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作者第四部分的题目是:“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在文中作者称:“就‘书同文’而论,几乎可以这样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民族。同一文字的共同的历史记录、共同的文化传承、共同的语言交流、共同的礼仪规制,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同一性和统一性。”两位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概念理解显然有偏差,中华民族由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各民族相互平等。五十六个民族并不是全部使用的同一文字汉字,也不是全部使用的同一语言汉语,更不是全部使用共同的礼仪规则。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定每个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文字的自由和说自己民族语言的自由,各民族人民使用自己的文字和语言现象将长期存在。我们绝对不能理解为中华民族只有唯一的文字是汉字,唯一的语言是汉语。两位作者在此段中说:“放眼未来,从文化的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汉字、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
两位作者对“文化”概念理解不完整。根据《现代汉语辞典》解释,“文化”指的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至少应该理解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全面复兴,而不仅仅是“汉字、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两位作者在此段中还说“汉字的‘形’是身,汉字‘音’才是衣!”。学习过现代汉语的人都知道,汉语有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仅仅是记录汉语的一种符号,“汉字的‘形’是身,汉字‘音’才是衣!”没有科学依据。两位作者在文中批判“‘拼音输入’离开了对汉字造字元素的直接思考和运用”。认为人的思维和字形有关,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学早已经证明,人类依靠语言进行思维,思维过程根本不需要字形,最简单的证明就是文盲照样可以正常进行思维。人类仅仅依靠语言进行思维,和字形无关。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在朝着简单易学易记易用方向发展,汉语拼音化是无数先哲为使汉语音素化、国际化所作的积极探索,《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为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1996)1
,为汉语拼音拼写现代口头文学语言提供了依据和标准,虽然目前还不够完善,不能达到完全实用的目标,但是已经跨出了稳健的一步并且有了极大的收获。汉语拼音极大地提高了汉语学习效率,汉语拼音读物和报刊给无数儿童带来了童年的乐趣和有益的知识,汉语拼音是普及普通话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都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当然,任何进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但是,毛泽东以及无数先哲们提出的“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是谁也阻挡不住的。
两位作者在文中的第六段谈到了欧美多个国家出现了“汉语热”和“汉字热”。我们认为要冷静地看待这个问题。姑且不说欧美“汉语热”“汉字热”,就以我国儿童入学两个月就可以学会汉语拼音,即可用汉语拼音拼写简短的日记,但是学习语文历时12年学到高中,高考时,汉字语音认读、汉字识记依旧错误百出,两者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如果能够节约出几年学习汉字的时间学习近代科学技术而发展我国的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换得中华民族复兴早日到来有什么不好?让我们再来看欧美国家出现的“汉语热”“汉字热”,我们不仅要问,欧美一共有多少学生?其中学汉语的又有多少?学习汉语者占全体学生的比例有多大?每个学习汉语的学生学习汉字花了多长时间?学后汉语程度有多高?学习汉语成功率又是多少?中国人母语是汉语的学习汉字都需要花十几年的功夫,欧美孩子能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和时间学习汉字吗?没有真实数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反过来看,我们国内几乎人人都要花若干年去学习英语,为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适应国际化。将来世界文字的发展方向必定是拉丁化,举一个客观的例子,如果你给你欧美的朋友发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如果使用汉字,对方看到的将是一团乱码!就是在国内,邮件地址用中文都不行!汉语书写符号不与时俱进行吗?
两位作者在文中的第五段谈到“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我们终于突破了汉字输入电脑的‘瓶颈’,汉字才没有在电脑时代被宣判‘死刑’”。事实上汉字输入电脑的‘瓶颈’并没有真正解决,形码输入难学,必须花费人力物力专门培训,并且不适于“想打”“听打”,现在的拼音输入虽然易学,但是输入效率低下,理想的既好学又高效并且适用于“想打”“听打”“看打”所有环境的汉字输入方法还没有出现,这是现在绝大多数人的共识。退一万步讲,即使汉字输入‘瓶颈’彻底突破了,汉字国际化又将如何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