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萍,Xiāo Píng】 男,1972,江西永修,文学博士,副教授。[1]地域:ZJ浙江。[2]单位:浙江万里学院。[3]电邮:xpxy288@126.com。[4]电话:0574-88222495;13685819545。[5]纸邮:315100,浙江宁波,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6]学习: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1996;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硕士,1999;苏州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2006。[7]工作: 1990-1994年在江西省吴城中学任教,1999年至今在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任教。[8]职务:副教授、博士,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员。[9]研究: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10]著作/软件: 。[11]论文/其他:
论文10多篇:“汉语语法‘本位’述略”2004,“应该正确看待方言”2005, “鄱阳湖八县方言动词的完成体和已然体”2004,“江西境内赣方言人称代词单数的‘格’之考察” (第一作者)2004。“成年人学习普通话研究”(第一作者)2005,“赣语吴城方言的归属及其社会语言学背景”,2006年。[12]观点:(1)“字”是汉语学习和汉语研究的基础,汉语语法的单位有五级,即字、词、句、段、篇。(2)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方言是重要的艺术元素,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基础,方言与普通话应该同时并存。(3)方言分区层次说。认为,在给某一大方言区内部划分层次时,语言事实的标准是第一位的,但也必须参考社会历史文化的标准。要充分调查当地的土著人,弄清他们对自己习用已久的母语方言的认识,而后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方法对调查所得的语言事实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出该方言“归属”的结论。附录:学者 论著 成果 目录
附:肖萍学术成果清单
一、论文:
1.《吴城方言的完成体与已然体》,《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
2.《永修方言动词的体》,《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专辑
3.《对余干方言动词某些体范畴的分析》,《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4.《都昌方言的“得2”初探》,《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5.《赣语波阳方言的动态助词》,《苏州大学研究生论文集》,2003年12月
6.《赣语彭泽方言的四种体范畴》,《语言研究》,2003年12月第23卷增刊
7.《汉语语法“本位”述略》,《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载入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论文索引”)
8.《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关系浅析》,《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季刊)
9.《鄱阳湖八县方言动词的完成体和已然体》,《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3期
10.《江西境内赣方言人称代词单数的“格”之考察》,《南昌大学学报》,2004年第35卷第6期;《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5期
11.《应该正确看待方言》,《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载入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论文索引”)
12.《成年人学习普通话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载入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论文索引”)
13.《江西吴城方言例外字举例》,《语言研究》增刊,2005年12月
14.《赣语吴城方言的归属及其社会语言学背景》,载于《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二、主持、参与科研项目:
1. 2004年6月主持浙江省社联课题“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研究” (编号:04B83),已于2005年4月份取得结题证书(证书号:0546)
2. 2005年本人的博士论文得到苏州大学立项资助,《吴城话研究》被评为2005年度苏州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选题(项目代码:23320502)
3. 2003年参与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部赣语研究”(课题编号:03YY06)
4. 2005年参与浙江省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语方言代词比较研究”(编号:N05YY04、05JA74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