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网(YYWZW.COM)>>>专题文集>>>论汉文字改革
连体部件小议
陈明然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了“连体部件”这个概念,并对常见的5对连体部件进行了具体的考证和讨论。文章主张对连体部件实行“分体手术”,以利其所涉及单字的识字教学和计算机处理。
【关键字】连体部件
分体手术
构字理据
识字教学
计算机汉字处理
连体部件,是指在一个单字中的两个相邻部件,双方或单方减省一个或几个笔画后共同使用一个或几个笔画,在字形上和对方连成一体的一类部件。连体部件不能够单独存在,而是双方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
最典型的连体部件是“釜”。《汉字大字典》卷二第2039页“釜”条分析“釜”字“从金,父声”;卷六第4177页“”条注:“同‘釜’”,说明“釜”字原写为“”,后来为省减笔画,让“父”和“金”共用了“金”头上的“人”,连体成了现在的“釜”。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GB2312-80中,含“釜”的单字还有“滏”。
除了“釜”,常见的连体部件还有“”、“”、“戋”和“丝”。
“”是“兼”字及与“兼”相涉单字中的连体部件,由两个“禾”连体而成。《说文》:“兼,并也。从又持秝。兼,持二禾,秉,持一禾。”《汉语大字典》卷四第2600页“秝”(lì)条:“秝,稀疏通也。从二禾。读若歷。”后来“歷行而秝废”[1],继而“歷”字又简化为“历”[2],“秝”就不作单字通用了,只是连体后在“兼”字及含“兼”的字中充当部件。在睡虎地出土竹简和衡方碑以及《说文》的小篆字形中(见图一),“兼”的字形均为“”,后经过长期的演变,“秝”中二个“禾”的横笔被连成一笔;二“禾”又互相共用对方的一撇和一捺,连体成了“”,“”就写成了“兼”(在衡方碑中二“禾”的横笔已被连成一笔)[3]。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GB2312-80中,除了“兼”,用“”作部件的字还有“嫌、谦、赚、歉、廉、镰、慊、缣、鹣、蒹、濂、蠊、搛”等。
《说文》小篆 睡虎地竹简
衡方碑
图 一
“”是“曹”字及与“曹”相涉单字中的连体部件,原字形为“”。(见图二)《说文·東部》“”条:“,二東。曹从此阙。”徐灏注笺,灏按:“‘’、‘’相承,增‘曰’字,隶作‘曹’”
[4]。《汉字大字典》卷二第1289页“”条:“”,音(一)cáo,义为“周匝,一周天”。《字彙补·木部》:“,《说文先训》:一周天也。”明代杨慎《丹铅续录·字义》:“,周帀也,自東而复于東,故从两東”[5];音(二)zāo,义为“日出明”
[6]。隶变后二个“東”连体并省减“日”以下的部分成了“”。邵瑛群经正字:“《五经文字》云:,《说文》曹(见图二),经典相承,隶省”[7]。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GB2312
- 80中,除了“曹”,用“”作部件的字还有“槽、糟、遭、漕、艚、嘈、螬”等。
《说文》小篆 《说文小篆》
图 二
“戋”是由“戔”简化而来[8]。“戔”音(一)cán;音(二)jiān。《说文》:“戔,贼也,从二戈”
[9]。“戔”由上下二个“戈”组成,简化后,两“戈”共用了一个斜钩、一个撇笔和一个点笔,连体成了“戋”。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GB2312-80中,“戋”作部件的字有“残、栈、浅、践、笺、线、饯、钱、贱、溅”等。
“丝”由“絲”简化而来[10]。“絲”音sī。《说文·糸部》:“絲,蚕所吐也,从二糸。”“糸”音mì,《说文·糸部》:“糸,细絲也。”徐锴繋传:“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絲,糸五忽也。”《简化字总表》先把“糸”简化作“纟”[11],继而类推把“絲”简化为两个“纟”连体的“丝”(两个“纟”最下方的横笔连写)。
部件连体,模糊了部件之间的界线,不利于计算机汉字处理中对单字部件的分析,是当前除数字(流水)码和音码外,各种计算机输入编码方案中含该类部件的单字被不规范地拆分,惨遭肢解的根源所在。连体部件的存在,还淡化了构字理据,也不利于中、小学校的识字教学。
比如,“兼”的本义是一手同时持二物(二禾),如果其字形中“”这一部分恢复为“秝”,把“兼”改回成“”,则在汉字编码中,很容易将其分解为“禾”、“禾”、“”三个部件,就可以使其避免被肢解的厄运而达到规范性的要求。再者,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需把“”稍作变形画作“”并讲明在古文字中它表示一只手,“”整字画成“”,就可以形象地解释清楚“”的本义,再稍加引申,学生就能够轻松地理解“兼职”、“兼备”、“兼并”、“兼顾”、“兼收并蓄”……等词。
同样,“丝”分体写作“(或‘絲’)”,就很容易讲清“二‘纟’(或‘糸’)为一。”在计算机输入编码中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按规范分解为两个“纟”。
还有,“”和“戔”演变成“”和“戋”后,也失去了二“東”和二“戈”之间原本清晰的界线,在汉字编码中也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的分解。虽说“”和“戋”现已不做单字用,在对它们参与构造的如“曹”、“残”等字进行分解时,可以整体作为一个部件来分解,但如果写成“”和“戔”,则能对其进一步进行分解,提高这一组字与其它单字在编码上的区别度,降低重码率,使得对相关单字的分解不仅符合规范性,还可以提高编码的实用性。事实上,“”和“戋”在现有的各种形码和形音码中大多是被肢解的。这不是设计者的罪过,而是部件连体所使然。再说,部件连体后,原字形承载的字义信息被模糊了,在识字教学中也难以讲清它们的本义。本义讲不清,引伸义就难讲了。
同理,“釜”如果能恢复为“”,则也就很容易地分解为“父”和“金”,从而避免其在编码过程中被肢解的命运。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在新一轮的汉字改革中,对“釜”、“”、“”、“戋”、“丝”五对连体部件施行“分体手术”,分别将其恢复为“”、“秝”、“”、“戔”和“(或‘絲’)”。所涉及的其它单字也以此类推,以利计算机的汉字输入编码处理和识字教学。目前“東”的规范简化字是可作简化偏旁用的“东”[12],所以“”可写为“”。至于在简化字整理中是否要改变“东”字的字形,已不属本文讨论范围。
连体部件分体后,所涉及单字的笔画数会有所增加,但在计算机中,不论笔画多寡,每个汉字的交换(国标)码、机内码均占用相同的二个字节,每个字的点阵字形码占用的字节数也都相同,即笔画数不等的单字在计算机内部处理时的信息量是相等的,所以,这四个部件的分体不会对计算机处理速度和资源占用量产生丝毫影响。对手写来讲,是会稍增不便,然而在信息时代,文字改革应在保持汉文字规范的前提下,以满足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需要为出发点。随着在汉字处理方面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终将会取代笔成为汉语言的主要记录工具。
最后要声明一点:文中论及的四对连体部件实现分体后,所涉及单字在计算机输入编码上的规范性是解决了,但是否还存在同其它单字的重码现象,即在实用性方面是否也能得到圆满解决,还须将其放到起码包括GB2312
– 80的所有3755个一级字中作通盘考虑,这是后话了。
--------------------------
[1]
段玉裁注:“《玉篇》曰:‘稀疏厤厤然。’盖凡言歷歷可数、歷録束文,皆当作秝。歷行而秝废矣。”见《汉语大字典》卷四第2600页“秝”条。
[4] 转引自《汉字大字典》卷二第1289页“”条。
[5]
“東”是“东”的繁体写法。见《简化字总表》第二表。1986年新版。
[7] 转引自《汉字大字典》卷二第1511页“曹”条。
[9] 见《汉字大字典》卷二第1402页“戔”条。
[11] 见《简化字总表》第三表,1986年新版。
[12] 同②。
(原载蔡新中、何华珍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第5辑 ,香港鹭达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6月1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