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ZHONGGUO YUWEN XIANDAIHUA XUEHUI 通讯 TONGXUN 第44期2005年11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处编
本会地址:100010 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国家语委大楼电话(010)65130345
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畅谈语文现代化研究
2005年8月11日,我会常务理事、北华大学语文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永舜教授采访了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周有光先生。谈话内容根据录像整理如下(未经本人审阅),与会员共享。 陈永舜:纸条(请周老就语文现代化研究说几句话)。 周有光:好的,好的,好的。 中国的语言学、文字学在早期的传统全是研究古代,不研究现代。而且,早期的传统呢,重视研究文字,不重视研究语言。赵元任他那一辈语言学家就把这个语言学从古代延伸到现代,是赵元任研究的语言学。当然,他也研究古代的东西,可是主要是研究现代语言了,这是一大进步。可是文字方面呢,落后于语言方面。文字方面,一直是抱着一本《说文解字》,一直到五十年代之前的研究还是主要是古代的。这个传统影响到中国科学院的语言研究所。语言研究所是非常有成就的一个研究所,但是呢,主要研究古代,不研究现代。那么,五十年代,一个新的环境开始了。当时,希望全是文盲的中国要把文化很快发展上去。因此,五十年代,是非常重视文字改革工作。这样呢,这文字改革,就变成一项重要的事情。后来,慢慢地中国跟外国往来多起来了,就明白,这“文字”的现代化和“语言”的现代化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是全世界的“大事情”。各个国家有它的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情况,因此具体内容呢,并不相同。可是,基本方向是相同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上相同的。那么,后来,外国就提出,语文规划或者叫语言计划,这样一门新的学问。这门新学问,其实在中国是早已开始了。中国叫文字改革,名称不同就是了,内容是一样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呢,这个文字改革,后来我们把它扩大含义,把它说成语文现代化。因为,“文字改革”四个字的含义呀,不能包括它的内容,所以,改说“语文现代化”。而语文现代化这个名词,这个内容,不是说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甚至于可以说是永远要做下去的。因为,语言和文字是跟着时代而演变的,跟着时代而有新的要求。那么,中国的问题呢,比外国问题复杂,因为,我们的文字从世界文字发展“史”来看,是属于古典文字,不是拼音文字。古典文字、拼音文字,这个拿历史来看,是两个历史阶段。那古典文字呢,要适应现代需要呢,问题特别多,所以,“语文现代化”这个学说部门,也可以说是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吧,或者说是一个新发展的部门吧。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到今天,我们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可是呢,问题还有很多,都没有进行。因为,我们中国是长期地封闭的。可以说,两千多年来,中国就是在东亚一个主要的地区。可是,此外,我们是不大关心的。所以,中国的老话叫“四海之内”不管“四海之外”(笑)。现在不行了,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已经不能离开世界,中国已经是世界的一个国家,世界的一个“部分”。今天,什么事情都要从世界来看中国,不能从中国来看世界,也不能从中国来看中国。因为从中国来看中国,那么你的眼光就没有方法放大。从前人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在庐山要看清庐山,看不清楚的。古代人不懂,离开庐山也看不清楚,要离开地球才看得清楚!所以,孔子是了不起呀,他是“登东山而小鲁啊,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我们要加几句话,我们要说:“登喜马拉雅山而小东亚,登月球而小中国,登火星而小地球。”将来,要走出太阳“系”,不仅走出地球。我近来,年纪老了,随便看书。我看中国历史,看世界历史,就发现中国历史缺少一个世界眼光。我们到今天,还没有一部从“世界”眼光来写的中国历史。所以,作为现代化这件事情,是牵扯到整个方面,所有文化的方面,不仅是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字,今天是一个难关,许多地方都遇到困难。比如输入电脑,有一千几百种输入法,,万“码“奔腾。有的人认为万”码“奔腾是”了不起“,(笑)越多越好,这是完全错误的啊。所以,语文现代化的研究是以语文为范围,但是呢,我们研究的时候,要从整个中国的文化问题,整个”世界“的文化问题(来考虑),要有这样的一个眼光,要八视野放得很宽来看问题。现在,文字学呢,在逐步扩大它的视野。中国的文字学原来叫”小学“,清朝末年改说“文字学”,五十年代,1950年代,又改说“汉字学”。名称在改,说明认识在接近。认识到汉字是文字之“一种”,汉字学是文字学的一个“部分”,这一点是重要的,等义于人类学、生物学。你要能够认识到人类是“动物”之一种,那就了不起呀!从整个生物界来看人类,那就大大地进步了。那么,五十代到现在,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方面发展得比较快。现在,把汉字和汉字“同类型”的文字,就叫“汉字型文字”,放在一起来研究,有30来种文字,那就是在这样一个范围来研究,那就是“广义汉字学”。中央民族大学他们有课程,就是研究少数民族的文字和汉族的文字,把它作为一个整个系统来看,那么实际是广义汉字学,这是进步了。那么,再进一步,就是把所有的人类的文字放在一起来看,作为一个整个的人类文字体系来研究,那就是“人类文字学”。语言学就是人类语言学,语言学不是“一种”语言,不是“一个”国家的语言,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语言。那文字学也是一样,一定要以整个人类的文字为对象来研究,才是真正的人类文字学。人类文字学,简单来说就是文字学。文字学不等于汉字学,汉字学是当中一部分。所以,研究汉字学呢,研究现代汉字最重要。研究语言学呢,当然,我们是要研究自己的语言。语文现代化,这是一个长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研究部门。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这一点弄清楚。今后,研究语文现代化,要用“全世界”的眼光来进行研究。我就讲到这里。
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言论引来反驳 拼音输入会让汉字消亡吗?
文/北京科技报记者董毅然
10月11日,著名发明家、五笔字型发明人、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王码公司总裁王永民和《瞭望》周刊编委杨桃源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拼音输入法”离开了对汉字造字元素的直接思考和运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必将因此而形神俱灭。 一位网友在北大未名论坛转贴此文后,旋即成为十大热门话题之首。拼音派与拼形派(主要是五笔字型的使用者)在网上口诛笔伐,论战十分激烈。有业内人士猜测,在拼音输入法和拼形输入法竞争陷入胶着状态之际,王永民此论别有深意。
“行音忘形”使越来越多有文化的人提笔忘字 王码公司陈女士告诉记者,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内容仅是两人文章的删节版。完整的文章已经刊发在公司内部刊物《王码通讯》上。在王码公司主页的免费开放区里,记者看到了这篇题为《拼音输入:汉字文化的掘墓机》的文章。 文章开篇写道:“北京一家科研机关,近日公布了北京一家都市报近2年来刊出的所有《错误与更正》分类统计表。在对这些错误进行量化分析之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用‘拼音输入’的错误率是‘字形输入’的9倍!”并认定:“这个统计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拼音输入’对我国出版物的文本质量所造成的危害情况。” 文章引用一项调查披露的数据,“在我国长期使用‘拼音输入’的人士中,时而‘提笔忘字’者,超过了95%!”分析说:“这是因为许多人习惯于在电脑、手机上‘打拼音’,打来‘拼’去,实际上是天天用拼音‘代替’汉字!习惯下来,‘得音忘形’,居然使越来越多很有文化的人‘提笔忘字’了!” 文章进一步论证认为,“造成这一严重危机的根源,就是把‘拼音字母’当成了思维和书写的载体,而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却蜕变成了思维和书写的客体,汉字因此而蜕变成了汉语的‘第二层衣服’,亦即成了‘拼音字母’的衣服。” 文章强调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为了汉字文化不至于‘和平演变’,我们必须大讲特讲‘拼音输入’危及汉字生命的严重性,必须大力强调和重点推广以科学实用、符合规范的依照‘字形’和‘笔画’编码的汉字输入法,将‘拼音输入’逐步淡而化之,至少不能愈演愈烈!” 拼音输入对思维阻隔显而易见 由于王永民先生人在外地,记者没能和他直接取得联系。此文第二作者《瞭望》周刊编委杨桃源先生介绍了写作的初衷。 杨桃源告诉记者,这篇文章是他和王永民先生共同完成的,缘起是王永民偶然发现,河南一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副市长,得了“汉字失写症”,有时一些简单的字也要查字典才能下笔。后来发现,自己是十二年前开始在电脑上使用拼音输入汉字。这位副市长说,他面临的情况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引发了王永民的思考。 “我自己也有这种经验,每期要看几万字的稿子,分析字词的差错问题,追溯到拼音输入的要比五笔的多得多。” 杨桃源认为,“用形码输入对汉字元素是一种直接应用,形码输入的是形,对于汉字输入的处理是偏旁字根。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输入的是汉字。而拼音输入首先要把汉字转译成拼音,打出来之后再转变成汉字,然后来判断对错,对思维阻隔是显而易见的。” “汉字本身固有的文化信息的内核在它的形里面,比如造字的六书。我们的音和字的联系并不那么紧,拼音只是辅助注音的工具。所谓汉字的灭亡,在于不把汉字背后传达的意思表现出来,不能和教化和日常联系在一起,只作为一种读音,汉字在某种意义上就会消失。” 要说提笔忘字,更多是早期教育底子没打好 然而,对于这种观点,一些专家却表示不敢苟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处处长韩布新博士表示,王杨的看法“不能说完全无道理,也不能说全有道理”,这种观点的出现和“对汉字输入的心理过程并不是太了解”有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人的思维是依靠语音的方式,大脑内部语言是用音的方式,拼音输入和人的思维是最一致的。人都喜欢用拼音,因为它不阻碍思维。” 据了解,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练习的曲线图,它开始时斜率比较高,表明随着练习的增加准确率不断提高,练得越多越熟练。不过到一定程度就出现高原现象,再怎么练习都无法提高。 所以,“对字的记忆关键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当时主要是手工书写,所以大脑里的词汇都已经十分固定了。要说提笔忘字,更多是早期教育底子不行,和输入法的关系不大。” 心理学有研究证明,在大脑中提取音最快,形次之,义最难,这就是“加工深度”说。“词汇在大脑里存储有很多种方式,汉字也有音、形、义。但无论是汉字还是英文,可以看出用音输入工作速度会很快的,负荷会小得多。拼形要先拆开,通过打字拼起来,才能从字库中调出来。” 最终谁会成为主流,只有广大用户说了算 语言学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专家表示,这次关于拼音输入法利弊的激烈争论,与拼音输入使用群体不断扩大的社会背景有关。 目前,除了专业录入员,现在不同行业的人都在用拼音输入汉字。从前拼音输入时,同音字词较多,选择麻烦,输入速度较慢,现在由于联想输入、整句输入等技术的出现,这些问题早已迎刃而解。 该专家指出,拼音输入法不可能导致人们运用汉字能力的消失。无论拼音还是拼形都只是一个输入方法,输入后任务就完成了,拼音输入对汉字运用能力没有消极影响。 与王永民、杨桃源的观点截然相反,他认为,拼形输入对汉字运用有消极影响。“某些拼形输入法为了输入方便,有时会将字拆得乱七八槽,和语文教学拆字规则是完全相反的。比如‘兵’,语文教学拆成‘丘’‘八’,而某些输入法再将丘拆成‘人’‘工’,这种拆法有破坏汉字结构的作用。” 对于“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的观点,该专家也持不同看法,“这样说是错的,汉字历史一般认为三千多年,即使向上追溯也只能溯六千多年,而中华文化的历史要长于汉字的历史。有了汉字,对推行中华文化十分重要,但是话不能反过来说。况且,音码并不否定汉字的重要,音码如果认为汉字不重要,为何还要输入汉字呢?用汉字重要来攻击音码属于无的放矢。” 该专家强调,无论是形码输入还是音码输入,都会影响我们书写汉字的熟练。不是音形码的罪状,只要人们享受了电脑使用的便利,这个代价便无法避免。以五笔字形为代表的形码输入法,在汉字录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熟练后输入速度也要快于拼音输入,这是不容置疑的。但目前拼音输入有成为主流的趋势,而最终谁会成为主流,只有广大用户说了算,技术上更优秀者才会有前途,群众的选择不会因某种观点而改变。 记者发稿时,意外收到了王永民先生的短信,王先生在短信中表示,因为在外地未能接受采访,希望能予谅解,并写下以下内容作为回应。 “我们(王永民、杨桃源——编者注)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据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实千龙网上关于‘电脑失写症’的文章,既比我们早,又比我们尖锐,为什么就没有浪?也许是因为我们这块石头大了点。” “真理越辩越明。我近期将不作评论。仅借贵报版面说上三句话:一,激起千层浪,首先是因为又深又静的水,且叫做死水。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问世后,欧洲学术界的权威们成立了‘反相对论公司’,‘浪’可谓大矣!三,科学是不带感情的,只依据事实和数据,尤其蔑视愚昧和偏见!” ——此文转自2005年10月19日《北京科技报》
错误的“警觉”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张育泉
最近,王永民、杨桃源两先生发表了题为《警觉拼音输入法对运用汉字能力的销蚀》的文章(《光明日报》2005-10-11,9版;下文简称《警觉》)。大意是,根据某报统计,用“拼音输入法”错误率是“字形输入法”的9倍,“同音输入”造成的错误占90%,因字形相近造成的错误占10%; 再者,在使用“拼音输入法”的用户中有“提笔忘字”经历者超过95%。因此,认为使用拼音输入法,“是对运用汉字能力的销蚀”,主张“应使‘形码输入’成主流”。 《警觉》一文,有些地方违背事实和常理,是一篇奇文。读后我心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1 人们公认汉语拼音是汉字有力的辅助工具,怎么倒成了“销蚀”汉字的有害之物了? 2 所谓某报“拼音输入”造成的大量错误,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有没有真实性,有没有代表性? 3上述所谓大量错误的责任是否应当由“拼音输入法”来承担? 4 “形码输入法”输入时并不要求认识汉字,只要求按字形给汉字编码,这是否是“对汉字的自我疏远,对汉字运用能力的销蚀”? 5《警觉》指责“拼音输入法”“离开了对汉字造字元素的直接思考和运用”,那么“形码输入法”就有闲暇用造字元素(部件)思考吗? 6 是不是每个造字元素(部件)都能讲出字理?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字典? 7 周恩来总理1958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并没有说“汉字不能走拼音化的道路”,《警觉》作者为什么偏要引用周总理的话来论证此说? 8 《警觉》说“拼音输入法实际上正裹挟着汉字在‘拼音化道路’的迷途上前行”,这句话怎样理解?既然是“迷途”,既然“汉字不能走拼音化道路”是必然的,那么作者又为汉字的命运担什么心呢? …… 问题还多,限于篇幅不再列举,本文只就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是否有害于汉字运用能力的问题,谈点意见。 使用拼音输入法发生错误,是什么原因?是拼音不能准确表示字音吗?不是,这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人们信得过的工具书作证。是拼音的软件没有列出足够的同音字吗?不是,这有常用的拼音软件备查。况且,多年来汉语拼音输入法是以词语为单位输入的,双音节的词(两个字)最多,还有用三音节、四音节乃至更多音节的,这样同音输入的错误,比单字输入少多了。掌握好拼音输入法有三个条件:第一,就是对输入的汉字要认识,不仅知道字音 ,还要知道字形、字义(主要的),遇到生字,必须学会后才能输入,不知字音(读不出)固然不能输入,对字形、字义不知道,不能选对同音字,输入也要出错。第二,要真正学会、学好汉语拼音(说普通话达到标准最好),能比较熟练地使用键盘。第三,要认真细致,要作检查、校对,这样,错误会大大减少以至不出现错误。因此,我认为用拼音输入法如果出现错误,肯定是三个条件中某个环节没有做到而产生的,怎么能埋怨拼音输入法呢? 上面提出的三个条件很难做到吗?不。对于能够给报刊写稿的人来讲,尤其对于记者或编辑人员来讲,不难做到。汉语拼音从小学就学会了,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认识常用的3500字,一般不成问题。普通话掌握得不好可能是拼音出错的一个原因,但是如果肯努力学习,遇到问题不放过,就能少出或避免错误。再看使用电脑的实际情况,使用“拼音输入法”的占绝大多数,这是不争的事实。在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45周年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袁贵仁说:“利用汉语拼音进行中文输入,是一种最简便、最易普及的方法,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积极的社会效益,普及汉语拼音有利于人民群众掌握电脑和网络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中文信息应用技术的普及创造便利条件。” 使用“拼音输入法”对汉字有“销蚀”之害吗?从上文提到的使用拼音输入需要认识汉字、熟悉汉字来看,不但没有所谓“销蚀”之害,而且还迫使人们掌握汉字,实实在在有利于掌握汉字,有利于掌握词语(拼音输入一般以词为单位)。汉语拼音拼写的是普通话,使用拼音输入法,也在扎扎实实学习普通话。汉字和普通话学好了,可以让汉语拼音使用得更熟练。三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由于使用电脑打字,用手书写少了,产生“提笔忘字”的现象,我们只能要求人们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下一点工夫动手把常用字写正确、写熟练,而不能放弃拼音输入法,不能做那种得不偿失的愚蠢的事情。 “形码输入法”,以王永民的“五笔字形”为例,输入时要求按规定把汉字切分为部件,把部件分配在通用键盘上(规定哪个部件用哪个字母代表),用代表部件的字母组合成汉字的编码,这些编码是字母的组合,敲击一组字母,屏幕上显示出一个汉字。什么字母代表什么部件,这是人为的规定,并没有什么理据,只能死记硬背。使用形码输入法,要记熟有关的规则,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训练才能掌握,而有一段时间不用就会忘记。用形码输入法,对汉字只要能切分字形就可以了,不要求会读,不要求懂字义,生字照样能录入。这样的输入,专业人员操作快,速度可能超过拼音输入法,但是操作人员一心想的是编码,顾不上看懂字句、文章的意思。这样的输入法只有利于熟悉字形,从认字来说是局部的,不完整的。难道这不正是对汉字的“疏远”和“销蚀”吗? “ 形码输入法”同“拼音输入法”经过三十来年的较量,表明它不失为一种有用的输入法,有它的长处,但是绝大多数使用电脑的人(从小学生到退休的老年人,从北京到各方言区绝大多数行业的工作人员)还是选择了拼音输入法。因为拼音是从小就学会的,一辈子忘不了;用汉语拼音打字拼写的是普通话,一边想,一边写,不干扰思维。哪个好用,哪个先进,是人们自己体验、品味出来的,这是任何人也干预不了的。 中文信息方面的专家学者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审时度势,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中国的信息化出谋划策,才能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否则,从一己的私利出发,看不清方向,就会走上错误的道路。
·消息· 北华大学成立语文现代化研究中心,吉林省委副书记林炎志到会揭牌
“北华大学语文现代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于2005年9月12日在吉林省北华大学新校区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林炎志同志为“北华大学语文现代化研究中心”揭牌,并作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全球化历史使命”的精彩学术报告。林炎志同志拿出一整天时间专程参加大会,聆听到会专家学者的演讲并做学术交流。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向大会发来了贺信。贺信说,语文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项基础性工程。北华大学成立语文现代化研究中心既是北华大学适应时代需求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中的一件喜事。希望“中心”在“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的贺辞,寄希望于“中心”“为语文现代化事业,为中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天津市语言学会也向大会发来了贺信。
吉林省教育厅刘勇兵副厅长也出席了大会并讲了话,在讲话中他热情赞扬和充分肯定了北华大学的语文现代化研究。学术报告会由北华大学语文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永舜教授主持,气氛隆重而热烈。参会代表首先欣赏了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百岁高龄的周有光先生为“北华大学语文现代化研究中心”的题字和关于“语文现代化研究”的采访录像。周有光先生用通俗晓畅、趣味盎然的语言表明,中国语文现代化研究应该探索历史,放眼全球。“登喜马拉雅山而小东亚,登月球而小中国,登火星而小地球”,是他大语文观的真实写照。周有光先生博大精深的学养震撼了在座的与会师生。 学术报告会开始,首先由林炎志教授做了题为《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全球化历史使命》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语文现代化面临全球化大潮的紧迫感,并结合生动的实例深刻分析了中国语文现代化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性问题:汉字简化的适时性及遭遇的阻力,应用文字和艺术文字的区别,计算机是否解决了全部文字改革问题,语言文字的自发性和规范性,借鉴英语的现代化历程研究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有及拉丁字和方块字的混合、介入问题等等。他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走向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大潮不可阻挡,中国的语文现代化应该担负起中华民族走向全球化的历史使命。林书记一个小时幽默风趣的报告赢得了在座专家学者和北华大学师生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北大教授苏培成先生的学术报告《百年语文现代化运动回顾与展望》,对什么是语文现代化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陈炜谌先生就《汉字无冤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学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教授马庆株先生的《汉语拼音和汉字一起走向世界》对“汉英双语教育”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的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师大副教授王开扬先生的《信息化时代技术应用中汉字的“难”》摆出了汉字遇到的困难,从而指出汉字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北华大学教授马思周先生也做了《语言规划和语文现代化的含义》的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会开得紧张、热烈,领导和学者都寄希望于全国高校第一家“语文现代化研究中心”团结全国有志于语文现代化的同仁,把“中心”办成全国语文现代化研究中心,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 2005年10月18日,学会秘书处召开了本年度首届在京常务理事会,十名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秘书长高玉华汇报了本年度学会的工作,学会会长苏培成先生首先对各位常务理事的到会表示感谢,然后他就当前语言学界出现的一些混乱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必须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大学习理解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贯彻执行。参加会议的常务理事都发表了意见,对本年度学会的工作给予肯定,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常务副会长姚喜双先生主持了会议。
会员新著简介 一、吕永进著《汉字规范形音义》,*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全书收论文和字表23篇(个),内容涉及与汉字规范有关的文字学概念的讨论,汉字形体演变规律的探索,汉字形体规范的调查和讨论,汉字读音规范研究以及汉字义项与工具书编纂等方面。 二、彭泽润著《词和字研究》(中国语言规划中的语言共性和汉语个性),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2月版。全书共九章,标题是:词和字;字和文字;词意识;词式书写和汉语书写改革;“正词法”和词式书写实践;语言现代化中的词和字;汉字教学中的词和字;汉语工具书中的词和字;汉语信息处理中的词和字。 三、毋效智《扶风方言》,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扶风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西安市和宝鸡市之间。扶风县古称美阳,是我国黄河流域古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扶风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本书主体内容分语音、词汇、语法、语料四章。 四、林仲湘、李义琳等编写《现代汉字正字手册》,文本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版。这本手册的特点是科学、通俗、方便。主要内容是:通用汉字规范字形表;常见非规范字索引;异形词整理简表;新的字形一览表;常见易错笔顺举例;常见别字举例;等等。(学会秘书处)
●简闻 【《中国教育报》9月12日报道】题:说好普通话实现顺畅交流第八届推普周活动开幕9月11日上午9点30分,随着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宣布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霎时间数千只彩色气球飞上了蓝天,彝州楚雄的市民广场顿时沉浸在一片欢呼声中。 据了解,本届推普周宣传活动从9月11日起到9月17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楚雄市、广东的梅州、浙江的宁波以及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向本届宣传周的开幕式发来贺信。 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是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之一。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说,从1998年以来,连续7届推普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届推普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深入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促进推广普通话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袁贵仁指出,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但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需要有通用的语言文字,也就是常说的“书同文、语同音”。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实现了“书同文”,统一的文字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辉煌灿烂的新世纪,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也一定能够完成“语同音”这一历史任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楚雄市的农民和少数民族代表在开幕式上向全国农民朋友、少数民族同胞发出倡议——让我们说好普通话,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在北京正式启动(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组委会)南腔北调、各说各话,曾让多少中国人无法交流;九州共语、四海同音,更是几代中国人的愿望。为了推广普通话,促进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由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北京今日育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于2005年9月29日在北京正式启动,随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将陆续启动。 大赛面向社会各界,除电视台、广播电台的专业工作人员以外,所有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都可以报名参加。整个赛程将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胜利者将获得2006全国普通话形象大使称号,并将被推荐往播音、电视等相关部门工作。本次大赛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普通话形象大使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更多的期盼。本次大赛将突出普遍话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体现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广泛性、群众性和文化品位。此次大赛的主题就是“九州共语,四海同音”,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赛选拔推普优秀人才。
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窗口单位表示积极支持本次活动并通过集体报名的方式参加本次大赛,其中包括建设部、保监会、公安部、卫生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各大部委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各大银行。作为窗口行业,他们无疑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对于推广普通话,他们也更加责无旁贷。为了方便广大参赛者,本次大赛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报名网址是:pth.china.com. 本次大赛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担当推广普通话的公益宣传形象大使,许多演艺、文化,甚至工商界的名流都参加了大赛宣传片的制作,他们以自己真诚、幽默的语言,从各不相同的视角,畅谈了自己对推广普通话重要性的看法。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到现在已经将近50年了。在这50年里,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普通话在全国各地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同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相比,实现全国普及普及话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千千万万个推广普通话志愿者和全民的共同努力。 在本次发布会之前不久,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宣传周活动刚刚落下帷幕,这项活动也已经开展了8年。可以说,我们过去为推广普通话作出过诸多的努力,今天更应该为这事业亲力亲为,竭尽所能。希望“九州共语、四海同音”的理想在我们这一代实现。
●各地语文工作 ★ 北京【《北京晨报》9月20日报道】题:部分普通话不标准三成郊区学生上课用方言(罗德宏)北京一向被视为推广普通话的大本营,不过,市语委日前刚刚结束的中小学普及普通话情况调研结果却显示,在平谷、门头沟等郊区县的中小学课堂上,超过三成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当地方言回答问题,课堂上也经常出现普通话与方言混杂的局面。 参与本次中小学推普工作调研的专家张雪梅透露,本次调研涉及本市18个区县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近5000名学生。结果显示,本市不少郊区县中小学的课堂上,学生用普通话朗诵课文,同时用方言来进行课堂发言或回答问题。在平谷,这部分学生的比例为34%,在通州比例更高,达到38%。 专家分析,郊区县学生在正式场合能用普通话,但因为乡音干扰,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完全使用普通话。除了郊区县方言的影响,影响北京市民说普通话的因素还有念尖音、异读音等。 市语委办吴延长表示,因为说话习惯的问题,部分北京人普通话说得不够标准,有些音发得不标准,如把“处理”的“处(三声)”字念成四声,或者说话“吃字”,如“老师好”“公主坟”经常省略中间那个字。有时使用北京士话,结果不少外地人都听不明白。 调研表明,目前“zh、ch、sh”和“z、c、s”分辨不够清晰的中小学教师接近20%,完全混淆的有25%。专家分析,这一结果和本市中小学校中日益增加的外地教师有关。
【《南湖晚报》9月15日报道】题:7条闹市大街有284个错别字(沈爱君)眼镜讲一“付”,请你吃汤“园”,出售花“蓝”,“祥”情面谈……在市区大街上走一圈,细心的读者就会看到沿街有不少错字、别字和缺损字。读者昨天从嘉兴市语委办了解到,由嘉兴学院40名大学生对我市闹市区7条大街的走访中发现,商家的橱窗广告、企事业单位的名称、路名指示中的错别字竟有284个。 本周是全国第八个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而道路名称、公共图形标志和生活环境中的文字及注音规范等内容又是我市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弱势强攻项目。嘉兴市语委办在9月10日请嘉兴学院40名中文系大学生对市区建国路、禾兴路、中山路、勤俭路、越秀路、少年路和华庭街7条大街的部分路段进行走访调查,结果发现错字不少,而且每条街的错法还颇有自己的特色。 少年路上服饰店较多,错字以缺损字居多,如“专卖店”的“专”缺了下面一点,“嘉兴”的“兴”缺了中间一横。华庭街上的店面相对洋气,店家为了突出个性较多地采用了繁体字,粗略一数就有10家店面用繁体字写店名。越秀路上快餐店、眼镜店较多,商家为书写方便而出现不少同音别字,整条路有59处之多。中山路和勤俭路上出现的错字也以同音别字类居多,如有单位招熟“炼”工,有单位在招“闲”纳士,拼音“hua yun fang(花韵坊)”变成了“hau yuen fang”,令人莫名其妙。 据市语委办工作人员介绍,不规范用字短时间内看似没有危害,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国内、国际间信息、物资、人力资源的交流空前频繁,语言文字作为交际的基本工具和信息的主要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规范用字在经济上会给商家带来损失,在文化上则影响着汉语言的生存发展,所以我国前几年已把规范用字列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之一,并将在2010年前对我国各类城市进行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浙江省在2008年前完成评估工作,嘉兴市作为二类城市要求在2007年达到标准。针对此次调查结果,嘉兴市语委办将联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纠正,力争早日通过评估。
出处:汉语拼音化论坛
原文连接:http://cq.netsh.com/eden/bbs/757586/html/tree_6217907.html
语言文字网 http://www.yywzw.com
注:网络资源第四辑-只言片语由网管在网上搜集整理,仅供参考,不代表网管立场和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