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精于语言,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精于此语言仅有的几位学者之一。季老驰骋于多种学术领域,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经典,诸如梵文名著《沙恭达罗》和世界瞩目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等。先生又是散文高手,另外尚有诸多的各类作品,总计上千万字。
编者按:我们今日从季先生《病榻杂记》中选摘他病中所写的一段文字,文字记录了他病中所思所想,他请求世人摘去自己头上三顶桂冠的心声,以及对疾病和死亡的感悟。希望读者能对老先生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延伸对生命和社会的更多思考。
一辞“国学大师”:“当初我被戴上这顶桂冠,浑身起鸡皮疙瘩……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二辞“学界泰斗”:“像我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现在偏偏把我‘打’成泰斗。这从哪里讲起呢?”
三辞“国宝”:“在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
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最近正式上市。书中收录了季先生自2001年以来、特别是自2003年住院至今撰写的90多篇文章,记录了他在医院的所思所想,更表达了要摘“国学大师”等三项桂冠的意愿。
他谈到:“现在在某些比较正式的文件中,在我头顶上也出现‘国学大师’这一灿烂辉煌的光环。”季老回忆:约摸十几二十年前,有一次在北京大学还没有改建的大讲堂里开了一个会,专门向同学们谈国学。当时主席台上共坐着五位教授,每个人都讲上一通。后《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长文《国学热悄悄在燕园兴起》。从此以后,其中四位教授,包括自己在内,就被称为“国学大师”。
季老表示:“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他同时还表示要摘“学界(术)泰斗”和“国宝”两项桂冠。
最后他写道:“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