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丁锡满
丁锡满常务副会长在闭幕式上讲话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
在第十三次汉字书同文研讨会即将闭幕的时候,我代表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热烈祝贺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海峡两岸关于书同文研究,已经进行了十二年,书同文的研讨会也已经举办了十二次,这次是第十三次了。但是我们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直到2008年才开始同
汉字书同文非常迫切。因此,如何做好书同文的研究就十分必要。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在当时是很有必要的。当时有两个历史因素,一是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人口中文盲很多,简化汉字有利于认识文字,掌握汉字,使用简化字比使用繁体字方便。第二个因素是当时海峡两岸关系隔绝,政治上敌对,经济文化上没有来往,中国在国际上也很孤立,很少与外界沟通,简化字的消极面没有显露出来。现在的形势不同了。一、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就是最好的证明。二、海峡两岸的的关系日趋缓和,两岸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形势下,书不同文成了华人圈交流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大陆人看不懂中国的古书,看不懂港澳台和华人世界的出版物。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世界看不懂母语国家的文字,这多么不方便!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中,人口最多的中华民族,文字还没有统一,这怎么能適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汉字书同文是十分紧迫的事,他关系着中国的对外交流,关系着祖国的统一大业。书同文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不仅仅是文字工作者的任务,它是沟通海峡两岸的一座桥,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推进器,书同文应该放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看了书同文研究的一些材料,听了专家们的发言,我对在座的专家、学者油然产生敬仰之心,对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书同文专业为委员会的出色工作感到十分高兴。十二个年头,八本论文集,多么丰富的收获!我们是民间团体,没有政府背景,没有经济来源,既无权,又无钱,专家学者全凭一颗对民族文化的赤子之心。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的专家学者真是难能可贵!
书同文研究专业委员会是我们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一支生力军,是因为它学术性强,工作出色。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是以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我们的工作有两个方面: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学术研究是为了传承炎黄文化的精华,使它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文化普及是通过多种多样的群众性活动,使广大群众接触传统文化,享受五千年文明成果,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书同文专业委员会虽然是我们研究会的新成员,但是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有一支庞大的专业队伍,有出色的研究成果,是我们研究会中一个有实力、有活力的工作部门,我们很高兴书同文研究会成为我们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家庭成员。
对于书同文研究,我不是学者,没有资格发言。但我是炎黄子孙,我感到书同文的迫切性。作为外行人,我想讲句外行话,实现书同文是否可以分两步走,即“先认识,后使用”。要在短时期内实现书同文看来不可能,是否可以让简化字、繁体字两种文字的使用者互相认识,至少海峡两岸同胞能看得懂。我认为这不是很难的。是不是可以这样做:1.先造舆论,学者写文章,媒体写报道,宣传书同文的紧迫性,呼吁尽快把书同文提上议事日程。2.海峡两岸和港澳出版的辞书、字典都附一张简体字、繁体字的对照表,以便查阅。3.建议第十三次汉字书同文研究会起草一个正式文件,向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郑重提出建议,在报上刊登1956年以来历次公布的简化字和繁体字对照表,以便读者收藏查阅。我们研究会也可以编写一本《繁简汉字对照表》。全国每年举办恒源祥杯中学生作文比赛,每次比赛有三千万中学生参加。我们将这个对照表印成活页,卖给参赛的三千万中学生,使青少年从小就认识繁体字,能够看懂1956年以前出版的书,看懂港澳台的出版物。我以为这不是很难的。
也许这些外行话是很幼稚、很可笑的,这就叫不学无术,贻笑大方。让各位方家贻笑贻笑,开心开心也好啊。完了。
(编者按:本文已经过丁会长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