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关係
(一)两种用字习惯
实际上,人们对于汉字规範,也就是用字习惯的研究总结,是一代一代累积起来的,後代人的研究总结,是以前代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这就需要解决好历史性的用字习惯和现实性的关係。只有处理好两种习惯的关係,使二者高度统一起来,才能建立起经得住历史检验的汉字规範。
(二)历史的用字习惯
具体说来,汉字的历史性习惯规範,就存在于数前年来的文化典籍中,就存在于历代学者所编辑的各类字书中。譬如《说文解字》、《字林》、《干禄字书》、元戴侗撰《六书故》、《字彙》、《康熙字典》。
这种用字习惯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桥梁,我们没有理由抛弃它。我们现实中的用字规範的大部分,也来自于它。
(三)现实的用字习惯
汉字的现实习惯规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过,我们的现实性习惯规範出现了分化。在不同的语言社区形成了不同的用字习惯。最典型的就是港台地区与大陆地区的两种用字习惯。
另外,汉字文化圈的其他社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地,也有自己的一套汉字使用习惯。
(四)港台习惯与大陆习惯
就港台习惯来说,与历史习惯比较接近,在现实习惯与历史习惯的统一上,比较容易实现,人们一般感觉不到有多大的差异。
大陆的现实用字习惯就不同了,由于在半个世纪前,进行汉字改革时,改掉了用字的某些历史习惯。不仅确定了3000多字的新写法,而且调整了某些字与词的对应关係。因此,就与历史习惯有些衝突了。譬如:
用“升(斗升)”兼并了“昇(上升)”和“陞(登上)”,從此“毕昇”成了“毕升”,楊聯陞(1914-1990)成了“杨联升”。
用“斗(升斗)”兼并了“鬥(鬥爭)”。
“熔”兼并了“鎔”。朱镕基当了总理,才得以恢复,并单独简化成了“镕”。
“后(太后)”兼并了“後(前後)”,从此“后宫”与“後宫”不分了。
“鍾”与“鐘”都简化作“钟”,从此,王鍾翰(1913-2007)、錢鍾書就成了“王钟翰”、钱钟书,据说钱先生始终不准许用简化字印刷他的书。
“寧”简化作“宁(zhù)”後,以宁(zhù,门屏之间)为偏旁的字,如:貯、佇等,只好再简化作贮、伫。
(五)三种习惯如何统一
综上所述,现在我们实际上面临三种习惯规範:
⒈历史性习惯规範;⒉港台地区的现实性习惯规範;⒊大陆地区的现实性习惯规範。
这三种习惯规範如何统一起来,是我们目前在汉字使用方面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处理好下列幾种关係:
⑴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关係;⑵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关係;
⑶新字形与旧字形的关係;⑷“四定”与“六定”的关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