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愿为汉字“书同文字”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90年1月12 日,上海<<联合时报>>发表我写的第一篇有关汉字“书同文"文章<<欲求统一,请先“书同文">>.文中写道:汉字乃中华文化最基本细胞,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普天下十多亿华人所写的汉字却不尽一致,此非咄咄怪事!这给隔海而望的炎黄子孙带来诸多困惑和烦恼,也为民族心理所不能容忍.人们大谈统一,文字不统一就说不过去.所以,钱伟长说:书同文是祖国统一的基础.我在文章中提出建议: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大中华汉字革新统一实行委员会",拟订出一个供全世界华人共同使用的<<统一汉字总表>>.   

     接着,北京<<统一论坛>>,香港<语文建设通讯>>先后发表我的<<欲求中国之统一,应从“书同文"做起>>(1990年 5月),<<试订<统一汉字总表>,促进海峡两岸“书同文字">>(1992年12月);到1993年6月10日,台湾<<中央日报 >>也发表我写的<<海峡两岸“书同文"之我见>>,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北京<<统一论坛>>,<<台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湾<<中央日报>>,<<华文世界>>等先后多次发表文章,表示赞同这个建议.1994年3月,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第六届“海峡情"征文,我的应征作品<<愿为海峡两岸“书同文字"鞠躬尽瘁>>荣获优秀奖.自此以后,又分别在京,沪,港,台的报刊上发表多篇鼓吹“书同文"的文章.1994年,我把十多篇文章汇集成<<海峡两岸“书同文字"学术研究文集>>,请著名学者,华东师大教授许杰先生写了一篇序言;当时由于经费困难而没有出版.与此同时,我受到了海内外许多朋友和专家学者的关心和帮助,其中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先生及台湾著名人士陈立夫先生,他们先后多次来信勉励我要“继续努力,以竟全功",“自已的一点小小成就可能会对民族作出大贡献".更令人鼓舞的是1995年10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到了安子介先生,1997年12月30月在台北陈公馆拜访了陈立夫先生,当面聆听了他们的亲切教诲.北京<<海内与海外>>在1996年 12月,1998年8月,2000年12月及台北<<浙江月刊>>1999年2月先后发表我写的相关文章,分别记叙了这些盛事.

我认为:汉字字形的统一主要是一个学术问题,目前由于两岸当局都把政治意识带到汉字规范上,才造成繁简字体对立的“书不同文"状态.历史证明两岸自搞一套是行不通的,只有各方坐下来“就字论字"地进行学术研究,才能实现“书同文字".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民间学者专家进行学术研究和讨论,提出若干可以试行的字形统一方案供人们讨论和试用,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书同文"研究的理由.我们这一代学人责无旁贷,应该为中国文字统一作出贡献!作为一个关心并致力于两岸  “书同文"的知识分子,我热切地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早日实现汉字“书同文字"!

对于未来的统一汉字,我认为应该有五个标准:

.便于识读,便于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汉字继续保持它是表意文字的持点,应该符合传统的“六书"字理,每一个汉字都应该有字理可循.

.便于书写,也便于发展书法艺术.那些用简单轮廓,符号来替代汉字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标准字体字形的印刷体也要考虑到便于书写和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

.便于记录语言.对于汉字的简化,其方向应该肯定,但也不能单纯地追求笔划越少越好,造成过多新的假借字,造成社会用字混乱

.便于机器处理.汉字进入电脑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这就要求汉字从笔画到部件都必须标准化;要适当修正非对应繁简字关系,不能让“一字两体"现象再存在下去了.

.还要有利于外国特别是汉字文化圈国家的汉字教学和文字改革,为汉字走向世界,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创造条件.

这就是我在许多文章中论述的一些观点,请各位朋友指教.

    1995年开始,我探索汉字“书同文"学术问题已从“坐而言"进展到“起而行"阶段了.1995年10月,我应邀去北京参加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首届汉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统一汉字,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受到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欢迎和好评.在京期间拜访了国家语委语研所李乐毅先生,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等专家学者.

1996年元旦,我在自已书斋筹办<海峡两岸“书同文字"学术研究资料室>,并向社会开放,展出有关资料五百余件,上海<<联合时报>>,北京<<海内与海外>>,香港<<词库建设通讯>>,<<大公报>>等分别作了采访或报道.2000年8月,又扩展为<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

    1997年12月,应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之邀,我赴台北参加第五届世界华语文教育研讨会,结识许多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书同文"学术问题.

    1997年12月25日,我和台湾学者黄作宏先生共同发起筹建民间学术团体“汉字'书同文'研究会",香港<<词库建设通讯 >>全文刊登<<汉字“书同文"研究会筹备简章>>,许多专家学者来函联系.1998年8月1日—4日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在上海<海峡两岸“书同文字"学术研究资料室>举行筹备会议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香港<<语文建设通讯>>和安徽 <<黄山日报>>先后作了报道.1999年8月14日—16日在上海举行第二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香港<<语文建设通讯>>,北京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湖南师大<<语言理论通讯>>分别作了报道.2000年8月13日-15日在上海举行第三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来自大江南北和海峡两岸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决定出版<<汉字“书同文"研究>>学术论文集.2000年11月,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举行会员年会暨“汉字书同文研讨会".我接到邀请,因申请赴港未果而不能成行,寄去<<海峡两岸汉字“书同文字">>(发表于北京<<海内与海外>>2000年5月)一文作为书面发言.2000年12月,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举办第六届世界华 语文教育研讨会.我接到邀请,因申请赴台未果而不能成行,寄 去论文<<关于海峡两岸现行汉字字体字形统一的思考>>,入编该会论文集.2000年12月11日,我应邀作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推普乐园节目>>的嘉宾,在直播室发表<<关于社会用字规范化问题>>的讲演,同时向听众介绍汉字“书同文"学术研究情况.

    2001年8月,由沈克成任主编,周胜鸿,冯寿忠任副主编的海内外第一本关于 “书同文"研究的文献<<汉字“书同文"研究 >>(第一辑)出版,著名学者周有光先生为该书题辞:书同文是21世纪必须实现的目标.此书出版经费采取募捐方式,30多位海内外朋友慷慨解囊,我们表示衷心感谢.2001年8月12日 -14日,第四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暨<<汉字“书同文"研究>>(第一辑)首发式在上海举行;同时编印<<汉字“书同文"研究>>(第二辑).

综观十二年来探讨汉字“书同文"之路,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定要抱着一心为公,完全为了中华民族能早日实现“书同文字"的历史使命感而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为了“书同文",十余年来我节衣缩食,几乎花去了我一半的工资;为了“书同文",我投入了所有的业余时间,1997年退休后,更是把所有精力和时间贡献给“书同文"研究 .

    一定要坚持“纯学术研究"和“民间"这二个原则.早在1993年 9月29日,许杰教授在<<序言>>中就教导我说:在学术问题上,我们可以讨论,但在学术讨论的同时,我们却要把带有政治敏感性的问题避开,这就是作者的慎重与稳妥的地方.1995年10月,我在北京的一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上与一位来自德国特里尔大学的华人学者交谈时,他也表示:希望今后讨论“书同文"时,各方都要“就字论字",不要把政治带到学术研究中来.这也是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愿望.多年来,我们一直遵循这个原则,获得了海内外著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的理解和支持,至今已 有一百多位朋友与我们取得了联系,我们的同志遍布在大江南北,海峡两岸,五大洲地区.

   “书同文"研究也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六条规定.该法第六条说:国 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所以,我相信,汉字“书同文"必定能取得成功!古老的汉字,必将在21世纪发挥巨大的威力!

   2001年4月,我应友人之邀去了一次西安,途中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第二次国际吴语研讨会,和几位新老朋友共同探讨了电脑技术如何为“书同文"服务.在西安又和朋友一起参加了清明节黄帝陵祭拜典礼,后来又去碑林观看“仓颉庙碑".大家认为:弘扬中华文化,发挥汉字在 21世纪的威力,是炎黄子孙的职责.我想,电脑手写输入的发明,宣告“万码奔腾"局面结束,为汉字走向世界开辟一条广阔道路.只要手写输入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不管中国人或者外国人,也不管写繁体,简体,异体,经过电脑处理显示出来的都是全世界公认的标准化汉字字形,这就为实现“书同文"奠定了基础.我认为,实现汉字“书同文"的日子不会很远了.这就是要在 2001年8 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四次汉字“书同文"研讨会上将要讨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届时,我们将和来自台湾,香港,新西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作出北京主办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定,海内外炎黄子孙齐声呼欢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又一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我们要乘此东风,努力工作六七年,联合海内外更多的有识之士,坚持民间,纯学术研究这两个原则,争取在2008年使汉字“书同文"研究能够取 得重大成果.

愿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努力!

愿海峡两岸同胞携手奋斗!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