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编 后 记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海两岸各自使用繁简不同的汉字,海内外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也“书不同文”,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交际和交流,更为中华民族的求同传统和民族心理所不能容忍。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扩大,人们呼求“书同文字”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两岸许多专家学者一直在不断呼吁,通过讨论来实现现行汉字的“书同文”。1993年6月,笔者在台湾《华文世界》杂志上发表《关于“书同文字”的方向与展望》一文,全文辑录了两岸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在近年内发表的有关“书同文字”的言论,表达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呼声。该文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许多学者专家纷纷来信表示同样心愿,不少专家学者还热情地惠寄了有关论著。在此基础上,笔者着手编成一本《海峡两岸书同文字学术研究文集》,著名学者、华东师大中文系资深教授许杰先生还以92岁的高龄抱病撰写了一篇序言。可惜当时由于找不到资助支持者,这本论文集未能正式出版。

1996年元旦,笔者将自己的书斋改为“汉字书同文学术研究资料室”, 向社会公开展示几百件海内外著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的信函及学术研究资料,据笔者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十年来有关汉字“书同文字”的研究文章超过100篇。上海《联合时报》及香港《大公报》等先后前来采访或报道了这件盛事。1998年1月,笔者和几位热心于此的专家学者发起筹备汉字“书同文”研究讨论会,响应者遍及海峡两岸及大江南北。自1998年开始,每年8月中旬在上海举行“汉字书同文研讨会”。来自外地的专家学者怀着一颗热爱中华文化,关心祖国统一的心,自己掏腰包花钱买车票,冒着炎热的气候不远万里来到上海参加研讨会。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具备的那种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在这批知识分子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历史跨进了21世纪,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心和参与了汉字“书同文字”学术研究,这本《汉字“书同文”研究》(第一辑)终于问世了,这是值得我们庆贺的。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一辑)收入了40多位海内外学者的近50篇文章。从内容上看,它基本上包括了有关汉字“书同文”研究的各个方面的观点和成果,体现了发扬学术民主的“百家争鸣”原则。文章的作者既有来自大陆各地的,也有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表明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要求“书同文字”的共同心愿,体现出中华民族大团结传统。有些学者十年来撰写了一系列探讨“书同文”论文,由于考虑到代表性原则,只能选编其中二三篇;还有不少专家发表的卓越高见,由于我们孤陋寡闻未曾拜识,难免有遗珠之憾。好在这本论文集只是《汉字“书同文”研究》的第一辑,但愿在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关爱下,往后的每年一辑能编得更臻完美。

    汉字“书同文”是语文学者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大事。21世纪到来了,人类的交往更趋频繁,更趋高科技化,汉字实现“书同文”显得更加迫切了。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件事,支持这件事,使现行汉字早日实现“书同文字”。

    周有光先生是闻名海内外的语文学界泰斗,近年来大力提倡汉字“书同文字”,多次提出建立“汉语汉字的共同规范”的主张。周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应我们的请求欣然命笔为本书题词“书同文是21世纪必须实现的目标。”这不仅是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而且可以说为我们语文学界在21世纪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恭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和姚德怀先生一贯十分关心和支持我们开展汉字“书同文”的学术研究,我们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几年来,汉字“书同文”学术研究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及著名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北京苏培成、李乐毅,上海许杰、许宝华、颜逸明,厦门许长安、李国正,香港安子介、胡百华、潘礼美,台湾陈立夫、董鹏程、王熙元、王天昌、黄作宏,新西兰石莉安等都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和鼓励,这表明早日实现汉字“书同文”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要说明一点,选入本书的论文有一部分曾经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过,其中有少数论文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直到本书付印前夕仍然未能收到作者的书面同意,这是要请他谅解和支持的。本书是由众多关心“书同文”研究的人士捐款出版的,我们本着“取之于公,用之于公”的精神宣布,凡是想要得到这本《汉字“书同文”研究》(第一辑)的,只要他愿意支付工本费和邮费,我们将乐于寄送。

                        周胜鸿  2000年10月写于上海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