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八思巴文“大元通宝”现洞头 古币距今有700多年

[日期:2007-01-11]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作者:之宏 邦敏 启新 [字体: ]
温州网讯 洞头县鹿西乡鹿西村菜场建设基地出土的5枚“怪异”古币,在村民攥了4年后终于经专家“验明正身”。昨天据初步鉴定,此铜钱为元代至大三、四年间(1310-1311)铸造的八思巴文“大元通宝”,距今已有700多年,这是洞头岛首次发现元朝古币。

王邦敏摄

  温州网讯 洞头县鹿西乡鹿西村菜场建设基地出土的5枚“怪异”古币,在村民攥了4年后终于经专家“验明正身”。昨天据初步鉴定,此铜钱为元代至大三、四年间(1310-1311)铸造的八思巴文“大元通宝”,距今已有700多年,这是洞头岛首次发现元朝古币。

  这5枚古币都是方孔圆钱直径4厘米、廓1.2厘米、厚0.32厘米,重19.8克。古铜币制作粗大厚实,锈迹斑斑,正面隆起的文字并非汉字,背面则没有文字。

  据该村文保员虞永岳介绍,这些古币早在2003年就被四川籍民工芶正芬从鹿西村菜场建设工地挖掘出土,当时几枚钱币被纸张包裹,挖出后纸张便碎了,只剩下文字怪异的铜钱。芶正芬觉得蹊跷,并没有卖给文物贩子,在4天前同当地文保人员攀谈中说出此事。

  据专家鉴定,铜钱正面的文字是已经消失的八思巴文,翻译过来便是“大元通宝”。据了解,元代主要流通纸币,铸钱且以汉文为主,但元武宗至大三、四年间(1310~1311)曾铸有两种铜币,一种为汉文楷书的“至大通宝”;另一种就是“大元通宝”,用八思巴文。八思巴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是忽必烈的“国师”,他借用藏文字母创造了一种新的拼音文字,元朝人称其为“国字”或“八思巴字”。但元帝国的消亡之后,这种文字便不再使用。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蔡钢铁介绍,洞头目前已发现元朝遗迹或遗物的遗址12处,但出土元朝钱币尚属首次,全市也并不多见。古铜钱的出现与鹿西岛地处鹿西岛地处外洋通往瓯江口北水道要冲不无关系。南宋建炎(1127-1130)后,鹿西就是两浙东路温州十三兵砦之一,元末方国珍部也长期在这里活动,2001年文物普查时,鹿西村菜场以南更是发现古码头,八思巴文“大元通宝”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该地贸易流通,政权建设的历史提供了资料。 (之宏 邦敏 启新)




阅读:
录入: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法国《费加罗报》:十个理由学中文

下一篇:Google的中文名字—谷歌
相关文章      
本文评论
  值多少钱啊??   (李志勇 ,2009-07-28 )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