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编织一个美丽的梦幻 —— “健康网” 潘 德 孚 《少抽一包烟 全年保平安 我市为农民编织“健康网”》。这是9月22日《温州日报》头版头条的报导,我觉得该报导给农民们编织一个美丽的梦幻——“健康网”。现在做事讲效益,讲空话不务实事是没有效益可言的。农民是否因为看病没有报销,就不能保证健康。现在组织了合作医疗,给他们指定的医院看病,他们的健康就有保证了? 生病与医疗是否只是钱的问题,只要有钱,就能愈病?非也。生了病如果只要有钱就会好,那么所有生病的人都是已经用了钱的,其中还是有一些人不会好,这是什么原因?里面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从最近一系列的报导中看出,如果生病走错了医院,这个医院的某科室是被承包的,没有毛病的说你有病,生轻病的说你严重得了不得,那这可怜的一点点可报销的钱,不仅不能使农民真正受益,保不了平安,还要使他们再贴上很多的钱,仍然医不好病。这就是说,生病不是有没有报销,而是要走对医院。生病还要找对医师。碰错了医师,情况当然就会更糟糕,还可能吃错药,小病医成了大病。所以,如果认为生病只要有报销,就能够保证健康,我看,难。何况超过1000元的,只限报25%,最多也只有50%。为了报销,就要接受“指定医院”。然而,疾病千变万化,医师知识却极为有限,不是当了医师,就可以治一切病。如果只要是医院,只要是医师,就可以治一切病,那何必要办起这么多的医院,分开这么多的专科做什么?现在人们都知道,即使是一个科,还有互相不知道的内容。所以,认为农民看病有报销,健康就有保障,实在笑话! 据《温州晚报》报导某医院的克拉霉素,外面市价为18元,而医院里的价格为48元;据《温州都市报》报导,某人因手指被风扇划破,到某医院包扎了一下,花掉了1159元。而成本只需要几元钱。如果我个人能开这样的医院,只要允许乱划价,农民可以直接向我的医院报销,也不要缴合作医疗费。我不是在替卫生部门做了一件大好事?真弄不懂,现在竟然会有这么一些人,头脑简单到如此不能再简单的程度,竟然会以为只要有钱,农民的健康就得到保障。如果乱划价,开大方的问题不解决,不首先管好医疗公德,能使农民受益么? 温州有很多集体诊所(包括私人医院)。这些集体诊所都由私人经营或承包,只不过是借了一个集体的名而已。私人经营当然是为了营利。在现阶段,在所有人都热衷于利用各种方法、不择手段谋取暴利的时候,给农民们开出这样一张空头支票实在会使人笑痛肚皮。笔者获悉,有一个集体诊所,被某老板承包,每年需承包费十余万,广告费十余万,年年罚款数十万,还要被某些无赖病人敲诈数万。付毕医师的工资和房租等费用,自己仍然有不少利润。这些钱当然都是从病人身上压榨出来的。那农民的这样一点点合作医疗费,能治什么病? 问题在于卫生行政领导部门把医疗行业完全等同于商业行为,称医疗行为为“医疗市场”,其管理的方法,与工商部门完全一样。唯一不一样的就是那块牌子。 医疗行业本来是一种救助事业。虽然要收一些费用,以维持医疗费用和医护工作者的生活。过去的读书人,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之说。难道当不了良相,就想搞一个“医疗市场”发财致富吗?但现在把行医完全看成是纯粹的营利行为,就没有医德之可言了。当乱划价、开大方已经成为各大中医院及所有诊所的共同行为之时,当医院的科室承包遍布各大中医院及所有诊所之时,当医德被置于无人顾问之时,组织合作医疗,每人收他十元钱,公家贴上12元钱,会使农民真的受益吗?请阅下面的两则报导,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 (附件)少抽一包烟 全年保平安 真是划得来 我市为农民编织“健康网” 本报讯(记者舒展波)农民得了病,看病的专用一直是自掏腰包,一旦得了大病,高额医疗费成为沉重的负担。如何能让农民看得起病,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带头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呢?按照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我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破解该项难题。 农民看病可报销 瓯海文成率先行 对于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瓯海、文成的部分农民已不陌生。“只有拿工资的人可以享受医疗费报销,没想到农民出10元钱也有这种待遇。”文成县朱雅乡吴坑村农妇胡春花今年患病住院所花的8000元医疗费,合作医疗给报销了2450元。去年文成县在朱雅乡进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试点,根据有关实施方案,规定凡在指定医院住院的农民,医疗费用在1001元至5000元以内的,扣除1000元按25%一次性报销;5001元至10000元以内的,按50%一次性报销;医疗费在1000元以下,10000元以上,原则上不予报销。目前该乡参保的人数达到1046人,参保率达80%以上。 从1999年开始,瓯海区率先在我市进行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目前全区16个乡镇已有14个实行合作医疗,参加人数为13.7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9.9%。为解决好资金的筹措,该区实行,该区实行了四级筹资形式,具体为每人每年区财政补助2元、镇政府10元、村集体10元、个人自筹10元。通过合作医疗的运行,参保农民已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不少农民认为,“少抽一包烟,全年保平安,太划得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了部分山区农民“大病无钱看“的窘迫局面,有效根除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 四个特点新办法 合作医疗没话说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市就开始建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据介绍,当时每个村民大约每年交1元合作医疗费,再从集体公益金中提出一部分作为合作医疗基金,就能每年享受到2元左右的药费,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小病小痛治疗问题。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制度的改革,开始出现滑坡,到80年代初,我市合作医疗近乎空白。 据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昔日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比,有明显的几大优势。一是保障方式变了,原来主要为农民患小病提供药品,现在重点保障患大病的农民得到应有的补偿;二是筹资力度大大加强,人均筹资达到30元。三是筹资形式上有突破,原来靠个人和集体共同出资,现在加入各级财政的投入,增强合作医疗的稳定性;;四是管理上采取县级统一管理,这使得合作医疗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保障面得到有效扩大。 针对问题解困难 逐步扩大受益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在我市逐步得到推行。由于我市较早对新型合作医疗进行试点,出现的问题凡为值得关注。首先资金筹措上有一定难度,对一些乡镇和“空壳村”来说,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拖了合作医疗实施的后腿。同时,具体运行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有的乡镇报销比例仅为20%左右,每人每年限报5000元,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挫伤了一些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另外,部分农民对合作医疗知晓率不高,导致参保面不广,影响了合作医疗整体效能。 目前,我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正在制定中,相信该方案出台对合作医疗的顺利开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届时,我市农民在医疗保障方面将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 (见《温州日报》2003年9月21日头版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