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5-12-02
原载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推行集中识字 增强阅读能力 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项目 “小学识字教学流派研究”负责人 黎传绪
摘 要:“随文识字”的效率极大地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施行以及少年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推行“集中识字”,是弥补随文识字不足的必要措施。推行“集中识字”的根本目的是及早增强阅读能力。7-10岁年龄段,是集中识字的最佳年龄段。自古以来我国都把识字作为启蒙教育的开端。实施集中识字能够极大地促进少年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极大地发展少年儿童的大脑思维能力。推广集中识字,必须采用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要立足于汉字学和现代脑科学的理论基础,要立足于充分发挥汉字象形性和表意性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集中识字 阅读能力 智力开发 教学方法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难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以字形表示读音。汉字是表意文字,其本质是以字形表示字义,但是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人们从字形已经很难判断出字义。虽然人们常说形声字的形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但是它们形符有时也不一定能表示意义、它们的声符在今天也有很多不能正确表示读音。现在的汉字是依据横、竖、点、撇、捺等数十种笔画以及数十种偏旁,按照数十种结构方式组合而成。字形既难以表示意义,又难以表示读音,所以,人们识字非常困难。这个难题困扰了中国人数千年,严重影响了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001年,教育部制定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并且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了不少于400万字的明确规定(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不少于260万字)②。由于第四学段(初中阶段)学生的课程比较繁重,实际上大部分的课外阅读势必要在小学阶段完成。但是,根据调查,长期以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是微乎其微。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是他们在小学阶段识字太少,使他们没有能力适应大量的课外阅读。 百余年来,我国的小学识字教学都是采用随文识字(随文识字又称为分散识字)。随文识字的优势在于通过每篇短文学习生字(一般每篇3-5字,人称“三五”观点),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能有比较牢固的掌握。随文识字的缺陷在于识字速度太慢,以江苏版小学课本为例,一、二年级共学生字1506个。按照目前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要求,小学毕业识字2500个,初中毕业识字3500个,这种识字效率极大地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小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施行、阻碍了少年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 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认为识字是读写的基础,所以一直把识字作为启蒙教育的开端。古人的观点是“先识字,再读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集中识字”。古人的教学方法是讲“六书”,从字形分析字义。清代的著名学者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明确指出:“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 对于启蒙教育,古人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集中识字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三、百、千”。《百家姓》按四字一句来编写,四百多个字的排列没有任何意义联系,却能长久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所选的字全为姓氏,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三字经》、《千字文》把常用字组合成有一定意义的简单句字,讲生活常识、天文地理、自然景物、伦理道德,通过上下文的联系进行记忆,便于掌握,不易遗忘。“三、百、千”采用三字、四字句式,隔句押韵,平仄相对,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忆。据考证,宋初出现的《百家姓》曾经配有曲谱,旋律优美,适合儿童吟诵,是世界上第一部可以唱颂的识字课本。《千字文》文采飞扬、语言通俗,甚至吸收了不少民间流行的成语、谚语和民谣。到了隋唐,就广泛流传,成为最流行的识字教材。不仅在汉族中流传,而且出现了满汉、蒙汉对照本,甚至流传到日本。 自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产生后,它们形成一个集中识字的完整体系,取代了以往曾经出现的所有识字教材。“三、百、千”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蒙学识字教材的优势,在千百年的实践中显示了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合理性和强盛的生命力。“三、百、千”无论在识字教学思想上,还是在编排形式上,对于今天集中识字教材的编写,都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鸦片战争之后,在戊戌变法的直接推动下,废科举、兴学堂,于是也废除了集中识字,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始实行了“随文识字”,一直延续至今。 把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从长期以来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伟大的历史性转变,这就是新课程的核心。新课程的实施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惊天动地的革命,是对旧教育理念、旧教育模式、旧教育传统的的拨乱反正,是对现代国际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经验的兼收并蓄,是新形势下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知识经济已经飞速来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识字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改革创新,为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十年来,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们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集中识字”,力争缩短识字课程、提高识字效率、增加识字数量。 “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各有利弊,这是勿庸置疑的。我们现在重新提出推广集中识字,并不是要以集中识字取代随文识字,而仅仅是为了弥补随文识字的不足,把集中识字作为弥补随文识字的不足的必要措施而已。推行集中识字的目的只在于: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在一至两年内迅速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和次常用字,及早地实现课外阅读400万字的要求、及早地使他们开阔视野、及早地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推行集中识字,可以不冲突于学校正常的语文教学,而是和随文识字相互补充。在汉语拼音学习完之后,实施集中识字就可以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为期一年,每周安排2-3个课时。推行集中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一场革命。随文识字追求的是“四会”(会读、会理解、会写、会用),而 集中识字实行的是“识写分流”,教学重点在于认识字形、知道读音、不强求了解基本意义。集中识字的核心在于:使小学低年级学生见到字形而能够知道读音。 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就是说,完全奠定了广泛阅读的基础。他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字的读音和意义,只是和字形没有联系起来。他们完全能够和父母以及其他的成年人广泛地进行语言交流,他们完全能够听懂情节复杂的故事,但是他们却普遍不能阅读浅显的文章,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把所看到的汉字字形转化为字音。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小学语文教育几乎没有像我们一样的随文识字教学,因为他们的文字是拼音文字,看到字形就能知道它的读音。因此,他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和文章的作者进行口语交流。
简而言之,推行集中识字的根本目的是及早增强阅读能力。至于汉字的复杂意义和汉字的运用能力,我们千万不要去苛求,因为这些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毫无疑问,汉字的复杂意义和汉字的运用能力必将在不断的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以及语文课程正常的教学中得以丰富和提高。根据广泛的调查,实践证明:推行“集中识字”,使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一、两年之内识字(见其形而知其音)3500个是切实可行的。 单凭课堂的课文教学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小学生们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他们急需更多、更深、更广地了解世界,阅读已经成为他们自身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诺贝尔奖获得者遗传学家、芝加哥大学校长乔治·W·比德尔博士指出“我们的教育体系错过了大好时机,因为人们忽视了孩子发展中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时期,我们严重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问题是我们没有倾听,我认为我们必须倾听孩子们的要求,这是至关重要的。”“幼年学习意味着你必须努力去理解你的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的动力,它来源于孩子大脑在 发育中感觉刺激和满意的学习经历的急切需要。这种理解就如同你理解和满足孩子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一样。”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统计,汉字中最常用字560个,常用字507个,次常用字1053个,这2400个字占一般常见书报用字的99%。所以在认识了2500个左右的常用字以后,就能够尽早地实现广泛阅读,从而及早地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甚至对身心的发展、情操的陶冶、思想品质的培养、进取精神的形成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材料表明,6-8岁的儿童对外界事物最感兴趣,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这个时期的儿童最喜欢提问),如果这个时候他能够阅读,那么他将一辈子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一辈子把阅读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诸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其他卓越人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这个时候他不能够阅读,那么他的探究欲望将逐渐衰落,最终对新知识失去兴趣而远离阅读。 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划时代的创举,《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美国课程标准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小组曾经在美国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美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就立足于阅读,即使小学低年级也是如此。美国的科学技术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但是他们竟然也感到了危机,他们的应对措施就是进一步增强儿童的阅读能力。为迎接21世纪技术革命信息时代的到来,克林顿总统提出:“在全美动员100万校外辅导员(在校大学生)和雇佣3000名阅读专家,帮助百分之四十的阅读不过关的8岁孩子过好阅读关” ③。布什总统在宣誓就职的第二天就公布“不让一个儿童落后”的教育方案,指出儿童必须在7岁以前解决阅读问题。由此可以知道,美国人的阅读能力普遍在8岁以前就已经完全解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阅读要求或许会使我们震撼,仅以“美国中部六州小学高级(3-5年级)阅读具体要求” ④为例: 使用各种策略确定调查的题目,使用百科全书收集资料,使用字典收集资料,使用关键词、索引、相互参照及书名寻找资料,使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收集和记录信息;将阅读技能和策略运用于各种文学短文和文章中(如: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小说、诗歌、寓言、幻想故事、历史小说、传记、自传),了解各种文学形式和类型的显著特征,根据个人标准选择阅读材料,理解情节的基本构思,根据角色的品质、动机以及他们活动的结果进行判断,理解简单对白以及它们如何连成一个故事,识别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推行集中识字是必须的,推行集中识字也是可行的。其科学依据是:人类的7-10岁年龄段,机械记忆正处于高潮、联想记忆和推理记忆处于急速发展时期,因此这是集中识字的最佳年龄段。德国学者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的记忆遗忘曲线已被世界公认,其《论记忆》指出:人类的机械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联想记忆能力和推理记忆能力从7-8岁开始迅速增强。如果不根据7-10岁年龄段的记忆特点而充分发挥优势、利用这一年龄段集中识字,既是对人脑资源的最大浪费,也是对大脑发育的最大失误。汉字是表意文字,“因形示意,义寓形中”。虽然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从字形已经不易判断出字义,但是它的本质还是能表意的。汉字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形声字,其形符基本上还是能表现意义范畴的。现代语言文字专家张志公先生说:“汉字一小部分是单体字,绝大部分是合体字。偏旁部首,造字的规律,相当明显,即使是七八岁的儿童,也很容易领会。运用比较类推的方法,完全可以成堆成批地认字。这又为集中识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⑤
最新科研成果还表明,推行集中识字还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大脑发育。拼音文字的字形只能表示读音,和字义毫无联系。因此,人们对字义的了解只能是后来靠机械记忆。科学家已经研究证明:拼音文字是由大脑左半球来处理的,所以拼音文字叫“单脑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大部分的形声字又具有注音作用,所以既可以由形知音,由左脑来处理,又可以由形知义,由右脑来处理。因此,汉字是“复脑文字”。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在左脑功能损伤后会产生语言障碍,因为其文字记忆存在于左脑之中;使用表意文字的人在左脑功能损伤后仍可保持语言能力,因为其记忆存在于左右脑相互联系的网络之中。⑥中国人的智商大大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汉字对于开发右脑、并促进左右脑协调活动,对于促进大脑的发育、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认识汉字的过程,就是左右脑同时开发的过程。香港著名的文字学家的安子介先生说:“汉字,能使人引起‘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 ⑦没有任何活动能像集中识字在开发智力方面达到那样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诚然,许多智力活动都能使孩子聪明起来,但都是局部的、零散的,其效果都有一定的限度,而集中识字可以尽早地使智能和知识系统化,其对于智力开发的效能是不可限量的。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好。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⑧ 推行集中识字,必须采用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要立足于汉字学和现代脑科学的理论基础,要立足于充分发挥汉字象形性和表意性的独特优势。尽量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一切方式,以直观而生动的教学方法、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集中识字的效果。集中识字的教学要以识别字形为主,建立形、音、义相结合的汉字认知体系,并且把识字与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和提高对文字的运用能力。目前在社会上出现了数十种识字教学法,综合起来大致有:部件识字、注音识字、字根识字、联想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趣味识字、口诀识字、字谜识字等识字教学法。简而言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从字形入手,第二类从字义入手,第三类从韵文入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所长,各有利弊。各种识字法都在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和选择。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要以感知为先导,并有分析、综合以及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参与,而最主要的过程是记忆。学习汉字,关键在于解决记忆的线索和联想的依据。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是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快速有效地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集中识字的潜能是巨大的,但是要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潜能,其关键是有效的教学法和优秀的教师。集中识字教学的探索和改革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今天仍在继续深入发展。不少识字教学流派已经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下走向开放,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局限,取长补短,逐渐成熟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探索,探索再探索;只要我们继续实践,实践再实践,更能体现汉字特点和教学规律、更快速更有效的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和集中识字的教材就一定会涌现出来。
(本文是《小学识字教学流派研究》研究报告中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① ②《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③中国德育网·海外采珍 北京师范大学 张淑田 ④《中美语文课程目标及评价比较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小组 1999年12月 第6页 ⑤《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张志公 著 第3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⑥《世界科技译报》(1994年3月29日) ⑦《解开汉字之谜》安子介 著 瑞福有限公司出版 1990年出版 第6页 ⑧《生活时报》2002年4月5日 (语言文字网www.yywzw.com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