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许 杰 海峡两岸现行书写文字的分歧与统合,也即所谓“书同文”问题,在一般意义上说,既是个学术问题,也包含政治问题,这是无可讳言的事实。在历史演进的现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跨向21世纪的年头,我们之所以提出“书同文”这样一个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过去几十年海峡两岸政治的分歧。在学术问题上,我们可以讨论,但在学术讨论的同时,我们却要把带有政治敏感性的问题避开,我们应该采取慎重与稳妥的策略,而不采取机械死板的立场与看法。我们不认为有关政治性的问题必须等到政治问题解决了才能解决,如果真是如此,这个“书同文”的问题,就不是我们这批文字专家学者,用学术讨论的方式所能解决得了的。所以,从学术研究入手,讨论有关政治敏感性问题,终于达到了学术问题的解决,连带地政治敏感性问题也就不解而自解了。所以,“书同文”的见地与努力,实在也就是推进中国文字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这个功劳是不可抹杀的。 我们知道,中国只有一个,在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铁打的事实。这不仅指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同时也指的世界各地五洲四海的炎黄子孙。凡是黄面孔黑头发的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或他们的后代。在全世界,除了海峡两岸中国人民之外,凡是旅居在国外,而且已经取得所在国的国籍的人民,只要他是黄皮肤黑头发,仍旧都是我们的炎子孙,是我们的同胞。这个地球上,占全世界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是中华民族的人民。而且,在这些人民中,他们群居的地方,都能保持并且通行祖国的语言和文字,特别是文字。有些地方,即使语言不通了,但还有华文文字和华文文字的报纸书籍,把我们祖国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保留下来。所以,“书同文”的提倡与努力,在这一意义上,就更加显得重要。 我们知道,在我们祖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上,“书同文”三个字原来就和“车同轨”、“行同伦”等口号同时提出来的。这是为了达到理想的大同世界,实现大同之治,使得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人都能讲信修睦,以及“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那种大同之治的精神与实现,这才提出来的。所以,如果依着海峡两岸“书同文”精神走下去,对于实现大同之治的精神,却也不能不说是最最初步的实现,同时也是实践了一个起点,或一大部分,这意义就更大了。历史在创造,文化在演进,人类的进步与文明正向着理想的大同之治与大同世界迈进,难道我们还不能从这海峡两岸现阶段的文字运动,看出一个端倪来吗! 1993年8月26日于上海华东师大 编者按:许杰(1901-1993)先生是著名作家,教育家,上海华东师大第一任中文系主任。在他晚年,十分关心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和繁简汉字的统合,十分向往祖国的和平统一和大同世界的实现。这是他在临终前写下的一篇重要文章,表达了他对汉字“书同文”研究的关注和支持。虽然他没有见到有关研究论文的结集出版,但他在九泉之下定当感到无限欣慰。为了寄托我们对许老的哀思,特将此文作为本集的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