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青冢望桥陵,古柏遥映先祖情。黄帝创业垂千古,仓颉造字鬼神惊。结绳记事远古事,临鱼摩鸟象字生。辟开荒昧惊天地,中华文明著先声。”6年前的4月,时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诗人徐山林,在拜谒仓颉庙后的这首赋诗,对仓圣功德给予深情缅怀和赞颂。
今天,像这样感念仓颉对中华文明之功的人有多少?
2006年的谷雨节祭祀仓颉前夕,记者在白水县仓颉庙内看到,历经五千年风雨的沧桑古柏,油漆剥落的古老建筑,风蚀破损的珍贵壁画,字迹残缺的牌匾楹联,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悲凉,似乎都在无语倾诉着一种渴望。
在网络google“仓颉”,出现相关条目36万多条,百度出现16万多条。
一部《淮南子》记载说:“古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的是仓颉造字,上天震惊,喜为人间降了一场谷子雨,以此厚奖仓颉之功。这便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谷雨的来历,由此衍生出千百年来谷雨节祭祀仓颉的民俗。
谷雨节前夕,记者与西安几位文物爱好志愿者结伴从古城出发,沿西禹高速公路抵蒲城,后经渭清(渭南—清涧)公路,来到渭北高原白水县东北30多公里处的中华文祖圣地——仓颉庙。
千秋仓颉庙 华夏文明源
仓颉庙是为纪念文字始祖仓颉所建的庙宇。
白水县《县志》载,仓颉,复姓侯刚,名颉,为上古黄帝时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生于白水杨武村,龙颜四目,生有睿德,享年110岁。旧传为黄帝的史官,汉文字的创造者。他“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坑之迹,依类象形,始创文字。”黄帝感佩,乃特赐仓姓,意谓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繁体“仓”字的写法)。《辞海》说,仓颉可能是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物。
白水县文物旅游局局长郭金定对记者说,除了众多的史料记载外,在白水县有关仓颉造字的民间传说也很多。
来到古柏掩映的仓颉庙,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仓颉庙北依黄龙山、南临洛河水,占地17亩。庙内建筑沿中轴由南到北依次为照壁、山门、东西对台戏楼、前殿、钟鼓楼、报厅、正殿、后殿及东西厢房70间。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园。
“这里可是全国惟一的一座集古墓、古庙和古柏为一体的仓颉纪念地呢。”陪同记者的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仓颉庙文管所所长吕仁贵说。
仓颉庙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公元158年~167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因此,有文字可考的庙史至今有1800多年。仓颉庙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与黄陵古柏群、山东曲阜孔府古柏群并列的中国三大古柏群。而树龄之长、树干之粗,又为其首。
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经战乱多有散失,但现在还保存有16通碑石。其中尤以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所立的《仓颉鸟迹书碑》等最为珍贵。碑面摩有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上刻28字,字形似图若画,很难辨认。经讲解方知,这28个字在宋代被人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明,左右×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有今人对这天文般的古文进行破解,认为文字是记载黄帝在黄河流域修德振兵成为天子的具体经历,以及率领先民发展生产、安居乐业的光辉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