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1、虽然文字改革是件涉及面广、影响大且复杂的事,并且该设想不合时宜,但我坚信本文观点代表汉字发展的趋势,故推介给大家。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希望大家不吝赐教。我认为因此进行人身攻击的人不仅是缺修养,更是人格低下!2、文中所列事例是各报上刊登或电视里播发过的(只是历时太长而难以细述,在此谨向有关报刊、电视节目致意)或字典记述的或本人生活中碰到的,并非杜撰。
正文:
上世纪经过朱文熊、刘孟扬、郭沫若等许多有识之士的努力汉字终于有了注音拼音,这对我国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从而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及科学的普及,为汉语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所以汉语拼音(我认为更确切地说应称汉字拼音)的发明与运用是那些前辈作出的有着深远意义的伟大贡献,但我认为汉字如能拼音化可将拼音的已知优点与未知潜能发挥至极,可能是汉字划时代的改革。
一、汉字的不足事例与汉字拼音化的必要性:
有报刊登了这么一件事:国内某大学里一个学生要写张便条,钥匙二个字不会写,问遍寝室所有的人没有人写正确,只能用英语key代替(注:该文原意是要加强汉语基础学习)。几年前朱总理刚当选时,可能因电脑字库里找不到“rong”字,堂堂《人民日报》头版其名字竟然用了拼音。关于生僻字的“故事”:有位家长带孩子到博物馆时,孩子问了展品边的介绍中几个不认识的字,那位家长发现那些字都是生僻字连自己也不知道。后来报社刊登出了他的读者来信,建议该博物馆在生僻字边注音,以免孩子学不到该知道的知识及家长难堪。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地名、人名字中用了生僻字,别人不认识或无法进电脑带来麻烦的事例并不少见。因汉字繁杂主持人、嘉宾读错字,老师叫错学生名字,饭店吃饭念不出菜名等等小节虽可理解但难免尴尬,其实许多情况下名称、名字中的字未必要知道其含义,只要会读就行。
汉字虽然能表音表意,但表达得都很含糊,且这些字所占比例也很低。衣字旁与示字旁的字边旁易写错。一些笔画较多的字往往只认识但不会写。
酵、徊、坤、御、怵、杵、甄等字有些人易读半边字发音。曾经有个能说会道的骗子,自称是某报编辑,可好笑的是他把辑说成揖而栽了。遗憾的是形似的字远不止这一个,如:拔-拨、愠-温、玷-沾、铎-择、菅-管、沔-钙、亳-毫、佘-余、巳-已、厍-库、忻-沂、泠-冷、冼-洗等等,这类“笑话”更不是此人专利。招牌、广告、甚至报刊上屡屡出现错别字也早已让人司空见惯了,甚至以至有些正确写法、读音反而让人怀疑、觉得别扭,如一些卷舌音、后鼻音、第三声音调读音等。《常用错别字解析》竟有近四百页!
随着人们电脑使用率的增加书写机会相应减少,写错别字的现象也日益普遍。有报道说:每年高考作文错字率不断上升,作文竞赛中有错字的几乎达到98% .央视播音员应是语言、语音方面的顶级专家,但也被《咬文嚼字》“咬”,被“啄木鸟”“啄”,就连文学大师郭沫若也在半坡氏族遗址的题字上也留下了遗憾——将址误作趾。哪怕再资深的汉字专家也未必敢说自己认识所有的现代汉字!何况十几亿“业余选手”?!现在可以说虽然不识字的人不多,但“白字先生”、“半边字先生”却不少,这岂不让“外人”笑话?!因此又怎么让他们好学、学好汉语?!现在的人学力越来越高字写得好的不见得增加。汉字书写笔顺一般被忽视也因此成了差错的“重灾区”之一。.….
上述事例说明汉字难记、难写、数量又大的弊端越来越显现。而四百多个多音字,其发音多达一千多个更象孔乙己在玩“回”有几种写法的故弄玄虚的游戏,也增加了学习、使用汉语的难度。有些相对常用的多音字许多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也常常“犯晕”,如说服的说到底读shuo还是读shui “因人而异”,阿弥陀佛的阿、角色的角、呆板的呆、圈养的圈、否极泰来的否、参差不齐的参差等等。如果不翻字典有多少人知道一个“拉”就有四个发音、而“啊”竟有五个发音?!姓华的人如今已“进化”成“二姓人”!姓查、姓仇、姓解、姓区、姓单、姓纪、姓炅,姓祭等的人士被人“改了姓”往往只能委曲求全,因为指正别人就可能驳了人家的面子,他们或许也将步华氏后尘。他们成为汉字的“受害者”只能去怨老祖宗了。
有资料显示汉字有八万之多,而一般常人认识的未必有其十分之一,所以“我们大都是半文盲”并不为过。同样原因以致于连电脑都“容不下”。
最重要的是这些现象正在严重地动摇着汉语的基础!这些现象日趋严重也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
现在社会、科技发展很快,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也很紧张,要学的东西、需要做的事越来越多,文字最主要功能就是信息传递与记载,在学习、书写相对较烦琐的文字上花太多的时间精力是否值得应引起大家的思考,尤其是使用繁体汉字的地区。
鸵鸟在受到猛兽攻击又逃不掉时会拿出最后“绝招”——将头埋进沙土里,从而看不见、听不到事实存在的危险,就觉得安全了。现在汉字也面临着上述危机,我们不能像鸵鸟一样回避它,回避能解决问题吗?鸵鸟不知道去想办法或想不出办法,而人不是鸵鸟。
我认为与其功倍事半地规范大家使用汉字,不如功半事倍地“规范汉字”以便大家学习、使用。
汉字有个很大优点是,一个字一个音节,很少的音节甚至许多字一个字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是、否、开、关、来、回、站、坐、卧、看、拿等等,这对声控设备(机器人)研制使用有着其他许多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音节少学习起来也相对容易。还有一个优点:世界上的花、鸟、鱼、虫、树、猴子、蚂蚁、恐龙等物种的品种很多,用汉字表达只要在这些物种后加个相应的字,就算你不知道它到底是具体指哪个,至少可以知道它属于哪一种类(除原命名就错误的鲸鱼),这也是其它许多文字所不具有的优点。如能取长补短,吸取字母文字书写、拼读容易的优点,汉语将成为更科学、更先进的语言!因此说不定其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甚至通用语言——“阿拉伯数字”不已成全世界上最牛文字?汉字如能拼音化必将让世人更愿接受汉语,让华人与外界交流更方便,甚至让世界听到、看到更多中国的东西从而扩大其影响力。有报刊称中国在全球话语弱势,语言障碍是其原因之一。所以其意义绝对不会仅仅局限于“拼音化”所带来的便利。
中国各地方言俚语、地方戏曲多,其中许多字字典里也没有,这对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也带来了障碍,不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拼音化”还可为此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汉字拼音化势在必行,这可能是汉语的发展的里程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所以我建议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些尝试。文字改革可以,并且也应该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汉字拼音化的具体设想与可行性
汉字完全用拼音书写,拼音后面按规则加数字编号。
编号方法:第一声编号1至20、101至120,第二声编号21至40、121至140,第三声编号41至60、141至160,第四声编号61至80、161至180,轻音编号81至100、181至200;常用字在前,冷僻字、不雅字在200后按同样方法排序,绝大多数同音同调常用字在20以内,其余一般也不超过30个,而这样每个同音同调常用字就可排40个足以满足需要,200内排不了的再按同样方法排在300、400……后;同音同调的常用字不到40的其后面就空缺;顺便提一下,此方法如100以内为第一声编号,其余类推虽简化了规则,但给除第一声外的字都要加一个数,书写起来就麻烦点。特例:以人为本,将姓氏排在前,如李书写为li61、张书写为zhang1、吴书写为wu21、钱书写为qian21、顾书写为gu81、薛书写为xue1、王书写为wang21、赵书写为zhao81、黎书写为li21等等,姓卢的比姓芦的人多前者可写成lu21后者就写成lu22,中国的常用姓氏大多本来就是常用字。如要简化书写可将设定为将ang设定为A,将eng设定为E,将ong设定为O等,只是这要稍稍突破现有拼音规则。(此方案暂名为音数汉字)
此外为了不与U“乌”混淆也为了电脑打印方便,将拼音中的 “迂”改为V。
许多南方人(可能包括非汉语为母语人士)对汉字中的卷舌与不卷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因发音相似都容易混淆,这对用拼音电脑输入极不方便,为此许多人不得不学习“五笔”等法输入,也因此浪费了许多时间与精力。然而这部分人并未因讲的是“普通话”(卷舌与不卷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含糊甚至不分)而影响生活、工作及社交中的语言交流,所以本人设想将一些卷舌改为不卷舌音、部分后鼻音的发音改为前鼻音,卷舌音、后鼻音的字少了也容易记忆,另外卷舌音与后鼻音的发音相对较难。
另外还可以丰富一下汉字发音减少甚至完全解决重音词语问题。如现在汉语的renshen(g)发音是指人身、人参、人生还是人声?
汉字拼音化虽然使一些笔画少的字写起来比现在麻烦了,但另外更多笔画多的汉字因此而简化了,况且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书写比汉字书写方便、流畅速度也快,所以总体来说书写还是比现在简便了。当初在众多的拼音方案中选现在的这种无非是因为拉丁字母的所述优点。
有人说,拼音文字在中国**地方试验过,然而失败了,以此证明拼音文字的不可取。然而有谁知道,在莱特兄弟造出飞机前,有多少人尝试过飞天?有多少人因此而献生?当我们对飞机甚至宇宙飞船已熟悉了还会认为过去飞天梦想错了吗?那时的失败只是方法错了!
为什么国内中英文混用现象较普遍而英文及其他拉丁文国家却不是如此(或许是本人孤陋寡闻,愿这仅是我的孤陋寡闻。)?这不是汉字在中外文化竞争的失败吗?
此方案的优点:
1、只要写得对就不可能读错,除非连拼音都没掌握及上述如此简单的规则都不能理解。
2、这样就再也不会被生僻字、多音字困扰,再也不用为读音劳驾字典。
3、在读书、看报、听新闻的过程中就可轻松并持续地帮助规范发音与书写——用不着象现在这样劳神费力地刻意规范,只是“啄木鸟”大多要下岗了!
4、因为此方法将音标与文字完全合二为一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使用的难度。
5、电脑无需转换也用不着再设软、硬件就可直接输入“汉字”所以更方便,速度也更快,还不需要背词根或学其它输入方法。
另外此方案的“汉字”由26个拉丁字母与10个阿拉伯数字组合而成,而现在用汉字仅部首就有189个,孰优孰劣由此大家也不难分辨。这对增强中国语言文字的生命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很大作用。汉字有几万个,如能拼音化的话,像我这样只认几千个字的“半文盲”也就有望轻松“摘帽”了。
该方法的缺点是同音且同音调的不同字后的编码容易搞错,不过现在的汉字也有类似问题,如上述的形似的字混淆及“趾、址遗憾”,但权衡利弊我认为这一不足与其优点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由于所述原因,汉字的认读、书写都是语文教学难点,我想采用此设想完全可能让学生在小学二、三年级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这不也给学生减了负吗?
实施步骤:
先从笔画多的字开始,分期分批逐步实施此方案(类似现在用简体汉字实施过程)或将课本、报刊上小部分内容开始试用此方案。这样一方面让人逐步熟悉、适应另外在其实施过程中也便于改进、完善,以后逐步增加篇幅,直至最终完全实施。
我认为本方案是在现有人们已熟悉的拼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他不仅是拼音化的改进方案,也可为拼音改进作参考。所以该方案应更适合文字到拼音改良的前后衔接。现在的拼音在国际上早已得到认同,国内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此方案实施也更容易。
三、关于保护汉字传统问题
保护汉字传统可采用的方案有:1、拼音后面的编号用简体汉字,另外二十一可写成二一,其余类推,以方便书写;另外拼音可用改进前的拼音符号加以简化或用现用汉字少于三划的字及部首重新编排拼音符号,使笔画前半音别部分不多于六划,后半字别与音调别部分不多于十划,从而使笔画再多的绝大多数常用字其总数不多于十六划。如此可保留汉字书写形式,只是汉字书写比字母书写麻烦速度也慢,汉字数字书写没阿拉伯数字方便,此外生僻字笔画较多,所以本人并不推崇此设想,故不再赘述。2、超过一定笔划数的字采用所述方法,少于一定笔划数的仍然用原来写法,如以十笔划为界。但用此方法没有完全发挥拼音拼读方便的优点,字母与汉字夹杂也不美观。
不可否认,象形字对人类文明有巨大贡献,但我们也要敢于正视其不足。如过于强调保护汉字传统我认为有违创新精神,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这好比执意用毛笔就画不出现代化的图纸;撇开文字最基本功能谈保护汉字传统不是舍本求末吗?况且现在用的汉字也是经过许多次变革产生,与原来的甲骨文比早已面目全非了,其变革过程不正是由繁至简,由不统一到规范吗?
拼音发明之初也遭非议、抵制,但它以其科学性、合理性终为大家接受并使用至今。上述“钥匙事件”,还有屡见报端的PK、WTO等等都说明如果不取长补短汉语就可能被外来语侵蚀,尤其是现在对外交往日盛(三十多年前中国大陆人有围观外国人的“风俗”而现在就是“中外合资”的人也不稀罕了)、仅学英语的人就达三亿(温总理09年访欧所言)之时解决这问题更显迫切,另因汉字的不足还在被网络语言“污染”,更别说保护传统汉语。在方言俚语、地方戏曲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方面“拼音化”比现用汉字更完善!
四、展望文字发展
一、当年秦始皇统一文字,如今中国推广普通话都方便了各地人的交流、推动了社会发展。而现在世界语言种类多不利于人类交往与发展。二、以人为本。房屋、汽车等等用品都提倡人性化设计,这是人心所向,而学习语言对许多人来说是件较困苦的事,违背了这一观念,有人提出取消强制学习英语不就是此原因吗?所以语言的竞争(如上述的中英文混用现象)、选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然发生的事,现在正在发生只是许多人还未在意或没感觉到,不过以后将更激烈。我认为到若干世纪后许多小语种因缺少足够的文化底蕴及所使用国家、地区的综合实力(如经济、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地域大小等等)、使用人数上的支持而在其现实生活中必定“失传”,使用的可能只有屈指可数几种语言,甚至只有汇聚许多语言优点、符合大多数人使用习惯、更科学、合理的“世界语”。这种“世界语”应是已有语言相互竞争、融和而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现在的短时间、人为设计出的人文基础薄弱的世界语(我认为这也是世界语失败的原因,虽然其方向没错)。
简体汉字与繁体汉字比,前者代表文字发展的方向,并且在使用人数多少、影响力、使用的地域大小等各方面后者也远不及前者,故马英九先生提出了“识繁书简”符合台湾现状的观点,这也说明了这点。因此中国汉字改革也势在必行,以期在未来语言中中国元素可占更大份额。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曾出现过“女书”的文字,但它不仅被时间之水淹没了,而且已被的降解成没有人看得懂的“天书”。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语言也应遵从这一法则。
吴宝康wu21bao63kang1(wu21bao63kA1)
敬告:凡进行人身攻击者本人将其当成技穷之黔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