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的思索 潘德孚 “左”没法讲清楚,如何反得了? 人们都说李锐先生的《反‘左’论文选》是一本“反‘左’的力作”,我不以为然。当然,我并不否定该书的社会价值和它的历史地位。 李先生作为一名高级官员,作为一个革命家,大胆地忠实记述以往的历史事实,突现作者的一种反思精神。所以,我不否定这是一本好书。但讲它是“反‘左’的力作”,似不够有“力”。我之所以讲它是一本好书,是因为,“为尊者讳”是我们的文化的传统,正统的历史记述都要回避的;我之所以然不赞同它是“力作”,是因为书中只罗列了一些“左”的现象,没有深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本质,没有从中提炼出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既谓之反“左”,那么,人们在读过这本书后,对这个“左”,应该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不会重蹈覆辙。读遍全书,我认为没有把“左”讲清楚。对“左”的反思,实际就是对革命的反思。 过去,革命两字是辉煌、崇高的旗帜,是人们仰慕、向往的圣坛。于是,凡是革命的团体,必称为“左翼”;凡是赞同革命的思想,称为“左倾”;凡是某个团体或组织里的赞同革命主张的部分,必称为“左派”…… “左”是革命的标志;“左”是战斗的旗帜。解放以后,在“宁左勿右”的思想指导下,以革命的名义干下了多少伤天害理的罪恶?“革命还在革命家笔下以最空灵、最纯洁、最热烈的理论形态存在时,就不由自主地沿着这样奇怪的逻辑走到了它的反面。”只经过了几十年,“左”从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一反一覆,何以如此之速?反“左”的英雄,为什么会变成行“左”的好汉。李锐先生如实地记述了“走到了它的反面”的过程,不“为尊者讳”,是需要一种精神,一种勇气的。 解放前,王明、博古、李立三、瞿秋白等,因‘左’的路线,导致革命的失败,后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纠正了“左”的错误,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以后我们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进行了反胡风、反右派、大跃进、三面红旗、反右倾、文化大革命等等运动,现在又认为这些都是‘左’的表现。为什么毛泽东能纠“左”,毛泽东又会犯“左”?问题在于毛泽东与我们一样不清楚什么是“左”。 “左”是错误的标志,“左”是罪恶的渊源。‘左’灾所到,生灵涂炭。中国人却与‘左’结下了不解之缘。解放前的反AB团,革命队伍中自相残杀,冤死者难以数计,有的地方所剩无几。延安整风,把6岁的孩子都打成特务(见韦君宜的《思痛录》),无怪于在文革中,有的地方连八个月婴儿都不放过。解放后的反右派,五六十万知识分子戴上了“帽子”,几百万无辜的家属受到株连,抬不起头来做人。整整二十年,多少人被迫害、殴打、活活饿死在劳教、劳改场里?大跃进、三面红旗,短短的二三年中饿死者何止千万?十年文革,所有的革命干部都成了革命的对象,全国上亿人民受到迫害,死者又以千万计。因为“左”,革命暴露了它的阴暗、丑恶。 一切错误无不因概念的模糊而产生。既然没有弄清楚,历史又不会重复同一事件,那么一次二次、三次五次,不断地反“左”,又不断地再犯,理所当然。为什么“左”既可以被认为是好东西,也可以被认为是坏东西?如果我们不能赋予它一个明确的定义,那么,类似“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有可能还会不断发生:一次、二次、三次,以至无数次。 “左”,既然没法讲清楚,如何反得了?! 与“左”有关的一些概念。 现在,我们应该平心静气地、认认真真地分析“左”是什么?我认为它是中华文化中一种自毁的力量。 什么叫文化?文化是指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的财富。 什么是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是指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物质财富是指我们现在享用的一切衣食住行的商品。 成功的经验产生当前我们所享受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的成果。例如我们吃的饮食,叫饮食文化;喝的茶,叫茶文化;住房子,叫建筑文化;……指的是物质成果。它维护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生命存在的物质条件。艺术、音乐、道德、教育知识、管理知识……等等指的是精神成果。艺术、音乐……使社会有精神的享受和熏陶;道德、教育和管理,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承前启后。它保证了我们社会的和谐存在和发展。 失败的经验是指帮助和实现成功的知识和能力。“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为成功之母”等警语,就是说明失败经验对于成功的生对于成功的重要。因为有失败帮助成功,社会才天天前进。我发现,我们中华文化中关于历史的记述,只有成功的欢呼,没有失败的悔悟。因此,错误的历史事件就会常常重复出现,而且后一次比前一次的规模更大、更为惨烈。社会沿着历史的轨道不断前进,文化随着时间的推延在不断积累。在我们文化中的自毁力量也同样在不断积蓄。当它爆发的时候,就发生了历史的倒退。 由此可知,一个民族的失败经验之可贵就在于它的无法计算的价值。文化大革命毁灭了几千万无辜的生命;整个民族十年不读书、不教育;物质财富的毁灭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它震惊了整个世界,它是二十世纪中这个地球上最为可怕的民族自我毁灭。可是一叠厚厚的《世纪档案》中竟然没有记录。文化大革命是中华民族二十世纪的一次最为惨重的失败,它给中国人带来了一次历史上最大的倒退。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几乎已经不知道文化大革命为何物。短短的几十年过去,中国人就失去了这次失败中的许多重要信息。 “左”的基因:为尊者讳。 一个民族的所能享用的物质财富,皆来源于他们所占有的知识。这些知识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管理知识和文化教育知识。任何民族都是以众多的个体聚成社会一起生活,因此才需要社会管理;生命的有限和知识的无垠,必然要求人们将在有生的时间里获取的知识通过文化教育而承先启后。管理与教育都是社会实践,都会产生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在中华文化传承的途径中,许多失败的经验不留痕迹地消失了,没有被利用来作为成功之母。这是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在中华文化中,有一个“为尊者讳”历史传统。 历史使人们一代一代的消失,使失败的经验不断地被遗忘。历史越是悠久,被遗忘的经验就越多。所以,历史悠久本不是自傲的资本,而是落后的原因。一些古老文明国家的消失,就是因为这种自毁基因而发生恶性癌变的结果。 用大时空的观点来看:社会管理和文化教育是构成民族文化的两大要素。社会管理使众多的个体聚集一起有序而不致混乱,发挥合力推动社会的前进;文化教育是保证使社会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能够不断传承。社会管理要解决的是现在;文化教育面对却是将来。现在,随着时间的消逝就变成了历史;将来,又因时间的消逝而替代现在。社会在将来不断地替代现在中前进。因此,我们不能放松现在,更不能忽视将来。“左”的表现是只顾现在,不讲将来。它的理论基础就是知识无用论和读书做官论。十年文革为什么全国学校都不开课?半个世纪以来为什么所有的教师都是干部? 生命的短暂使知识的传承不断交替,作为这一中间环节的必然是已经接受文化教育的知识阶层。有意思的是中华民族的每一次革命都要依靠这个阶层;更有意思的是每一次革命成功后都会大规模地毁灭这个阶层。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教育传统中早就设好了毁灭自己文化的陷阱:利用之后就毁坏;毁坏之后再利用。中华民族自殷商传至现代,不断地以革命掀翻旧的皇朝,以革命建立新的皇朝。知识阶层就在这种皇朝不断更替中被利用与毁灭。这不正说明我们的文化教育思想中存在着自我毁灭的基因吗?例如“为尊者讳”就是这种基因。它的“专利发明”者,就是我们的大教育家孔丘先生。 所以,我认为“左”是中华文化中一种自我毁灭的力量。它通过教育或其他渠道被继承下来,如果我们对它的本质和来源没有认识,就别想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E-mail:pandf@mail.wzptt.zj.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