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关于“书同文字”的方向与展望

 

我中华文化能傲视世上数千年,文字统一乃其主因。(1)然而,由于海峡两岸分离的原因,致使普天下十多亿华人所写的汉字却不尽一致,为民族心理所不能容忍。(2)海峡两岸汉字的差异主要是繁简的不同,其次是异体字的处理不同,再次是印刷字形标准不同。(3)两岸字形标准的实质性差别是:台湾注重字源,取其合于初形本义;大陆注重简易,取其便于群众学习。(4)文字是约定俗成的表意工具,由于中国历史长远,幅度广阔,难免分歧复杂,需要适度的统整和简化,但不能违背造字的原理。(5)秦始皇统一中国,提出“书同文,车同轨”,历史证明,文字为中国统一起了重要作用。(6)中国统一当以文化统一为优先,而文化统一应以文字统一为首务,如果海内外中国人具有共识,则不难于数年之内促成中国文字统一之文化大业。(同(5))。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就字形而言,实际上是兼有简化和繁化两种趋向而并行不悖。(7)半个多世纪之前,国民政府在简化汉字方面所建树的功绩,是甄选并颁布了在民间最通用的简体字324个;它在下达给各省市教育厅的通令中,肯定了“五四时期以来在文字领域中兴起的一种进步的文字观”。(8)在中国大陆,195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在汉字历史上,开辟了一个“简化字时代”;汉字简化的好处是明显的,但是汉字简化的好处是有限的,不宜夸大;汉字简化有副作用:旧书新书不同,海内外不同,从国内外整个汉字流通地区来看,旧的“书同文”破坏了,新的“书同文”还没有建立起来。(9)中国文字之演变,历经数千年由繁而简,由难而易,时时在变,事实俱在;目前台岛讳言文字改革,端在大陆对中国文字作大幅度简化所致,若因而停滞我们对文字改革工作,因噎废食,实为不智之举。(10)尽管两岸当局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多乏共议,但文字是没有政治色彩的,使用统一的汉字,相信两岸炎黄子孙都能接受。(1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海峡两岸的学人坐下来谈谈,研究研究,从多方面的利害得失上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希望能得出一个结论,供国家参考。(12)

  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面对着当前这种文字混乱的局面,我认为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来,努力改变汉字不统一的局面,而不能听之任之,更不应该放弃自己在学术上责任投身到任何一方去为之唱赞歌,去扩大繁简用字不同的分歧,历史将不会原谅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13)统一大陆和台湾的现行汉字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细致的工作,须要海峡两岸的有关部门和语文工作者,捐弃前见,满怀诚意,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共同探讨,深入研究。(14)“书同文”是中国人的共同理想,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文字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维护祖国文字的纯洁性和统一,尽快地着手汉字规范化工作:(15)

建议海峡两岸有关权威机关共同商量一个办法,修正大陆不合理之简体字,保留合理的,再推行下去,在两岸政治统一之前,先达到文字统一。(16)

两岸文字统合之道是取法乎中,恢复文字的自然生态,希望两岸学者及主事者坐下来谈,调整不合理的简化字提出两岸都能接受的新共同汉字方案。(17)

  大陆调整了简化不妥的字,台湾采用了认为适用的简体,特别是异体字整理之成果,这个“书同文”理想的实现就更容易了。(18)

统一两岸文字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大事,我们希望双方采取主动步骤,作为第一步,可先成立由两岸专家学者组成的工作小组或委员会,共同商议统一两岸文字的方针大计。(19)

统一大陆和台湾现行汉字字形这项重大工程,有待于海峡两岸邀集专家,共同组成专门机构来主持。(20)

建议由海内外语言文字工作者共同组成“大中华汉字统一革新实行委员会”,着手讨论研究汉字的整理、改革,拟订出一个供全世界华人共同使用的《统一汉字总表》。(21)

在目前情况下能够邀集一些海内外语言文字工作者坐在一起讨论研究拟订《统一汉字总表》的,非港澳两地的语文学术团体莫属了,如果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及其《语文建设通讯》杂志愿意出面荣当这个角色应该是十分适合的。(22)

汉字,在历史上,曾经为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进步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今天,也应该为促进统一作出新的贡献。(23)

二十一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24)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企盼有关当局,在已认同的观念架构上,从速采取行动,妥订工作计划,整理当今两岸的繁简体字,并进一步把它们统一起来。我们更企盼两岸有心的专家学者,坦城合作,为此千秋百世的民族文化大业,作出划时代的贡献,也使两岸的统一,有个成功的开端。(25)

  愿海峡两岸同胞携手努力!

  愿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奋斗!

 

编者按:这是本刊编者4月间所收悉的一篇文稿,题为《海峡两岸语文工作者宣言:联合起来,为促进中华民族“书同文字”而共同努力》。作者来函中指出:“三年多来,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报刊上已发表大量鼓吹中华民族“书同文”的文章,“书同文”已成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呼声。笔者根据自己所能搜集到的20余篇文章,从中辑录若干精辟之见,集句成篇。”并征询本刊是否愿意刊登这项“宣言”。作者把这样一篇性质上是“谈片集锦”的文字号称“宣言”,本刊不敢赞同,因为现阶段文字统一的工作是实质重于宣传,从20余篇文章中辑录的意见不能没有片面性,但是它至少反映了两岸部分语文学者的心声,因此我们乐于将它刊在本期的文字专题,但并不代表本刊赞同周先生的“宣言”,也因此本刊将题目略加更动,以符合专题的需要,未及征求原作者同意,谨此说明。

 

注释:

(1)大田:《两岸统一请自文字始》(台湾《中华日报》1991年9月23日)

(2)周胜鸿:《欲求统一请先“书同文”》(上海《联合时报》1990年1月12日))〗

(3)魏励:《中国大陆、台湾汉字的异同》(北京《台声》1992年第一期第27页)

(4)许长安:《海峡两岸用字比较》(北京《语文建设》1992年第一期第16页)

(5)王熙元:《探寻两岸文字统一之路》(台湾《中央日报》1993年3月12日)

(6)班童亿:《呼吁两岸文字必须早日统一》(台湾《联合报》1990年11月25日)

(7)简宗梧:《汉字简化之商榷》(台湾《中华学苑》第四十一期1991年6月20日)

(8)庄泽义:《书同文的前景并不悲观》(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35期第31页)

(9)周有光:《<汉字简化方案>的推行成果》(北京《语文建设》1989年10月号)

(10)马树楷:《改革汉字以适应台海两岸趋势》(台湾《民众日报》1990年6月16日)

(11)张呼哉:《汉字急待统一》(北京《统一论坛》1990年第6期第40页)

(12)袁晓园:《汉字研究座谈会上开幕词》(北京《汉字文化》1991年第3期第8页)

(13)周胜鸿:《由“一刊两字”想到的》(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33期第71页)

(14)费锦昌:《海峡两岸现行汉字字形对照分析》(北京《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1期第37页)

(15)林榆:《统一繁简体汉字,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北京《统一论坛》1991年第3期第40页)

(16)徐家桢:《在海外华文文字教学座谈会上的发言》(台湾《华文世界》第63期第14页)

(17)姚荣松:《在海外华文文字教学座谈会上的发言》(台湾《华文世界》第63期第17页)

(18)竺家宁:《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会》(台湾《华文世界》第66期第69页)

(19)孙逊:《书同文与两岸统一》(上海《文化艺术报》1991年10月11日)

(20)费锦昌:《海峡两岸现行汉字字形对照分析》(北京《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1期第37页)

(21)周胜鸿:《试订<统一汉字总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38期第31页)

(22)周胜鸿:《由“一刊两字”想到的》(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33期第71页)

(23)费锦昌:《海峡两岸现行汉字字形对照分析》(北京《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1期第37页)

(24)安子介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25)大田:《两岸统一请自文字始》(台湾《中华日报》1991年9月23日)

 原载台湾《华文世界》杂志第6819936月版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