多个字,就出现了三个误用、错用的汉字。请看碑文:
漢字乃中華民族先民之偉大發明創造其對亞洲漢字文化圈之偉大貢獻毋庸質疑對人類文明之偉大贡献無可替代
爲弘揚偉大漢字文化爲中華民族之偉大崛起特倡議訂谷雨日爲中華漢字節普天同慶
新西蘭黃乃强撰己醜年五月
海外人士撰写、大陆刻成碑文,用正体书写乃是常理;但是却误用、错用了“贡献(獻)、谷(榖雨)、己醜(丑)年”三个字,显得不伦不类,将会留下不可饶恕的恶果。
例二、韩国一位学者撰写了一本《韩中历代名文鉴赏》里面有三个汉字也印错:“我当採花釀密(蜜)”(第122页)、“一樹百獲(穫)者”(第174页)、“以庚戌陽歴(暦)年”第202页。
1997年,我的朋友、台湾一家出版社经理送我一本《新编汉字字典》,是简繁汉字并列的。但是,内中有一些简化字却与大陆的不符:有的是编者多出来、自己想当然用简化偏旁多类推出来的“简化字”;而大陆有的简化字却没有收。这就会误导读者。我问“怎么会发生这种错误”?他说:“我们是借用香港的版本”。据说,现在台湾的书店里有许多种繁简字对照的书,这是很好的事情。最近,另外一位台湾朋友给我寄来了《正编简体字手册》和《简繁体对照速查字典》。我初看了一下,其中有印错的(例:将),也有一些用简化偏旁多类推出来的“简化字”。我认为:既然是为了方便台湾民众了解、认识大陆的简化字,编辑就必须要正确无误地把大陆的简化字介绍给读者,不然就会产生误导。现在,两岸交流十分频繁,台湾出版商完全可以与大陆合作一起编写。像《正编简体字手册》是由两位两岸的学者共同编写的,这方面的错误就少了。可惜在此书的“录部”,他们只编进了民国21年(1932年)公布的《国音常用字汇》中的183个简体字,而没有收民国24年(1935年)公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324个简体字,是不是编辑者手头没有《第一批简体字表》?
可见,误用、错用汉字的现象已经遍及到了世界各地。这种趋势如果还不加以遏止,其造成的后果将会是越来越严重,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各民族面前将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2012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