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日实现汉字书同文是海峡两岸的共同愿景
——第十三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综述
由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第十三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6月20日-21日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进行书同文研究及汉字研究。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提交的论文28篇。至此,由上海学者发起、组织的民间汉字书同文学术研究,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了新疆、青海和宁夏外,神州大地上已经遍布了“书同文之友”!
开幕式由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的汉字书同文研究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周胜鸿和企业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军共同主持。会务组国丽娅女士致开幕词,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陈光磊教授致词。会上宣读了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马庆株教授的贺词及来自海内外的贺信,其中有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姚德怀主席贺信、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董鹏程秘书长贺电和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成都联络处和秦皇岛联络处的贺信等。
第一天会议有16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发表了有关书同文研究的专题论文。冯寿忠教授作了题为《汉字书同文规范的六大关系》的主题发言。他说:汉字整理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统一的用字规范,包括两岸要书同文。只有书同文了,规范化了,中国人、外国人,都觉得汉字很好用了,汉字也就不会被淘汰、丢弃了。他指出:汉字书同文主要是要解决好六种关系,即⑴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关系;⑵现实性与历史性的关系;⑶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关系;⑷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关系;⑸新字形与旧字形的关系;⑹“四定”与“六定”的关系。他的论文从汉字理论方面和多年来的社会用字方面论述了这六种关系。为了妥善地解决目前“书不同文”的问题,澳大利亚学者、香港《语文建设通讯》主编胡百华在他的题为《“中华同文”出版的推广与前景》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方案: 建议大陆出版的《汉字书同文研究》丛书和香港出版的《语文建设通讯》迈出“中华再同文”的第一步,这就是:责任编辑可以按内容和作者意愿决定某著作所需用的具体字形及其数量(即在规范字的文本中采用有需要的若干繁体字、以及在传承字的文本采用某些適当的简化字)。他满怀信心地说:可以肯定的是,使用简繁汉字的僵局一旦打破,中华汉字经由“优化”就会再度趋于“同文”。上海周胜鸿在他的论文《<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非对称繁简字指疑》中对2009年8月由教育部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中的95组“非对称繁简字”作了一一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人们应该学一学这95组“非对称繁简字”中的繁体字、以避免社会用字混乱的建议。美国李公燕在《在美國的學生對中文繁簡體字的認識》一文中,对国外汉字教学存在的困境作了分析,表达了海外华语文教师对早日实现汉字书同文的殷切期望。台湾戚桐欣的《第二次书同文》和西安任学礼的《保卫汉字,复兴汉字文化》、济南孙剑艺的《书同文与祖国统一大业》等论文中都表达了对早日实现书同文的期待和实现书同文的方案及建议。会议决定:在今冬明春编辑出版此次会议论文集《汉字书同文研究》(第九辑)。
第二天会议上,许多民间的汉字研究者介绍和交流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下午4时,举行了闭幕式。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丁锡满在闭幕式发表了题为《在第十三次全国汉字书同文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他是特地从浙江的一个会议上专程赶到上海来参加的。他首先说:“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在第十三次汉字书同文研讨会即将闭幕的时候,我代表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热烈祝贺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他说:2008年7月,书同文研究会加入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成为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一个专业委员会,对此,我们感到很高兴。他指出:汉字书同文非常廹切。因此,如何做好书同文的研究就十分必要。他说:书同文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不仅仅是文字工作者的任务,它是沟通海峡两岸的一座桥,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推进器,书同文应该放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最后,丁锡满常务副会长提出了三项重要建议:一是先造舆论,宣传书同文的紧迫性,呼吁尽快把书同文提上议事日程;二是海峡两岸和港澳出版的辞书、字典都附一张简体字,繁体字的对照表,以便查阅;三是建议起草一个正式文件,向国家语委郑重提出建议,在报刊上刊登1956年以来历次公布的简化字和繁体字对照表,以便读者收藏查阅。丁会长的讲话博得了全体与会学者的热烈掌声!
会议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胜利闭幕!新近出版的《汉字书同文研究》(第八辑)在此次会上正式发行,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向每位与会者赠送一本2007年出版的《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十周年纪念文集》。22日,有三十多名来自外地的与会人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上海世博会。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供上海《社联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