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H 文集 从发明大王倾家荡产说起 侯永正 日前在报上读到一篇报道,说的是一位硕果累累的发明大王,全身心投入发明中,如痴如狂,获得的专利证书有一大摞子,可是在经济上却负债累累,弄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肯钻研善发明的人,不一定就有经济头脑,这一部分人是很需要扶持与奖励的。创新是灵魂,发明创造是推动我们社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对于这方面的大批人才给予广泛扶持是十分必要的,不是奖励三五个或十几个的问题,而是通过奖励更多的人逐步形成一种普遍学习钻研、成千上万人热衷于发明创造的社会风气。 我们现在也有若干评奖单位,评上奖给你发一纸通知,制作奖牌的钱往往还要获奖者自掏腰包,奖励完全变了味。这使我想起头两年第一次收到获奖通知的“喜忧录”,在我的日记本上有这么一段记载: 今天,收到一封来函告知:在中国某某中心与某省社科院、某某大学联办的优秀理论成果评选中,我撰写的《 …… 初探》荣获一等奖,并将收入《 …… 》一书。看罢,虽未欣喜若狂,可也高兴了好大一阵子。因为我属那种一辈子成不了大器的小人物,以前所获最高奖项不过是个三等奖,而且是市级的,这回颇有跃上“新台阶”之感。晚饭后有空,我又抽出信件细读,发现还有一张欢迎订阅的通知:“ 因该书成本高,不向作者赠发样书,请按优惠价订购”虽说优惠了一百元,要买一套这“豪华精装本”,还得掏四百元。中午看信的喜悦荡然无存。 想起91年首次参加编译《20世纪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粹(诗卷)》,书出后,主编赠我两本样书,还付了稿酬,那也是本精装书,不过书价只有九元。抚摸那虽不豪华但挺美丽的封面,我的欣喜之情持续了好几天。现在可好,书越印越豪华,书价也越来越贵,书却一本也不赠了。作者自然都想弄一本有自己作品的书,可自掏腰包买那等贵的书却又力所不及。读书人囊中那几文小钱是屈指可数的,只好望书兴叹。不过,细想起来,人家编辑们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人家要在众多报刊中翻阅查找,还要请专家审阅评选,还要复印下来寄给你校对,认真而又严谨。出书时还得请不少知名人士作为顾问编委以扩大影响,要花多少精力啊,人家的时间就不值钱了吗?再说那书也确实豪华(我曾花半价优惠购过一本二百来元的书:优质纸张、精美印刷、烫金封面 ,这五百多元的书那就甭说了) 。 于是我想,我要是成了大款就好了,我一定捐资办好这类事业,让老编和作者们都不必为孔方兄伤脑筋。当然,这是梦话,在下八辈子也成不了大款。 大款赞助是一个方面,国家也应设立这方面的基金,还应鼓励更多的评奖单位与企业联姻、科技Kultur 与ekonomio [注] 联姻。Kultur 需要ekonomio的支持,没有 Kultur 的ekonomio的发展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勤于钻研、勇于发明的人通常不把金钱看得很重,些微奖金也就会很满足。不过也需看到,这些痴迷于钻研发明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有安居之所,还要购图书资料,精神鼓励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物质奖励,还是十分必要的。 [注] “文化”与“经济”都是世界多国共用的词,文化,英文写作culture ,这里采用德文写法 Kultur ,是因为它更符合读写一致原则;经济,英文写作economy ,这里采用世界语的写法ekonomio ,是因为它规范易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