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用数字表示历史事件的几种写法

[日期:2007-09-27]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王一麟(杭州) [字体: ]

  快报9月18日第10版《历史上的今天:九·一八事变》,文中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参照《辞海》第78页设置的“九一八事变”条目,是没有间隔号的。

  用发生事件的时间来表示历史事件的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一、清末时期,以干支纪年方式表示突发事变发生时的年份,如甲午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亥革命(1911年)等。

  二、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建立,以汉字数字表示突出事件发生时的月、日,有两种方式:

  (1)在汉字数字中间无须添加间隔号,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二二八起义等。九一八事变也在这一系列之中,无须加间隔号。

  (2)在“数字一”开头的汉字数字中必须添加间隔号,以区分突发事件是在一月份还是十一月份或十二月份。

  如“一·二八抗战”,1938年1月28日午夜,蓄谋侵占上海的日本帝国主义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动海军陆战队由虹口日租界向闸北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这一事件被称为“一·二八抗战”,亦称“一·二八事变”。

  “一二·一运动”,1945年12月1日, 国民党军警特务百余人,至昆明各校殴打罢课学生,并投掷手榴弹,打死四人,重伤二十余人。时称“昆明惨案”,又称“一二·一运动”。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六千余人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游行学生遭到国民党政府镇压,这次学生运动被称为“一二·九运动”。

  三、新中国时期。1949年10月1日以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字由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出版印刷由竖式改为横式等,汉字数字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淡出,很多被阿拉伯数字取代,如“9·11”,“3·15消费日”等。阿拉伯数字在表示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某月某日,“月”与“日”间必须有间隔号,不像汉字数字那样,有时要添加间隔号,有时就无需添加了。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走近神秘东方金字塔 揭密西夏文化图腾

下一篇:正书概念的演变及其当代识别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