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数码字“〇”的起源

[日期:2012-02-13] 来源:网络  作者:贺金波 刘晓 [字体: ]

   数码字在经济活动中用途极为广泛。汉语数码字有大写和小写两套系统。大写数码字是“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兆”,小写数码字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这些数码字,除“”以外,其余的毫无疑问都是汉字;而“”似乎是一个另类:首先,它是一个独立完整的音义结合体,《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收有这个“”,注音为“líng”,释义为“数的空位(同零)”,似乎完全具备一个汉字的资格;但是,从书写上来看,其笔画是无法分析的,汉语的横、竖、撇、点、折等五种基本笔画能够描写其他任何汉字的结构,在“”这里却毫无用武之地。作为其他汉语数码字,甚至其他所有汉字的一个另类,“”在字形上倒与阿拉伯数字的“0”很相似,那这个“”是从“0”演变而来的吗?

   其实,“”这个“字”在汉语系统里,古已有之。撇开“”在甲骨文、金文中就用作构字符不谈,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作为独立的负载特定意义的符号,就常见于当时的古星图。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五星占》,列有从秦始皇6年到汉文帝3年期间木星、土星、金星的位置,其中“”就是表示“星”的符号(刘云友《中国天文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文物》1974年第11期)。表示“星”义的“”的读音,迄今发现的最早记录是,“唐史载武后制字十二”,其中“”音义同“星”(明·顾起元《说略》卷十五)。

   武周制字“”表“星”义,与表示数值0概念的“”没有语义联系。而隋唐宫廷乐谱《燕乐半字谱》用“”表示乐谱中的空位,相当于今天的休止符,似与表数值0概念的“”不无关联:隋唐乐谱中的“”在功能上已经很接近位值计数时的空位。有意思的是,隋唐乐谱用“”代表休止符,而现代简谱用“0”来记录休止符,这绝不仅仅是一种巧合:“”从隋唐乐谱中的空位符号,完全可能泛化为包括数值计数在内的一般意义的空位符;而阿拉伯数字“0”本来表示一般的0概念,借用到简谱中记录音乐空位,又具有“返源”的意味。

   隋唐乐谱空位符号“”在使用上的泛化很快在后世成为现实:刊刻于宋绍兴31年(公元1161年)前后的现存最早的韵图《韵镜》,就大量使用了“”这个符号,表示无此音节,即有此音而无此字,──“”在这里代表音节的空位;与此大致同时,人们在圈点刻本书时,在段落与段落之间也用“”做标识,“”还有专门的读音:读若“圈”,──“”在这里代表段落间的空位。还是在此前后,金世宗大定20年(宋孝宗淳熙7年,公元1180年)修成《大明历》,首创用“”来表示天文历法计数中的位值空位(《金史》卷二十一,卷二十二),──至此,“”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可用来代表计数中的位值空位,正式演变成数码字“”。

   有人认为:“南宋蔡沈的《律吕新书》内,把118098用文字表示为十一万八千□□九十八。这□□即代表空白。画方时一快变成了。大约江南在南宋末,北方在金末元初,数学著述中都出现了的符号。”(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册,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其实,这里的“□”也好,快写成“”也好,与表示0概念的“”明显不同:它这里一个系位需用两个“”,一个表系数,一个表位数,不具有0概念系位合一的性质。所以,《律吕新书》的数字表示法只是个人的书写行为,它显然不是数码字“”的真正来源。至于“江南在南宋末,北方在金末元初,数学著述中都出现了的符号”,这正是当时“”已正式演变成为数码字的必然结果。

   “”何时取得、如何取得“líng”的读音,是有关数码字“”起源的另一问题。上文已指出,在宋金时代表示0概念之前,“”曾有过两个读音:一是武周制字表“星”义的“星”音,再就是宋代刊书标识段落间空位的“圈”音。0概念的“”与“星”义“星”音的“”只是偶然同形,可略而不谈;而0概念的“”既是脱胎于表示乐谱空位、音节空位、段落间空位的“”,为何没把“圈”的读音一同借来,倒是有点耐人寻味。“”读若“圈”,这个读音如同把“”读作“环”、“框”一样,音响形象(能指)与概念(所指)联系过于紧密,不太具有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所以行而不远。“”取得“líng”的读音,当与“零落”之“零”演变为汉语大写数码字“零”有关。《说文》:“零,余雨也。”段注:“谓徐徐而下之雨……引申之意为零星,为凋零。”“零星”又引申为“零头”。用汉字“零”表0概念,首见例同“”表0概念一样,也在宋绍兴年间:赵彦卫《云麓漫钞》:“城成,周六里半零六十五步,高三丈。”“零”和“”都表示0概念,所指相同;没有合适读音的“”借用“零”音,非常自然。宋·丁度《集韵》卷四:“零……又姓。或作□,亦从泠,古作□。”“零”作姓氏可写做“□”,快书成“”,“零”“□”“”在这里通用,“”读“零”音,很好理解。

   总之,“”表示0概念,是从用来标识乐谱空位、音节空位或段落间空位的符号“” 变化来的,又借用了同样产生了0概念词义的“零”的读音;“”和“零”表示0概念的首见例都在南宋初年;它与阿拉伯数字“0”没有演变上的源流关系。

(作者贺金波系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讲师,刘晓系井冈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来源: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om » 语言文字漫谈 » 有哪位知道〇字的来历吗?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〇”到底是不是一个汉字

下一篇:汉字字体知识产权如何保护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