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预防非典中药方”的闹剧

潘德孚

 

非典仍在觊觎,寻找机会表现。当此之时,我们也要总结一下以往的教训。曾有一段时间,各中药店日夜配发预防非典的中药方,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它没有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任何好处。却只见许多常用药的药价突然天价飚升,许多中医处方无法配齐。而另一些人则因服了这些预防药而出现中毒症状。例如4月23日《温州日报》4版载:“过量服用防治非典中药,洛南百余名学生中毒”5月3日,又见《温州日报》4版载:“按偏方自制防治非典中药,广西88名学生中毒。” 这真是“无病的乱吃药,真病的没药吃”。

 

一、乱服非典预防中药说明什么?

 

曾有报导说板兰根冲剂可用来杀灭病毒引发的扁桃腺炎和感冒;用醋熏蒸,可消毒空气中的感冒病毒。“非典”流行,人们希望能够预防。于是有人想,既然“非典”由病毒而致,就用这两种东西来预防吧!可是人们并不知道“病毒”的多种多样就像市场上的商品。而药物对病毒的杀灭能力,只适合于某一种或某几种,不是什么病毒都行的。因为,所谓病毒,是所有病毒的总称,病毒是一种活性蛋白,经常会发生异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品种。现在致病的病毒发现越来越多,原本用某种药物可以杀灭的植株,异变后就产生了抗药性杀不死了。所以,过去的医学书中说某药能抗病毒,这种讲法的错误在乎概念模糊。发现错误本来就应该马上纠正,尤其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但中国文化中有一种惯性和惰性,许多错误都要等到十分严重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去纠正。

我的外甥女,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工作,打电话来问:“有没有预防的药方?”我告诉她:“只有预防的方法,没有预防的药方。”预防的方法是:锻练身体,房间通风,注意卫生,不乱吃药。对中医来说,任何病,一进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抗病的症状,这就叫做“证”。“证”,就是证明,既是生病的证明,也是抗病的表现。假设一个身体健壮的人,受到“非典”的感染,与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受到“非典”的感染,就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证”。中医就根据两个人的不同的“证”,开出完全不同的药方。假如某一个护理者分药时弄错了,甲的药给了乙,乙的药给了甲,结果不但治不了病,还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我们平时说某人讲了不该讲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比作“吃错了药”,说明吃错了药后果很不好。

为了防治“非典型性肺炎”,某些人就想,既然西药没有办法,还是从中药中想办法。于是北京流传出几张中药方,还由中央四台几次播出。许多单位公费买来分发。有些人带到家中给小孩吃,孩子吃了,有呕吐的、腹泻的。我认为,这种全国性的乱吃药将会造成全国性的药原性疾病,对中华民族的身心损害算不定要比“非典”更为严重。因为,患非典者不算多,可这种全国性的大吃预防药,不当者,该有多少?

什么叫药原性疾病,就是因吃药不当或过量而导致的疾病。前一段时间,曾有报导说服用龙胆写肝丸,或甘露消毒丸导致肾损害。这种肾损害,就叫做药原性疾病。凡是乱吃药,不管中药西药,都容易导致肝肾损害。这是一种很难康复的疾病。

市场上出现预防“非典”的中药方事件,暴露了我们的卫生防疫上一个大缺陷:最普通医学常识都没有普及。我们提倡“防重于治”,却不知道普及医学常识是最好、最重要的“防”。如果我们对普及医学常识不重视,药原性疾病将会成为全国最多的疾病。可惜这个问题卫生研究部门没有统计,否则一定会发现其将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严重。因为现在人们生活改善,手头有了多余的钱,保健意识增强了,花钱乱吃药的情况也将越来越多。先进国家没有处方不能买药,就是为了防止乱用药致病。俗说“逢药三分毒”,乱吃药就同吃有毒的东西一样。对中医来说,没有具体的“证”,就吃“预防”方子,同样会得药原性的疾病。

 

二、中医学术谁亵渎

 

422日《温州日报》4版“中医解答非典预防知识”一则报导,中有一段“周教授提醒:‘现在没有任何一种可预防非典的特效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都推荐了药方,但这不是每个人都要喝的,普通人群就没有必要喝中药。只有到过疫区和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有过接触史的人,也就是易感人群才应该服药。’”这段报导,前一半,肯定了没有预防非典的特效药,后一段则认为“易感人群”可以服药。这有点叫人无法适从。为什么在“非典预防药方”这个问题上,许多医学教授,思想也如此混乱?

2003年4月25日《温州都市报》11版《专家解答非典误区  服药千人一方》:“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刘少明研究员提醒市民,服用预防非典药要针对各人体质、年龄等不同情况慎重选择,‘千人一方’非但起不到预防作用,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刘少明与中医药专家研究后提出,年龄在15岁至50岁之间的人群年轻力壮、身体素质较好,宜服用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的药;而对于流动频繁有接触史或高危易感人群如医护人员等则宜服清肺解毒、益气养阴的药。”

刘少明研究员与周教授也有同样的问题:一方面反对“千人一方”,一方面又认为“年龄在15岁至50岁之间的人群年轻力壮、身体素质较好,宜服用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的药;而对于流动频繁有接触史或高危易感人群如医护人员等则宜服清肺解毒、益气养阴的药。”提方法划人群,与“千人一方”并无不同。中医治病,是因人因证定方定法,从来没有以一定的人群定药方的。中医认为,人因人而各异,病因时而不同。中医处方,以即时的症状为依据。在相同年龄的人群中,也不能采用同一处方的法。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治法,有时甚至完全相反。日本中医鲇川静,治一脑膜炎病,先用清热解毒之法,后见他汗出亡阳,四肢厥冷,就采用回阳救逆之法。清热解毒用的是寒凉药,回阳救逆用的是温热药,完全相反的两种方法用在一人身上。为什么?因为不同的“证”需要不同的方与法。

所有的专家都在肯定施用中药方必须进行辨证论治;但是,所有的专家又一致认为预防中药方可以施用于某种特殊的“易感人群”。这就自相矛盾了。既然可以施用于某种特殊人群,亦即“千人一方”,也就等于说不需要辨证论治了,可以人同此方了。

什么叫“易感人群”,“指的是原来就有的、还没有医好的疾病(的人),像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近期有过手术史和基础疾病的病人属于易感人群”。这些人为什么“易感”?因为体质虚弱。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是一样的“证”,因此,也不应该吃一样的方。看来“易感人群”还没有固定的内涵。根据5月25日中央4台播送某专家的话,我发现“易感人群”是指那些青壮年,即接触社会机会多的人;其实我们更可以认为指的是那些医院里的呼吸道专业的医师和护士。中医界的专家、教授、研究员们为什么要使用这样一个没有固定内涵的词,用来掩护主管部门的错误?

至今为止,人们还没有研究出某张中药方可以使某种人群一定会产生对非典冠状病毒的免疫能力,因而可以使这类人群免除(预防)非典的侵袭。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一定没有!因为,如果有,就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否定。中医学术谁亵渎?

 

三、辨证论治与非典预防中药方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原则,是指中医临床必须对病人的症侯群进行系统考虑,再决定处方用药。所以,对中医来说,每一个病人都是个案、特例,不能“千人一方”。假设有两个患非典患者,一个大便鞭结,一个大便溏泻,一个怕热,一个怕冷,就可能会是两张完全不同的药方。尽管这是两个患同样疾病的病人。如果这两张药方用错了,就可能产生不可设想的恶果。对中医来说,他们是不同的机体,他们表现的是不同的抗病能力。如果说使用固定的某中药方治某病或防某病,这只能叫西法用中药,没有效果的。任何中药方都必须来自临床的症状;所有的中药方都具有个体的特异性。

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机体。人的生命的之所以能存在,种族之所以能繁衍,就是因为人体在这个布满千变万化的微生物的自然界中已经十分适应,能够抵御它们的侵袭。所以,中医认为,人体所有症状,既是疾病现象,也是抗病的表现。例如受到微生物的侵袭后,若是发热,超过了人的正常体温,这是疾病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人体有意关闭皮肤上的散热孔,借之以使体温升高,表明机体要制造一个病邪不适宜的人体环境来抵抗病邪。体温升高固然不好,因为它会伤害机体,但也会同样伤害入侵的微生物,又能促使机体各个部门联合一起来抵御和歼灭这些微生物。中医依据发热的有关症状,设定退热的方法,因症侯群不同,可参考的药方有十几种之多。这个工作都需要在临床症状综合以后来决定取舍,没有预先设定的道理。就是说,施用中药方,必须遵守先症()后药的程序。程序性是许多科学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

再如呕吐、腹泻等等,看起来确实是个病。但我们再想一想:吃进了坏东西,不把它吐出来,泻出来,就不好了。这些东西就在肚子里“大闹天宫”,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所以,人们显示出来的症状,实际是人体自我调整的表现。症侯群显示出来机体因得病而产生的不平衡,中药的任务就是帮助机体恢复平衡。受到药物伤害过的人是最容易被感染的,被感染后也不容易恢复。急性的中毒,容易知道,治疗也方便;有慢性中毒的,人们并不能马上知道。要待时间久了才能发现。药物中毒,都是与肝肾有关,治理困难。

我们至今尚未找到杀灭非典病原体的有效药物,但是,绝大多数患者都治愈出院了。这实际是利用病人的自卫能力而获得痊愈的。极少数人死亡了,那是因为失去了这种自卫能力。究其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问题。例如原有其他疾病,这是原来的体质问题;心理恐慌,导致起居饮食失常,这是个人的精神问题;用药不当,反而增加机体负担,这是医护问题……等等。在当前这种感染性强,死亡率较高,还找不到相应针对性药物的情况下,临床医师如果想要求减少死亡率,首先必须注重维护机体的这种自卫能力。施用中药必须辨证论治,调理机体平衡,千万不能在未病之前,乱用汤药,自我斫伤。

中医学是一门科学。非典预防也是科学。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医中药,不能病急乱投药;只有维护一个健康的机体,才能抗得住万一可能的感染。离开辨证论治的预防非典药方,不仅没有预防效用,还会损害人体抗病能力。               

 

四、中医学术界要重视中医学的普及

 

非典预防中药方中央四台播出后,有一些报纸进行转载,引发了全国各单位购买的热潮。非典的病原体和发病过程都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就有了预防的中药方?它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当然很不科学。我于423日写成《非典预防中药方的隐患》,52日发表于《温州日报》。此文中有两个要点:一、普及医学常识对预防非典至关重要;二、吃中药一定要辨证论治。

如何普及医学常识,医学专栏不能光凭几个记者、编辑,应该聘请一些中西医学专家当顾问。辨证论治这四个字,是中医治病的根本,但是,真正懂的人并不多。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不便细说。我觉得,主观原因还是学术界不重视普及。中医是中国人的医学。现在中国人绝大多数不懂得什么叫辨证论治,怎么说得过去?所以,辨证论治也应该作为科普知识加以普及,使之变成常识。

我在此文中提到我的外甥女任宁向我咨询预防药方的事,应该将她介绍一下。她是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的计生所技师,她母亲是流行病学教授。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也不懂辨证论治。如果这四个字永远只有中医学专家知道,将来像这样的“预防闹剧”还一定会不断发生。我的姐姐在同济医科大学任教40多年了,退休后还写过一本《流行病学》的大学教材。非典流行,流行病学教授不知道吃中药方不能预防,说明在学术上“隔行如隔山”,不懂不能装懂。中医处方视个体而各异,不同的人由于临床证状不同,从来没有统一的处方。

我把公布预防药方事件称为“闹剧”,有人一定不满意,如果在20年前一定会给我一顶“攻击国家领导”的帽子。事实是这张方子一发布,普通的一些中药马上大涨价:原来卖10元一公斤的苍术,现在黑市要120元一公斤,金银花从35元一公斤,上涨到280元,据说在武汉,要价要到500元……这不奇怪,物以稀为贵,吃药的多了,药品库存减少,不贵是不可能的。但问题还不在涨价,而在于将来真正的病人买不到药了。药是给病人吃的,现在没有病的都要吃药,那还了得?在一个社会中,病人与不病的人相比,只占一个零头。药品生产,在整个社会里,供需也是维持平衡的。现在突然原来绝大多数的不吃药的人一齐吃起药来,几天之内,就能把药物吃光,真正需要吃药的人反而买不到了。中医师如果开出药方而买不到药,那也只能另谋生路,不是把中医中药彻底断送!

为什么说中医中药会给彻底断送?56日,中央台请某建筑公司的副总经理介绍他单位抗非典情况,他说采用中药方给工人们服用。该单位有79000员工,吃起药来是够吓人的,光是每天的药渣,就会堆成一个小山。中药材不是工业产品,大多数都是一年才能收获的,如果断档了,需要一年才能重新恢复。白术要两年才能收获,黄连、白芍要4-5年。这些东西如果断档,几年之内,中医就不能再看病了。

在上个世纪初,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说中医不科学。国民党掌权后,还曾做过取缔中医的决议。中医之所以没有被取缔,是因为中医临床疗效证明了中医的科学性,也证明了现代人们知识和认识的局限性。说中医不科学,不是中医不科学,而是讲此话的人的认识水平问题。“科学以事实为依据”。这次预防非典药方是人们在治非典乏术的时候,把希望寄托给中医中药。这正说明中医之所以取缔不了,是因为它的疗效足以证明它的科学性。说它不科学是因为人们没有给科学以科学的定义。解放后政策上虽然主张发展中医事业,但许多复杂的社会原因导致这个事业反日渐衰落。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提倡中医科学化。中医科学化的意思就是讲中医不科学——不科学才需要科学化。中国文化中就有着这么一些自我糟蹋因素。文化界一些人说话往往很极端,喜欢乱下结论。鲁迅的父亲生了胃癌,用中药无效,死了。他就大骂中医不科学。然而我想,他父亲如果吃西药,也不一定能痊愈。那他该怎么说?生胃癌,做外科手术切除,有医好的,也有医不好的。鲁迅那个时代,西医外科手术愈病率还很低,也不一定会好。像他那样的人,这样把中医一糟蹋,影响当然很大。现在还有一些些人写文章在网上攻击中医,引用鲁迅说的话。所以,越有名望者,说话越要小心。像中医、汉字,都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大事,不懂,就不能乱说。但是,鲁迅却都乱说过。天下没有不犯错的名人,没有不讲错话的名人。不可不看书,不可全信书。

中医学本是一门很深奥的科学,懂的人确实不很多。有的人不懂装懂,把西医学拿来乱套,把中医说得一无是处。本来是好东西,却被自己乱糟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的原理没有普及。普及的目的就是要让很多人知道它、掌握它,使知识变为常识。外国的专家年纪大了,就专门搞普及,把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写成普及的本子。让一般人都知道它的真谛。知道的人多了,这门科学就会发展起来。如果每个老中医都能从事普及,我相信中医科学就能很快变成常识。那时候,就会有很多的人掌握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人多出英雄,就会出更多的名中医。现在各省都有中医杂志,但所发表的文章和内容,似乎都缺乏普及意识,好像都是给专家看的。这不好,是自己把自己封闭了。我认为,中医学界要把重视中医学术普及列为重中之重,如果能够做到,中华传统医学将会给世界作出贡献。

 

E-mail:pandf@mail.wzptt.zj.cn

个人网站:www.yywzw.com/pan

通讯地址:温州市三官殿巷113

邮编:325000

 

医话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