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同文迫在眉睫
张 民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五千年,华夏文明就是赖其优秀的文字传承下来的。孔子修定的六经年代业已久远,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尧、舜、夏商周时期。如果没有文字作为载体,就不可能有悠久的文明流传于世。《尚书》记载了中国上古历史,其中有《尧典》、《禹贡》等篇章,还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汉代在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是用秦汉以前的古文书写的,更加珍贵。《诗经》所收国风地域广袤,时间悠长,孔子删定后对中国二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易》中的八卦则更为悠久,传为伏羲所画。
文字在记载历史的同时,自身也在发展变化,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一直到秦始皇的书同文时代,其间经历了字形和书写上的各种变化,其演变是漫长的,从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后来的隶书、楷书、草书,一直在变化中沿循着一条由繁到简的轨迹,改变自身,日臻完善,成为中华文化的最佳载体。
文字的产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仓颉仅是这个过程中的一员代表或一个符号,成为劳动者造字智慧结晶的化身。六书总结了古人造字的过程和方法,由最初的象形到后来的指事、会意、形声的造字之法,再到转注、假借的用字之法,概述了汉字产生应用的全过程。引申和通假的运用,扩大了文字表述功能的范围,也增强了词义的灵活性与精确度。六书既是古代的造字用字之法,亦是今人进行文字改革应遵循的法则,简化字必须依照此法则进行,要讲求科学性,如果将古代成熟的理论全抛弃掉,想入非非地随意乱来,那就会失去科学性。举个例子说说,有人将“展"简化为“尸”下加一,将“道”简化为“刀”加走之,从字面看这两个字的确是笔画简少了,但字形与字义给人的感觉不好,有人问道:与人讲道理要拿着刀讲吗?尸体下横着一直,显得十分僵硬而无活力,还能发展吗?虽然这两字符合会意形声的造字原则,但有失常理。科学性是指有理论依据,又合乎人伦情理。历史上秦文字的改革有重大突破,是一个了不起的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是由李斯开始改革的,他把大篆改成了小篆,使笔画变得简洁明了,减少了书写上的困难,为秦始皇推行书同文铺平了道路,书写容易了,各国老百姓接受也就容易了。秦国以小篆为正字,从而淘汰了通行于其他地区的异体字。隶书也始于秦代,据说这种书体是程邈搜集民间的书写体加以整理而成的。他将篆体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改象形为笔画法,笔势结构与小篆完全不同,书写更为简便。成为汉字演进史上的又一个转折点。秦始皇书同文的决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影响深远,一直为后人所赞扬,其功绩远胜于修筑万里长城。这不仅仅是改革,也是一个震撼古今的开拓。试想如果不是他将中国的文字统一起来,何来以后的华厦文明与文化的统一?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都沿用秦改革定形的文字,二千年来基本的东西没有什么变化,从美学角度来看,他们都在努力使其变得更美,为此历朝历代都产生出了许多大书法家,真草隶篆都有其代表人物出现。张芝、王羲之、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都是书法高手。书法的美感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和教育熏陶作用,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字及文化。
建国以后,为了侭快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素质,我们在文字方面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在不断逐步推行简化字的同时,也制定出了汉语拼音方案,统一了汉字字形,规范了汉字读音。使汉字读音规范的重要改革就是在全国推广普通话,以北方语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统一要求,改变了方言交流上的障碍,五十多年来这一改革的成果是突出的,现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没有哪一个是不说普通话的。在这点上香港、台湾也是很出色的,他们的普通话比我们广东的普通话好听多了,这给书同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语音能统一,文字书写形体也一定能够统一。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眼下文字的作用更加重要,我们又面临着一次重大改革的挑战,汉字书同文迫在眉睫。“书同文”是一个社会性的研究课题,它关系到汉字在国际上的地位。现实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改革任务和方向。这一次的书同文行动与秦始皇的书同文有类似之处,秦国当时面临的是六国,我们当下所面对是全世界。秦以小篆和隶体替代了当时各国纷纭杂乱的异体字,统一了书写形式;我们也要以一种字形取代全世界华人不一致的书写上的混乱现象,使祖国的文字变得更纯洁无瑕,达到更加广泛的信息传播和交流作用。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字的作用愈加显得重要,人文信息、科技信息、经济发展信息的传播都依赖于文字,文字上的混乱必然会造成信息的混乱,其后果不堪设想。国家强大了,文字所担负的使命更加神圣而伟大。国际要了解中国,首先要通过文字的阅读,不可能人人都跑到我们的家门口来观察询问,文字传给他们的信息如果精确而全面,他们的感受和认识就深刻。一旦文字上出了问题,就很难达到交流的目的,还会产生出许多误解。现在学习汉语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这原因一是由于我们的国力强大了,世界威望提高了,影响力增大了,具有了感召世人的魅力;二是汉字本身的优点吸引了他们,都感到中国文字奇特、美观、音韵铿锵,更重要的是表义精确,词汇丰富,从而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汉语文字的兴趣,都以能掌握汉字而自豪、而荣耀。按理说文字的威信在国际上达到了如此高的程度,我们总该放心而高枕无忧了吧?可是眼前摆放的另一类现实却使我们高兴不起来,内心反而更加忧虑。严峻的现实向我们提出了汉字改革的新目标与努力方向,书同文成了我们最值得重视的一项工作。台湾未回归,简化字亦未推行到那里,那里仍用纯一色的繁体字,电脑传真在书写交流上都遇到了问题,国际友人无所適从,也增加他们学习汉语言的困难,他们既要掌握大陆的简化字,还要认得台湾、香港所使用的繁体汉字,为此而感到头痛。所以我们必须侭快在书同文这一工作上花大力气而做出成效来,以解决眼下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海峡两岸在文字书写上趋同一致。如何做好这一工作,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先规范围内使用的书写文字,正本清源,清除混乱现象。经过时间考验的好的简化字继续保留使用,如“灭”、“尘”、“伞”、“众”等绝大多数简化字;对部分简化不科学,存有歧义的不合规范的重新考虑简化方案,继续简化笔画繁多的繁体字,但必须遵循造字的六书标准,如“饕”字可将其下部简化后置于左旁,上部简化后的“号”字放在右边,改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爨”字上部简化成“学”字头,底下以“火”代“学”字之“子”则可,这个30画的字简少到9笔。
二、对社会上流行的约定俗成的一些字要重新审定,只要民众认可喜欢,又合乎六书的造字规范,就加以认定和推广,使其稳定下来。以社会民众为师,汲取民间智慧精华,将俗体纳入正字范畴。秦代的隶书正是从民间的佐书发展而来的。对于不堪再用的坚决停止流行。
三、电脑网络上所造的怪字应坚决予以取缔,禁止传播使用。有人还将其作为新生事物大加赞赏和宣扬,岂非咄咄怪事?中央电视台和党报刊物不能宣传此类文字信息,杜绝为其叫好,更不能将其收编到各类字典及是教科书中,要以法规加以约束。
四、以上工作到家了,就要做台湾同胞方面的工作,耐心协商,摆出书同文的利与书不同文的弊,让其也使用我们已推行了几十年的简化字,趋大同存小异,为汉文字的纯洁统一而共同努力。在这个问题上立场要坚定,不能在文字上搞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必须在使用汉字上达成一致,不能各行其是而损害华夏数千年之文明。同是炎黄子孙,共拥赤县之魂,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书同文、语同音、心连心。当然也可以商讨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议案,互扬其长,互补其短。取消他们认为不佳的某些简化字代之以繁体,或双方对这些字重新研究简化,直至双方都满意。没有必要一刀切,要么都用简体,要么皆用繁体,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行得通的。
为此学会应该侭快组织人力,展开普查工作。经过这些年的研讨,理论上已经有很高的建树,认识上也不存在什么大问题,现在问题是如何侭快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具体实际的工作中去。当然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一切事务都揽下来,应考虑如何借助权力部门的力量去开展工作,应侭快形成工作的日程表和议案,提交有关部门审查认定,并付诸实施。可派代表团与台湾方面接洽,政府或民间的皆可。最后,赋七律一首,与同仁共勉:
秦书废籀国同文,
今日犹夸嬴政勋。
锦锈中华立天下,
神奇汉字惠民群。
同胞两岸简繁隔,
海峡一魂襟袂分。
世界友朋痴我语,
当除已病释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