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潘德孚医案临床疑难病例选编(二)

(一九八七年六月)

结扎后少腹痛

浮肿——碘番酸过敏

后枕发烫症

四肢肌肉胀麻不仁症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腹膜炎一例诊治录



结扎后少腹痛

李××,女34岁,住解放北路176号,84年12月31日初诊。

二个月前行输卵管结扎,术后继发少腹痛,治疗多次乏效,初起每日阵发,时轻时重,现一天数次,痛势增剧,时时抽掣难忍,伴小便后阴痛,自觉子宫下垂感,带下,少腹两侧压痛,昨天起恶风,头痛身疼鼻流清涕,无汗而喘,脉浮紧,证属少腹淤血留滞,兼挟风寒外感,治宜标本兼顾,活血化瘀,疏风散寒,处方:

桂枝6 茯苓12 丹皮9 桃仁6 赤白芍(各)9 败酱草12 海螵蛸12 麻黄6 杏仁泥9 浙贝9 苡仁12 甘草4 生姜3片 大枣3枚,三剂,水煎服。

药后汗出,表邪解,咳喘平,少腹痛大减,仍稍有压痛,原方去麻黄、杏仁、生姜、大枣,续服三剂,余证均除。

[说明]本例患者为术后少腹瘀血留滞,又挟风寒外感,故头痛身疼,鼻流清涕,无汗而喘,脉浮紧,药用桂枝茯苓丸(汤)以去少腹瘀滞,复以麻黄汤外解风寒表邪,双管齐下,表邪解而里症亦减,败酱草、苡仁、海螵蛸、浙贝活血清热、利湿解毒,既可协桂茯丸用攻宿瘀,亦可治湿热带下,故一诊得效,表邪解后,即去麻黄汤专攻宿瘀,三剂而平。

桂枝茯苓丸为《金匮》方,治少腹宿有癥块,按之痛,腹挛急,血瘀少腹有神效。方以桂枝温通血脉,芍药行血中之滞,丹皮消瘀血,桃仁破血结,茯苓渗泄下行,与桂枝同用,能入阴通阳。笔者以此方治妇人结扎后少腹痛多例甚有效验,真是千古良方。

浮肿——碘番酸过敏

林××,女,54岁,住百里东路2号,84年1月15日初诊。

三天前拟进行胆囊造影,服胆囊造影药碘番酸后,翌日颜面及四肢浮肿,全身发痒,寐差,便溏后重,舌淡苔黄脉沉紧,西医诊断:药物过敏。证属风邪湿毒壅于皮肤,治宜疏风解毒,固表泄湿,升降散合防己茯苓汤加减,处方:

蝉蜕6g 姜蚕12g 防风6g 防己12g 生黄芪15g 甘草6g 茯苓12g 陈皮6g 白鲜皮12g 地肤子12g 马鞭草12g 徐长卿9g 三剂,水煎服。

药后浮肿悉退,身痒已去六七,大便仍后重,偶觉肌肉抽痛,续以原方化裁,再服三剂,诸证均愈。

升降散为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之方,治疗温疫杂气邪毒,并列十五种化裁法。笔者常以此方去姜黄,大黄,加味治疗顽固性风疹和湿疹,或过敏性胃炎,药物过敏等疾患,取效甚佳,此例患者浮肿身痒,西医诊为药物过敏。中医诊为风湿邪毒壅遏经隧,气不行则湿不运,溢于肌肤则浮肿,蕴结皮里则身痒,加以升降散疏风散邪,防己茯苓汤导湿行水。生芪甘草补气固表,桑皮、陈皮宣肺行气导水,白鲜皮、地肤子、马鞭草、徐长卿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合奏疏风解毒,固表泄湿之功。

后枕发烫症

林××,女25岁,住城西街12号,86年7月1日诊。

产后已七个月,乳汁甚多,最近一个月来,自觉后枕脊中有气上冲感,热烫阵发,发时头脑昏糊,记忆丧失,最近纳食不多,乳汁渐减,血压降低,夜寐多恶梦,腰脊作痛,唇绀眼燥足跟痛,证属阴虚血枯,督任空虚,阴不系阳,虚火沿督上冲后枕,治宜大补气血,滋阴系阳,处方:

生熟地(各)30g 北沙参15g 杞子15g 麦冬12g 白芍15g 生黄芪30g 归身15g 紫河车10g 五味子6g 党参15g 茯苓12g 白术12g 甘草6g 留行子12g 三剂,水煎服。

三剂后,诸证均减,乳汁增多,加减服二十四剂而痊愈,嘱断乳以自养。

该妇平素多思多虑,已具明显阴虚体质,乳源于血,血源于食,经云“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今乳多食少,则化源乏,惟赖肾中元阴以继,岂有不虚之理。入之督脉,起于胞宫,主一身之阳,人之任脉,亦起于胞宫,主自一身之阴,今元阴天虚乏,则督任空虚,阴无以系阳,虚火沿督上冲后枕,故脊中痛作后枕发烫,人之元阴皆本于肾,上奉于心,以养其神,元阴既虚,则神无所养,故神昏、健忘、恶梦,随之而来,目干而跟痛亦作,药以生熟地为君,合沙参、杞子、麦冬、五味子等补元阴,当归补血汤补气以生血,血肉有情之紫河车充填胞宫以济任督,四君健脾胃以开生化之源,留行子、丹皮凉血活血以通乳,药证合拍,其疾自除。

四肢肌肉胀麻不仁症

叶××,女,59岁,住垟儿路74弄5号,85年10月4日诊。

自觉四肢肌肉胀麻不仁,按之可硬,活动后略舒。自觉后枕有气自脊中上冲,稍多走便觉头晕,须闭目略息方可,纳呆,食不易化,频频上呃,寐差。二年来到处求治而效微。舌光红无苔,脉沉细弱,证为胃阴虚损,脾运失权,生化乏源,痰湿留滞,治宜补脾气,养胃阴,逐顽痰,祛瘀血,处方:

红参须6g(调冲) 太子参15g 麦冬15g 黄精15g 羌防(各)4g 葛根30g 炙甘草6g 当归12g 川芎12g 地龙10g 炮山甲6g 蜈蚣2条 天麻10g(调冲)。

[说明]此症确为稀见怪症,据患者自述二年来求医不少,久治乏效,故信心丧失,每天在公园甩手拍脚作为运动,尔后稍感舒服,但几分钟后仍胀麻麻如初,笔者认为,四肢乃脾之所主,肌肉胀麻乃痰湿留滞而致,视其舌光红无苔,纳味寐差,上呃频。食不易化皆系胃阴虚乏之故,故以红参须益气健脾,以太子参、麦冬、黄精等养胃阴而扩仓禀,葛根、羌活、防风升脾阳以助运化,当归、川芎、地龙、炮山甲养血而逐瘀,天麻、蜈蚣入络搜痰,方药合拍,一诊见效,复诊五次,服药二十余剂,基本痊愈。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腹膜炎一例诊治录

胡某,女,55岁,1981年4月30日诊,住院号40542

两天前起腹痛,进行性加剧,牵引胸背,呕吐,腹胀满而住院。腹水化验:血性,淀粉酶1080单位。西医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伴腹膜炎。经抗解痉、纠正水电介质平衡等对症治疗两天,痛呕不止,腹胀续加。灌肠导泻,插胃管胃肠减刑压无效。刻诊:腹痛不可转侧,呼吸困难,口渴不欲多饮,大便秘结,发热,T38.2℃,心率120次/分,触诊: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拒按,脉沉紧。此为水热互结之大结胸症,投仲景“大陷胸汤”方:

生大黄18g 朴硝12g 甘遂3g (吞)鲜石斛15g(代茶)一剂

以水二碗,先煎大黄至半碗,内朴硝,送服甘遂末,顿服。药后泻黑臭污秽便5次,矢气频作,腹胀满疼痛均减,热稍退(T38℃)胁下肿大,续以原方合小柴胡汤加减,制小其剂,冀其邪从外出:

生大黄10g (先煎) 朴硝(冲)甘遂3g(吞) 柴胡15g 黄芩15g 二剂。

5月3日症转剧,午后腹痛增重,烦燥,体温上升(T39.1℃),右胁下囊肿增大,血检:白细胞18000,晚4时行外科手术,切除坏死胰腺,大网膜包块,胆囊有泥沙样结石,术中麻醉失效,重复麻醉,手术共花了八小时,术后创口置引流管。

5月11日诊,术后一周,体温徘徊在T38℃左右,昨停用激素后,现症发热(T38.6℃),心下痞结,气闷,呕恶,自觉呼吸困难,似物压胸,小便热涩短少,痰多,脉滑数,热与痰结心下,宜辛开苦泄,师仲景泻心汤加减:

生大黄6g 水连6g 黄芩6g 代赭石15g 旋复花8g(布包) 白芍6g 枳实3g 桔络6g 甘草3g 二剂

三黄以开水泡侵二小时先服,余煎服。

5月14日诊:昨日发生输血反应,血压体温降低,停止输血后症状未有恶化,现尚祛寒、肢厥、神萎、声微、脉沉迟微。投四味回阳饮复其阳:

别直参3g(另炖) 附片9g 干姜9g 甘草6g 。

5月19日诊:引流管有浓液渗出,腹中胀满不舒,一周未更衣,虽经西医灌肠导泻,仅得一小块粪团聚,脉沉滑,拟清热解毒,养阴通下,黄连解毒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

黄芩9g 黄柏9g 炒卜子9g 生大黄9g(后下) 枳实9g 黄连9g。

药后得畅便二次,腹胀满减,续以原方一半二剂,每日分三次服。

5月23日诊:发热(T38.5℃),浓液细菌培养为变形杆菌,除红霉素稍敏感外其它均不敏感。经注射先锋霉素后,夜早间烦燥,舌绛如镜,大便二日一行。证为热病阴竭,最虑动风,投三甲复脉汤:

炙草8g 西洋参6g(另兑) 白芍15g 生地20g 麦冬18g 玉竹15g 生鳖甲12g 龟板12g。

守上方服12剂,曾合龙牡、麻仁、青蒿、白薇、地骨皮、阿胶、五味子等出入,其中一度睡中盗汗,合当归六黄汤加减,经得阴液来复,热退神爽,愈而出院。

[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死亡率甚高,且预后都不很好。患者胰腺坏死伴发腹膜炎,并有胆结石、胆囊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病,集诸急症于一身,该例危急之症能抢救成功,外科手术是重要的,但中医有力配合却是关键的一环。初诊患者以恶寒发热,心下剧痛,自心下至少腹硬满拒按为主症,故诊断为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症原为伤寒误下,邪热乘虚内陷,与水饮相搏,互结心下所致。本例虽非误下,然亦见大结胸症,即可投大结胸汤,不可柄凿于误下一端。前贤有先例,如《伤寒论今释》云:“大陷胸汤为热实结胸之主药,其对胸痛剧者有特效。一士人,胸背彻痛,昼夜苦楚不可忍。百治无效,自欲死,服大陷胸汤三剂霍然。”方中大黄苦寒,先煎取其荡涤实热,芒硝咸苦大寒,能软坚破结,清热,泻下;甘遂苦寒逐水,直达水热互结之处。张锡纯曰:“大黄、芒硝力猛,开痰而消热,但难奏效于倾刻,少佐甘遂,其性攻决迅速异常,三者合方,立能肃清其空旷之府,使毫无障碍,此乃霹雳之手段也。”加鲜石斛者,以其发热,呕吐,数伤于津也。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患者坏死胰腺摘除后,术中又见胆囊发炎,胆结石,术后热与痰相结,痞阻心下,气闷,呼吸困难等症出现,痰热内阻,致胃气上逆,呕恶频仍,致以大黄、水连、黄芩苦以泄热,枳实、桔络微辛以开痞通络,复花、赭石和胃镇逆,化痰止呕,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防苦寒化燥,反劫阴津。外科手术阴血损伤,术后输血不慎,导致血伤及气,阴损及阳,故急以四味回阳饮回阳救逆,燮理阴阳,坦途未见,险症又生,患者创口引流化脓感染,症见阳明腑实证,故以增承气合黄连解毒汤复方图治,因邪热内陷阳明,津枯液燥,水不足于行舟,而结粪不得下,非增液合承气不可为治。复合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此腑中气血合治法也。药后阳明腑实燥结虽除,但热邪已深入下焦,肝肾真阴灼伤,舌绛如镜,夜热烦燥叠见,此为必然之事。故急投《温病条辨》三甲复脉汤加减,以防痉厥之渐。方中洋参、白芍、生地、麦冬、玉竹等滋肾救液,酸甘化阴,生鳖甲、龟板介属潜阳,复脉育阳,使阴阳交纫,庶厥不可作也。抢救危急重症,非溶《伤寒论》、《温病条辨》方于一炉者莫属,只有临危不乱,才能起沉疴于可期。

该患者病愈至今六年,随访健康大胜往昔。

 

医话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