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同文与汉字易读化(二)
周南祥
为音而形、为形而音的汉字的沿用
中国汉字产生以后,一直被沿用到现在。由于很少受到外界影响,坚持着为音而形、为形而音,没有走向为音而音的道路。
坚持着为音而形、为形而音的结果是字形很多。为表示不断增加或不断认识的事物,不断用象(记)形法、指事法、会意法、意音法创造新字形,字数不断增多,从最初的3000个增加到4000—6000—10000—20000--80000多个,而且很多字一字多形,除了正写字形,还有异写字形。很多汉字一字多音多调,除了常用音,还有其他音。意音字的音符也一符多音多调,一音多符,而且表音混乱,表音往往不准确。音符表音靠不住,只好靠口口相授硬记。但是无论授者和受者,要完全靠头脑记住几千几万个汉字的读音非常不易。
汉字因为字形结构复杂而难识、难记、难写,因为字音复杂而难识、难记、难读。
为了克服难识、难记、难写、难读弊端,有人想出一些辅助办法,就是慢慢改善文字的形体,慢慢改善文字的记音,以方便识读、方便书写、方便识记。
汉字改善形体的办法是:曲线变直线,字体也不断演变。结果是字形离事物形貌越来越远。公元前11世纪演变为大篆,公元前3世纪演变为小篆。不久,汉字隶变,产生隶体,脱离事物形貌,不再象形,成为只保留形貌印记的记形文字,基本笔划有:横、竖、撇、点、折等。公元前2世纪演变出楷体,公元前1世纪演化出便于快速书写的草体、行体。
汉字改善记音的办法是,使用描音法、注音法。无论是描音法,还是注音法都是字外、文外进行的,也就是说,描音、注音一般不在文中出现,只在文外的注释中或在专门的字书中出现,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往往编撰专门的字书以描音法或注音法注明每个汉字的读音以解决汉字的认读。
描音法就是用一段文字描写字的读音(如“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公元前基本用描音法。注音法就是用其他字或字母(纯粹表示发音的文字)注明字音。注音用的字长时间没有固定,带有很大随意性。用于注音的字或字母都不是原字的组成部分。注音法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1世纪前是单字整字注音法,即用1个比较简单熟悉的整体汉字的音为本字注音,有近音字注音的读若法(如殉,读若宣)、同音字注音的直音法(如毕,音必)。公元3世纪后,在传入的梵文和佛教影响下,一些人懂得汉字可以分析出声母、韵母,于是进入第二阶段,开始使用双字反切注音法,即用上字的声母与下字的韵母为本字注音(如练,郎甸切)。公元9世纪后,在佛教和印度文化影响下,进入第三阶段,使用固定字注音法,选择30个(10世纪后增加为36个)汉字,每个代表1个辅音(如“帮”代表b),为汉字注音,没有元音字母。这时期,韵书也纷纷涌现,但是韵目不是仅仅表示韵母,而是包括声母、韵母(如“东”韵代表dong音)。公元17世纪,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用拉丁字母表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人懂得汉字可以分析出音素,开始使用字母拼合注音法,用元音、辅音拼合或声母、韵母拼合为汉字注音。20世纪初,有人利用汉字部件制定出部件字母,数量起初为60个,每个代表1个辅音(如“勹”代表b)或一个元音(如“丫”代表a)或一个声母(如“彳”代表ch)或一个韵母(如“ㄡ”代表“ou”),为所有汉字注音。拼写曾经尝试“双拼法”,即“声母介母+韵母”或“声母+介母韵母”,后来决定采用“三拼法”,即“声母+介母+韵母”,字母数量减少为40个,规定以北京音为标准音后减少到37个。20世纪20年代开始利用26个拉丁字母为所有汉字注音,1个拉丁字母代表1个辅音(如p)或一个元音(如e),以拉丁字母的组合表示复韵母(如ao)和某些声母(如zh)。
汉字曾经在中国国内及周边传播,为某些民族使用。
公元前3世纪,壮族开始学习使用汉字,后来用音读法、训读法借用汉字书写壮语,公元7世纪开始利用和模仿汉字创造壮字以记录壮语。由于不便使用,公元20世纪改用拉丁文字。
公元6世纪,水族模仿汉字甲骨文、篆书创造水字(约200个,有古体字、今体字、秘体字)记录书写水语,20世纪改用拉丁字。
公元7世纪,瑶族、白族借用和模仿汉字创造瑶字、白文以书写本族语,布依族、哈尼族、侗族借用和模仿汉字创造他们的文字--布依字、哈尼字、侗字以记录本族语, 公元20世纪改用拉丁文字。
公元10世纪,契丹族借用和模仿汉字创造契丹字以记录契丹语,后来随着契丹族的同化,契丹字被弃用。
公元11世纪,党项族模仿汉字创造西夏字以记录西夏语,随着党项族的同化,后来西夏字被弃用。
公元12世纪,女真族借用和模仿汉字和契丹字创造女真字以记录女真语,后来随着女真族的同化,女真字被弃用。
同世纪,纳西族受汉字甲骨文影响创造东巴字(约2000多字)、哥吧字、玛萨字以记录东巴教的经书,以象形字为主,指事字、会意字为辅,20世纪改为拉丁字。
公元19世纪,苗族借用和模仿汉字创造苗字以记录苗语,20世纪改用拉丁字母。
汉字也曾经在东亚传播,为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
公元1世纪,汉字传入越南北方,被越南京族人使用。他们先用音读法或训读法借用汉字记录越语。有的是借用与越南语同音的汉字,但字义不同,有的是借用汉字字形,但读音稍有不同,或者在汉字右上角加两撇,表示该字可能读音偏差或字义不同。公元13世纪,他们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用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他们有的借用一个同越南语音相近的汉字和一个同越南语义相近的汉字,把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字—喃字。例如,越南语中“三”,音为“ba”,新字就写作“巴三’,一个汉字表音,一个汉字表意。有的用汉字再加部首偏旁,有的使用汉字的笔划偏旁组成新喃字,这些新字还可以再加部首偏旁组成另一个新字。公元20世纪喃字被弃用,改用拉丁文字书写越南语。
公元2世纪,汉字传入朝鲜,被朝鲜人使用。他们先直接学习汉字书写的经典,后来他们借用汉字字音(音读法)或字义(训读法)表示朝鲜语。公元15世纪,朝鲜皇帝李世宗创制类似汉字笔画的符号作为朝鲜字母,为汉字注音。后来这套字母-衍文(元音字母21个,辅音字母19个)独立成为朝鲜文字,单独或构建复合字记录朝鲜语,但是他们有时还是把汉字与朝鲜字母混合使用。
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日本,被日本人使用。他们先借用汉字字音(音读法)或字义(训读法)表示日语。他们首先遇到的困难是汉字的认读。日语音节与汉语音节结构不同,日本人读汉字需要把汉语音节折合成日语音节。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后,他们开始在汉字旁边用汉字注音。后来简化用来注音的某些楷体汉字,取其偏旁为汉字注音,形成片假名。公元8世纪草书盛行时代,简化用来注音的某些草体汉字,取其偏旁为汉字注音,形成平假名。这就从汉字演化出汉字式样的日语音节字母—片假名、平假名。后来用其直接书写日语,但是他们有时还是把汉字与假名混合使用。
这些不使用汉语的民族在没有自己文字时期借用汉字记录他们的语音,但是汉字记音的混乱性和汉字结构的复杂性使他们慢慢想出更为简便的办法—或借用记音文字或自己创造记音文字为所使用的汉字注音,慢慢撇开汉字,借用记音文字或自己创造记音文字直接记录自己的语音。只有使用汉语的人们一直使用汉字记录汉语音。
文字变与不变的原因
中东闪米特人受到苏美尔人、埃及人创造的为音而形、为形而音的文字影响,借用或创造为音而音的文字,直接用音素文字拼写语音,苏美尔人、埃及人创造的为音而形、为形而音的文字后来·都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汉字仍然沿用为音而形、为形而音的文字,仍然用注音法为汉字注音,没有被演化出为音而音的文字,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古代中东处于3大洲交汇处,东面与波斯、印度相近,西面与地中海相近,南面与非洲相近,北面与中亚、欧洲相近,海路、陆路四通八达,与周边交往比较便利,互相影响比较快、比较大。这里互相接触的强大民族多,国家多,竞争多,碰撞多,语言文字互相影响多,容易发生变化。
中国处于亚洲东部,东面是茫茫大洋,西面是沙漠、高原,北面是沙漠和高山,南面是山地、丛林,与其他地区交往不便利,互相影响比较慢、比较小。这里互相接触的强大民族相对不多,国家相对不多,竞争相对不多,碰撞相对不多,语言文字互相影响相对不多。一般都是别的民族接受汉族汉字影响,汉字不容易发生变化。
二是文明的交流不同:
古代中东是几大文明交汇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距离很近,距离希腊文明、罗马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也不远,文明之间容易互相交融,语言文字也容易互相影响、互相交融而发生变化。
古代中国文明处在东亚一端,与其他文明距离较远,比较封闭,不容易与其他文明发生交融,语言文字也不容易互相影响、互相交融而发生变化。而且古代中国文明程度大大高于附近地区,长期自满自大,固步自封,语言文字很难变化。
三是经济状态不同:
古代中东地区很早就有发达的商业贸易,商品交易频繁、人员往来频繁,平民、贵族商人迫切需要简单方便的文字快速记录贸易结算情况。
古代中国一直压制商业贸易,一直是以农业为主导。平民农人生活节奏比较慢,没有快速书写的迫切感。贵族牢牢控制农耕社会,文字也很难变化。
四是统治禁锢程度不同:
古代中东因为游牧和贸易比较发达,村社组织和商业同盟比较强大,中央集权程度比较低,统治禁锢程度比较低,平民比较有自由权,平民创造和使用新文字也比较自由。
古代中国重视农业,压制商业,村社组织和商业同盟不发达,中央集权程度高,统治禁锢程度高,平民比较少有自由权,文字被少数统治者和贵族掌握和使用,他们不允许平民创造和使用新文字。
五是主体民族变化情况不同:
古代中东不断被外族入侵征服,主体民族不断变化,使用的语言不断改变,文字也容易改变。
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35世纪时的居民是苏美尔人。公元前23世纪时,阿卡德人(闪米特人的一支)征服苏美尔人,建立阿卡德王国。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闪米特人的一支)征服两河流域,建立古巴比伦王国,苏美尔人逐渐消融其中,苏美尔语也消亡。公元前14世纪亚述人(闪米特人的一支)征服两河流域,建立亚述帝国。公元前7世纪迦勒底人(闪米特人的一支)征服两河流域,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征服两河流域,并入波斯帝国,阿卡德语被阿拉米亚语取代,楔体文字被22个迦南文字取代。公元前4世纪希腊马其顿人征服两河流域,并入马其顿帝国。公元前2世纪安息人征服两河流域,建立安息王国,苏美尔文明被沙漠淹没,被遗忘。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征服两河流域,并入罗马帝国。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两河流域,并入阿拉伯帝国,两河流域被阿拉伯化,伊斯兰化。公元11世纪十字军征服两河流域,并入十字军教国。公元13世纪蒙古人征服两河流域,建立伊尔汗国。公元16世纪土耳其人征服两河流域,并入土耳其帝国。20世纪早期英国人征服两河流域。20世纪中期两河流域阿拉伯人赢得独立,主体民族已经是阿拉伯人,使用的已经是阿拉伯文字。苏美尔文字、阿卡德文字、
亚述文字、巴比伦文字相继流行又相继人为湮灭。
古代埃及公元前32世纪时的居民是埃及人。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征服埃及,并入波斯帝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马其顿人征服埃及,并入马其顿帝国。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征服埃及,并入罗马帝国,罗马统治时期,埃及象(记)形文字退出历史舞台。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并入阿拉伯帝国,埃及被阿拉伯化,伊斯兰化。公元16世纪土耳其人征服埃及,并入土耳其帝国。公元18世纪法国征服埃及。公元19世纪英国征服埃及。公元20世纪阿拉伯人赢得独立,主体民族已经是阿拉伯人,使用的已经是阿拉伯文字。古埃及文字人为湮灭。
古代中东的主体民族的不断变化,引起通用语言不断变化,使用的文字也发生变化。
古代中国主体民族始终不变。公元前21世纪汉族祖先-华夏族建立政权后,虽然统治者经常变化,但是主体民族始终还是汉族。公元13世纪蒙古人征服并建立政权,统治1个多世纪,公元17世纪女真人征服并建立政权,统治2个半世纪,但是主体民族还是汉族,通用语言也一直是汉语。外来民族有的被迫学习汉语汉字以便统治汉人,有的被同化。主体民族不变,语言不变,文字也就不容易变。
不同民族借用外族文字时,无论是表意字、指事字、会意字、意音字,都需要解决读音问题,都需要利用音符表示语音,这就促使音符不断演变,作用不断增强,最终使音符完全独立成为文字。所以,汉字只有传到外国,被用于表示外国语言时才发生变化。外国人虽然借用汉字,但是汉字不可能准确表示他们的语音,为了表示自己的语音,需要适应表示自己语音的音符为汉字标音,最终使音符发展为文字。
六是语言的音节不同:
古代中东许多民族的语言是多音节的,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但是无论是单独象形字、单独指事字、单独会意字、还是单独意音字,都表示多个音节,这就需要使用多个图形多个文字记录语音。记录语音的图形、文字加上表示语意的图形、文字或表示类别的图形、文字,结构就非常复杂,书写非常麻烦。这种多音节语言的一个词用多个复杂图形的字表示,就有两个1对多:口头上表现为多个语音单位,书面上表现为1个语意符号和多个音节符号,每个音节又表现为多个书写单位。这就很不匹配。别的民族在借用苏美尔楔体文字、埃及象(记)形文字表示自己多音节语言时,既要借用人家的复杂图形表示自己的语意,又要借用人家的复杂图形表示自己的语音,更加感到不方便,不匹配。多音节的字,完全同音的几率比较低,不能使用同音字注音,只能依赖准确表音的音符表音,而单独使用音符表示多音节语词的语音,不会发生同音混淆,基本上能够表示语意。所以意音字中的意符、类符其实是多余的,废弃意符、类符不影响表达。指事字、会意字用音符表示出语音也就传达出语意,本身也是多余的,也可废弃。这样,音符取代结构复杂,笔画繁多的苏美尔楔体文字、埃及象(记)形文字成为可能。他们认识到撇开那些复杂的表意符号、表示类别的符号、表示特殊意义的代符,仅仅使用那些单辅音符号就可以比较灵活地拼写出他们的语音。这种情况促使他们抓住文字中的表音成分而废弃文字中的其他成分从而产生辅音字母和音素文字。多音节语言使用多个符号表示1个词语,结构复杂就特别不利于快速书写,就需要不断简化、减少音符的笔画,这就使这种音素文字结构越来越简单,笔画越来越少,方便学习,方便使用。这样,语音上的多个语音单位直接对应书写上的多个文字,书写上就变成1个多对多,匹配度就高了。
古代中国,汉语是单音节(汉语音节,也可称为汉语声韵音节,即一个声母与一个韵母组成的不计声调的语音单位,同一声韵音节,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相同)的,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无论是单独表意字,还是组合字,都表示单个音节。一个字词既是一个意义单位,又是一个语音单位、又是一个书写单位。这种单音节语言的一个词,口头上表现为1个语音单位,书面上表现为1个书写单位,就成1个1对1:语音的 1个音节对应书写的1个文字,相对比较方便。单音节字词同音现象太多,单独使用音符表示语音,容易发生混淆,不能够准确表示语意,意音字中的意符、类符不是多余的,指事字中的代符也不是多余的,很难废弃,音符就很难独立成为文字。因为完全同音的几率比较高,就比较容易找到同音字注音,创造纯粹表音字的动力也就不大。
七是文字结构紧密程度不同:
古代中东文字是一字多单元,一个单元用于表示意义,一个单元用于表示类别,一个或数个单元用于表音。表音单元有多个表音的楔体文字或象形文字表示若干个音节的音,单元之间结构松散,容易拆分,音符容易剥离而独立。
古中国文字是一字一单元,一个字既是一个书写单位,又是一个读音单位,又是一个意义单位,即使是形声字、会意字,也是浑然一体,结构紧密,音符很难剥离而独立。
八是文字复杂程度不同:
古代中东,无论是两河流域楔体文字,还是埃及象形文字,都保留太多图形性,又是数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笔画都非常繁多,字形都非常繁杂,每个字占据很大面积,不规整,非常不利于快速书写记录语音,也非常不利于识读,不利于记忆,经过很长历史时期简化程度仍然不高。外族人借用时更加不容易学习和使用,容易触发利用其原理创造更简便、更适合文字的冲动。
中国汉字从秦朝隶化以后,就消减了图形性,不再象形,结构比古代中东文字相对简单一些,而且每个字占据书写面积大致相等,每个字形成一个方块,相对比较规整,不容易被取代。
九是音符作用不同:
古代中东,语音中辅音作用突出,容易被识别而单独表示出来,文字中的音符大多表示辅音,容易成为表示辅音音素的文字。象(记)形文字包含的表音符号,有单辅音符号、双辅音符号、三辅音符号,传入其他地区被借用后,其他地区由于读音不同,需要寻找合适的表音符号,使他们对表音符号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苏美尔楔体文字、埃及象形文字的音节符是不灵活的,那些那些表示单辅音音素的音符比较灵活,促使受到苏美尔楔体文字、埃及象形文字的启发的北方闪米特人选择和创造专门表示单辅音音素的音符拼写自己的语言,从而使之成为表音文字。又因为他们的字词是多音节,每个音节都需要标音,用于标音的符号如果还是表示多音节,就很难发挥作用,只有使用于标音的符号表示比较单一的音才能发挥作用,这样也促使表音单一的文字的产生。
古代中国,汉语元音作用突出,与辅音结合紧密,辅音不容易被单独识别,汉字音符都是表示以元音为中心的音节符,被作为元辅音紧密结合的一个整体来使用,以致很长时间都没有人去注意一个汉字还有声母、韵母的存在,有多个音素的存在。这样,就不容易成长出表示音素的音符和表示音素的文字。在外国音韵学传人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分析字音成分,注意力大多都在形体结构方面,在字体、字形方面进行改善,不太注意字内音符的改善。很多汉字音节符表音不准确,不能独自准确传达语音,不能作为认读依据,另外它还要承担表意任务,不能专职化,同一个音往往会使用许多不同的音符。不准确、不专一、不固定、无规律,不能成为合格的音符,就不能独自表达语意,也就不能独立成为文字。又因为汉语是单音节,1个语词用1个字表示,同音字很多,同音字注音,能够发挥作用,很难促使表音单一的文字的产生。
十是字音的表示方式不同:
古代中东文字是字(词)内标音,标音的音符是字(词)的组成部分,成套出现在文章中,标音用的音符表音准确、专一、固定、有规律,可以作为认读依据。音符准确传达语音,拼合后又能准确表示语意,就容易取代意符、类符、象(记)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意音字,独自承担表音、表意任务成为文字。
中国文字是字(词)外注音,字外注音用的字,不是字(词)的组成部分,不能成套出现在文章中,注音用的字不专一、不固定、无规律,而且注音用的字与被注音的字语意不同不能取代本字独自承担独立表示语意的任务。意音字(词)内的音符,表音不准确、不专一、不固定、无规律,不能独自承担标音任务,也不能发展成为独立使用的音符和文字,仍然依靠字(词)外注音,才能解决读音。也正是因有为字(词)外注音的依靠,所以长时期没有人注意创造表音准确、专一、固定、规律的音符或文字。
为音而形、为形而音的汉字难读的原因
汉字虽然与汉语是匹配的,但是因为是为音而形,保留比较多象形文字的印记,结构比较复杂,又因为是为形而音,故除了形,还要添加音的成分,使结构更加复杂,音的成分不能解决读音问题,还要额外增加注音负担,弊端就比较大。除了多数字笔画相对繁多,结构相对复杂,相对比较难写之外,最大的弊端是相对比较难读、难记。造成难读的原因主要有:
1、不同的造字法造成难读。汉字产生以后,由于长时期没有人注意统一造字规则、标准、方法,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人可以按照不同语意不同语音不同规则、不同标准、不同造字法造字,因此汉字就不可能产生统一的可操作的读音规则,必然难读。例如:妤与好、汕与汁、袍与初、钙与针、评与计、饭与饮、赭与赧、酞与配、矩与矮、皎与皈、秧与科、祐与社、顶与须,都是左右结构,第1字与第2字左边偏旁相同,但是第1字按照左形右声来读,第2字不能;郜与耶、攻与牧、战与划、预与烦、彩与肜,都是左右结构,第1字与第2字右边偏旁相同,但是第1字按照左声右形来读,第2字不能;妄与妾、贡与贯、盂与孟、梨与朵、烈与杰、背与育、弊与弄、迷与送、返与逐,第1字与第2字都是上下结构,下面偏旁相同,但是第1字按照下形上声来读,第2字不能;雯与需、髯与髠、麂与塵、昴与昊、置与罡、宵与家、宇与宋、究与突、層与尾、房与屋、笆与笔、庇与床、芥与苗、骂与罪、翼与翟,第1字与第2字都是上下结构,第1字按照上形下声来读,第2字不能;固与因,囹与囚、闱与闪、底与席、厘与仄、厦与原、匈与句、匪与叵、凰与夙、凰与鳳、衛与衔,第1字与第2字都是内外结构,外面偏旁相同,但是第1字按照外形内声来读,第2字不能。结构相同,因为造字法不同(前1个是形声,后1个是会意),不能按照统一的读音规则读。规则统一,才能使用,规则混乱,难以使用。
2、一字多音、一符多音造成难读。数万汉字,一字一音,记忆负担就已经很大,都已经很难记,一字多音,记忆负担又增加几倍,负担就更大,更难记了。汉字一字多音,主要源于一符多音,因为汉字有90%以上的意音字。如果音符读音单一、准确,汉字一字多音现象就不会很严重。但是汉字1个音符大多不止1个读音,而是2个、3个、4个、5个、6个,甚至达到10多个读音。同样1个音符,结构完全一样,却有很多读音,遇到1个字,即使有音符,还是很难分清该读什么音。如“油与岫”,都是左形右声,音符都是“由”,但是第1个读“you”,第2个读“xiu”。又如音符“耑”组成的汉字,其音符“耑”的读音(为便于比较,有些相同结构的会意字作为类意音字拆分,字的一部分作为类音符,另外部分作为意符,下同)有12个之多(不计不同声调,下同),列举如下(按照“音符-读音-相同音符的汉字”顺序排列):1、耑chuai-揣踹
2、耑chuan-喘惴歂踹輲遄篅圌 3、耑chui-圌 4、耑duan-耑端偳剬媏褍踹鍴篅 5、耑duo-揣椯 6、耑gua-惴 7、耑rui-瑞 8、耑shuan-腨踹 9、耑tuan-湍剬煓猯褍貒 10、耑zhi-剬 11、耑zhuan-耑颛湍諯顓 12、耑zhui-惴揣。音符“今”的读音有17个之多:1、今an-盦誝陰
2、今chen-趻棽硶
3、今gan-汵浛 4、今guan-矜 5、今han-欦汵肣鈐钤笒含焓颔晗唅娢梒浛琀蛿谽鋡頷馠筨莟 6、今jian-玪 7、今jin-今衿矜妗吟砛紟訡鹶黅笒 8、今jing-仱 9、今lan-僋 10、今qian-仱岒忴扲欦蚙軡鈐钤黔艌涔 11、今qin-坅忴扲昑耹肣蚙衿赺雂靲鳹矜衾芩埁庈 12、今qing-玪 13、今tan-贪貪僋嗿 14、今xian-欦妗 15、今xin-枔 16、今yan-酓陰 17、今yin-吟玪訡赺霒吟芩荶霠噖侌陰廕癊蔭。一符多音,不同的音没有不同标志,没有规律可循,辨别困难,容易读错。
3、一音多字、一音多符造成难读。如果先人造出1个字、1个音符表示了1个音以后,一以贯之,只使用这个字、音符表示该音,就非常易记,易读。但是我们的先人造出1个字、1个音符表示了1个音以后,各人又用其他不同造字法继续造出许多字、音符表示该音,数量没有限制,使一音多字、一音多符现象愈来愈严重。如“芍”字有“shao”“xiao”“que”“di”等读音,“濡”有“ru”“ruan”“er”“nuo”等读音。一音多字主要也是源于一音多符。他们不把音符当做纯粹音符,仍然继续让他承担某些表意功能,意在用不同音符附带表意。在1个意音字中,意符表意,音符仍然还要表意。这样,就大大增加音符数量。且看袖珍版《汉语大字典》声韵音节“ji”的音符及其组成的汉字,一个音节里的音符有100多个(下列表格依照“序号-音符-笔画数-汉字-页码”顺序排列,音符按照1级音符-2级音符-3级别音符顺序排列,汉字后的数字表示该字在字典中的页码):
1、乁1-乁19
2、十2-计1688計1688
3、卜2-卟39
4、几2-几117讥1689叽253饥1910玑498机520肌887矶1042虮1222飢1910麂2053
5、卩2-卩 即-即135堲196揤820唧284楖548蝍1235鲫2034鯽2034
6、又2-鸡1991鳮
7、力2-艻1373
8、干3-讦1689訐1689
9、丌3-丌3女丌464
10、乞3-刉139
11、亼3-亼43 合-给1472給1472
12、及3-及13圾184芨1374岋350岌350忣汲694级1461极522笈1277級1461觙1681魥2024
13、丸3-犱
14、录(去除水)3-录(去除水)436
15、己3-己446记1691纪1461妀465紀1461記1690鱾2024
岂-觊1583 忌-忌982跽1601鵋2004
16、子3-吇259
17、彑3-彑436
18、开4-枅523笄1277
19、元4-坖185
20、支4-伎50技799汥695屐443妓466跂1593鬾1904
21、尤4-禾尤-嵇1122嵆363稽1128鑙1834
22、旡4-旡517 既-既517蔇1411櫭587暨684穊1128鱀2037 旣-旣517墍曁
23尐4-尐248
24、叝(去除左偏旁)4-叝
25、气4-刏141
26、斤4-折-裚1337 单斤-蕲1428 單斤-蘄1443
27、介4-紒1464
28、勾4-芶1377
29、欠4-欴926 次-粢1362 資-蠀1255
30、殳4-瞉936
31、泲(去除氵)4-泲699
32、丮4-丮20谻1673
33、巴4-肥-蘎(去除艹)-蘎1442
34、击5-击132
35、示5-际1766
36、占5-乩21觇1583覘1583
37、且5-租-蒩1414
38、只5-积1119
39、乍5-作-莋1393
40、句5-茍1382
41、刍5-急987
42、立5-苙1382 笠-鷑2015
43、幵6-筓1282
44、圭6-銈1797
45、吉6-吉255佶60诘1699郆1622咭272狤602洁710姞471结1471秸1120結1471趌1509詰1699銡1797鞊1861髻1949
46、朿6-棘-棘550蕀1425襋1347
47、至6-郅1623
48、尗6-叔-諔1709 寂-寂427漃758
49、此6-呰274疵1149胔1270鮆2030
50、舌6-颳1931
51、自6-垍192洎713臮1318
52、企6-峜355
53、多6-茤1388姼473
54、齐6-齐2079剂145荠1388挤815哜318济715跻1599霁1742鲚2031
斉-剤萕1401済731 齑2080
55、亦6-迹1648跡1599脔1270
56、米6-继(去除纟)-继1477継1477
57、屰6-屰462
58、束7-脨900
59、車7-軎-軎1521毄936 撃(去除手)-撃繋 墼(去除土)-墼215檕582擊853蟿1254轚1538 繫-繫1498蘻1448
60、赍(去除贝)7-赍1573賫1573
61、里7-理504
62、皀7-皀1138卽136喞皍1139
63、系7-系1459
64、角7-角刂-葪1408
65、亟(去除一)7-亟-亟22極556殛624 焏-焏955
66、责8-绩1478
67、其8-其104萁1397帺341棋549棊549期903稘1124褀1339箕1288踑1602諅1708錤1808 基-基197璂511樭簊1299
68、昔8-厝30 措-簎1300庴407蜡1235趞1512踖1602
耤-耤1197籍1307 藉-藉1435躤1616
69、卖8-觌
70、姬(去除女)8-姬474
72、奇8-奇235剞149倚72掎823徛382猗606攲596敧655犄789畸1098踦1602躸1640觭1684騎1966 寄-寄427槣575骑1966 革奇-羇(去除罒)1864羇1269覉1212
73、制8-鯯2036
74、季8-季459悸1000痵1153鯚2036
75、隹8-集-集1754潗763鏶1828雧1763 瞿-瞿1086 雦-雦1763
76、鶏(去除鳥)8-鶏
77、炎8-炎刂-罽-罽1267蘮1445瀱779
78、妾8-淁732
79、居8-居440
80、革9-革1858 革马-羁1267 革馬-羈1269
81、咠9-偮79揖832湒737缉1485楫560辑1532箿1293緝1485輯1532鍓1815
戢-戢631蕺1426濈762艥1327霵1748
82、曷9-偈80
83、胃9-稩1126
84、癸9-睽1081
85、鬲10-隔1777
86、賷(去除貝)10-賷1577
87、畟10-畟1095禝1038稷1129
88、豈10-覬1586
89、疾10-疾1148蒺1416愱1010嫉485槉568螏1246
90、韲(去除韭)10-齌2079齍2079齏2080
齊-齊2078劑157隮1783薺1438擠857嚌318懠1021濟773璾515櫅587穧1135癠1164齎2079躋1615霽1750鑇1833鱭2049 韲-韲1894虀
91、脊10-脊898塉207嵴366膌912鹡2012瘠1158蹐1608鶺2012
92、奚10-嗘302縘1491谿1675雞1760鷄2012
93、祭10-祭1034際1779漈756暩685穄1131瘵1160鰶2045
94、責11-勣165襀1345績1492蹟1609鰿2043 積-積1130廭癪
95、戟12-戟631橶
96、異11-兾106 冀-冀108懻1023骥1977驥1976
97、單12-鄿1636蘄1437
98、魚11-魝-魝2023薊1433
99、幾(去除人)12-畿1100 幾-幾495僟94嘰313璣513機581禨1039磯1062穖1133蟣1253譏1725饑1926鐖1830鞿1870
100、敫13-撽855憿1020激769譤1726鸄2019
101、糭(去除米)13-糭
102、義13-蟻1255
103、檵(去除木)14-檵(去除木)496檵588繼1502
104、賣15-覿1588
1个声韵音节“ji”共有374字,却有104个音符和类音符。如果1个音节只有1个音符,化1分钟就能记住,104个音符和类音符就要多化104倍的时间。每个音节都有多个音符,而且没有规律,要多化不知多少时间。
4、音符位置混乱造成难读。如“艱与難、皎与魄”,结构相同,左偏旁相同,但是“艱”的左偏旁在“艱”字是形旁,同一左偏旁在“難”是声旁,“皎”的左偏旁“白”在“皎”字是形旁,同一左偏旁在“魄”字是声旁。
5、许多字没有读音标志造成难读。如“奡、闁、峀、楍、觱、覵、癟、彬、虨、頻、斌、肏、蠆、仧、兏、鬯、昶、鼌、摰、闖、騺、盩、閦、齭、膪、鑡、齱、潀、潨、潈、龖、墬、嶳、颩、褺”等字,没有读音规律,只能1个1个硬记。
6、字数过多造成难读。世界上的事物和事情是无限的,以事物和事情为语意的语词也是无限的,文字记录语意必然导致文字数量的无限。汉字产生之初数量约3000个,后来人们需要表达新语意,就不断造新字,数量不断增加,从3000到4000,到5000,到6000,到10000,到20000,30000,40000……80000多,有人觉得还不够,需要再增加。文字数量少就容易记忆,数量多,要记住每个字的读音就非常困难。
不同的造字法造的字、1符多音的字、1音多符的字、音符位置混乱的字、没有读音标志的字互相混杂,很难辨别,字数又多,又没有统一的读音规则,必然难读。