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网-千言万语(网友来稿)
汉 字 的 毛 病
肖云龙
我是个普通小学教师,不喜研究文字,但却总是要使用它的。然而日积月累我对它的不满也越来越多。我总认为我们在文字上犯的错误有很多是因为文字本身的问题,我总认为我们的汉字需要完善,但考虑到这是专家们的事,所以就一直不敢说。之所以来了勇气是因为我想起了“文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再加上我又不是什么名人,错了也无所谓。
一、有些多音字似乎多得没有必要。近日报载嘲笑大名星周迅把“贝壳”唱成了“贝壳(qiao)”,令我想起了一则故事,竟和周迅的一模一样。我们这儿口语中“壳”只有ke这个音,有一次,我的一位同事遇到“地壳”便很自然地念成了“地壳(ke)”,很多人都没有觉得错了,忽有人指出应念“地壳(qiao)”,众人不信,翻字典后方服,所以印象很深。后来,我这位同事在书中遇到“贝壳”二字,怕又犯错误,毅然读为“贝壳(qiao)”,真是好笑。我想周迅说不定也是怕错而犯的错,这虽然说明了我们的普通话水平差,但我却觉得“壳”本身也有责任,谁叫它有两个音呢?“地壳”念成“地ke”有何不可呢? 再举几个例子:“丢三落四”和“落后”中的“落”搞成两个音,我看纯粹是一些人充“高士”的结果。“屁滚尿流”中的“尿”恐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读niao,而成语词典上的标音有的为sui有的为niao,那岂不是发誓叫人迷惑?“尾巴”在电视里有时读weiba有时又读成yiba,到底读什么?弄的我们不知该怎么和孩子们说。若是我有权力的话,一定对那些不必要的音大斧砍之而后快。
二、有些同音字好象可以合二为一。过去“發现”和“头髪”中的FA现在都变成了“发”,然而并无丝毫不方便的地方。而我看汉字中还有许多同音字何不效而仿之。近日武汉政府决定把地名“硚口”通成“桥口”,就是好嘛。
三、字形太相似是辨认出错的更本原因。“已、己、巳”、“拔、拨”等字在小学校里要花多少气力,犯多少错误后,才弄清啊。电脑里手写输入法对于这些字辨认的准确性也大大降低。何不把汉字弄得好写好认一些呢?
四、形声字让我欢喜让我忧。由于有了形声字,大大减轻了学汉语的难度(尤其是外国人)。但有时却由于"汉字认半边"的习惯而犯错误,如把“忏悔”读成了“qian悔”,把“赡养”读成“zhan养”.甚至有位领导在学校作报告时把“呕心沥血”读成“qu心沥血”。有些人水平低,不错!但汉字就没有问题?试想,如果当初简化汉字时,把“懴”不是简化成“忏”而是简化成别的什么,还会错成“qian悔”吗?
五、字的写法不好说。假如在餐桌上几个人讨论问题时,经常会碰到要求说出某字的写法,如果是个“李”字,那自然好说,上“木”下“子”对方就清楚了。但若是“更、载、是”等字要想说出它的形状来实非易事。对方往往用筷子蘸了水写给你看。前天一位老师拿着手机问我:“非典型肺炎的肺字在手机上为什么打不出来?”,我接过手机弄了半天才弄明白,原来我们都把肺字的右边当成“市”了,难怪打不出来。唉--,想不到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写着个错误的肺字,晓得我们还有多少字写的是错的呢?然而如果汉字的每个“部件”都有读音的话,恐怕不至于此。要作到这一点其实不难,专家们只需把类似于五笔字型中的所谓“字根”规范的更好一些,并一一赋予它们读音。
对于电脑被广泛使用的今天,汉字的改革必将引来汉字输入法的革命。易学、好用、好写的汉字也会使得外国学习汉文的人多起来,这对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也是具有巨大意义的。
以上的话是否有作用,我不知道,但把一直搁在心里的话说出来还是舒服些。千万不要说我不热爱汉字,其实给它提建议正是热爱它的表现。(2003年04月27日)
作者:湖北监利县尺八小学 肖云龙 [slsl_slsl@163.com]
语言文字网http://www.yywzw.com 2006/01/09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